王新樂
創作幼兒歌曲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王新樂
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歌唱教學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音樂活動,也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藝術形式。文章從創作幼兒歌曲時要遵循曲式結構要以一段體為主、簡單工整,音域要恰當、合理,旋律要平穩、節奏要明確,詞曲關系要簡單、樸素,篇幅要短小、精悍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旨在為創作出符合幼兒特點的幼兒歌曲提供有益參考。
創作 幼兒歌曲 遵循 原則
人們通常把適合3~7歲學齡前兒童演唱的歌曲稱為幼兒歌曲。歌唱教學是幼兒園教學活動中開展最為普遍、廣泛、最容易被孩子們接受的教學活動。這是因為幼兒歌曲是音樂和文學的產物,歌唱活動是建立在說話基礎上的一種活動,把幼兒說的內容稍加變化(加入符合幼兒特點的音高、節奏)就能讓幼兒唱起來的活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藝術形式,和其他音樂活動相比在技能上要求更為簡單,容易引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幼兒唱歌的音域、共鳴等都與青少年和成年人有明顯的不同。他們喉肌發育不成熟,聲帶短而薄,聲門窄小,且調節聲帶活動的能力較差,聲門肌易感疲勞。再有幼兒的呼吸系統發育還不夠健全,肺活量小,控制氣息的能力較差。因此在氣息、吐字、音準、節奏把握等方面能力較弱,所以在創作幼兒歌曲旋律的時候,通常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幼兒生理特點要求在創作幼兒歌曲時,要遵循曲式結構以一段體為主、簡單工整的原則,如《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由4個樂句構成,每樂句2個小節,共8小節。《小蜻蜓》:“小蜻蜓是益蟲,飛到西來飛到東,不吃糧食不吃菜,是個捕蚊的小英雄。”由4個樂句構成,每樂句4個小節,共16小節。《小鴨小雞》;“小鴨小雞碰在一起,小鴨呷呷呷,小雞嘰嘰嘰,呷呷呷嘰嘰嘰,呷呷呷嘰嘰嘰,一同唱歌一同游戲。”由4個樂句構成,每樂句2個小節,共8小節。《粉刷匠》:“我是一個粉刷匠,粉刷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刷了房頂又刷墻,刷子飛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由4個樂句構成,每樂句4個小節,共16小節等等。曲式結構為一段體的幼兒歌曲結構簡單、工整,深受幼兒喜愛。
另外,有少部分的幼兒歌曲曲式結構是二段體或三段體。比如幼兒都喜歡唱的歌曲《拉拉勾》是二段體,其中A段有八個小節,歌詞為:“你也生氣了,我也生氣了,不理不睬,不理不睬,小嘴巴往上翹呀,小嘴巴往上翹。”B段有八個小節,歌詞為:“你伸小指頭,我伸小指頭,拉拉勾,拉拉勾,拉拉勾,我們又做好朋友呀,我們又做好朋友呀。”幼兒歌曲《小燕子》則是帶再現的三段體的歌曲,但整首歌曲也只有24個小節,其中A段有8個小節,歌詞為:“小燕子,真美麗,我們大家都愛你。”B段有8個小節,歌詞為:“除害蟲呀,保莊稼呀,你為豐收出力氣,除害蟲呀,保莊稼呀,你為豐收出力氣。”再現的A段也是8個小節,旋律和A段大致相同,只在結束句和A段不同,歌詞為:“小燕子,真美麗,我們大家都愛你。”這些深受幼兒喜歡的歌曲充分體現了幼兒歌曲結構簡單、工整的旋律特征。
根據幼兒發聲器官的生理特點,一般在創作幼兒歌曲的時候盡可能的掌握適合幼兒演唱的音域,幼兒歌曲的曲調音域不要太寬,盡量使歌曲的大部分音高處于在適合幼兒歌唱的音域內,這樣幼兒比較容易唱出自然優美的聲音。一般情況下:3~4歲,音域在小字一組的d ~小字一組的g之間;4~5歲,音域在小字一組的c~小字一組的b之間;5~6歲,音域在小字一組的c ~小字二組的c之間。
在實踐中我們看到大部分幼兒歌曲的音域都在小字一組的c~小字一組的a之間,這樣的音域非常適合幼兒演唱,如《云》、《哈巴狗》、《蜜蜂做工》等等。如果創作的幼兒歌曲音域較寬,還應把握住將主要旋律定在幼兒最感舒適的音區內進行的原則,偶爾有個別音超出這個范圍,但它出現的次數并不多,而且也不是長時值的音。在《粗心的小畫家》這首兒歌中,音域主要在小字一組的c~小字一組的a之間,歌曲中雖有小字二組的c,但僅用了1個地方。在《國旗多美麗》這首兒歌中,音域主要在小字一組的c~小字一組的g之間,歌曲中雖有小字二組的c,但僅用了2個地方。這樣的作品符合幼兒歌唱特點,流暢、生動,不勝枚舉。
音域與歌曲的調高有很大關系,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音域范圍為歌曲確定合適的調高。教師在教唱幼兒歌曲的時候也要有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將歌曲進行換調的能力。比如歌曲《小寶寶要睡覺》,曲作者標記的是F調,在實際歌唱活動中,如果給小班的孩子唱,教師不妨將其調整為D調,這樣更符合小班孩子的音域范圍。通過實踐,我們還可以感受到只有掌握好幼兒歌曲的音域,才是切合幼兒實際,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作品。
在進行幼兒歌曲旋律創作的時候要注意幼兒的發育特點,旋律進行首先考慮的是同音反復、級進、三度小跳為主,這些最容易被幼兒掌握,其次考慮的是四度、五度和八度的進行,而六度和七度音程的掌握盡可能地少用,這些六、七度的大跳對幼兒來講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另外,幼兒歌曲的旋律要求節奏簡單,這是因為幼兒的吐字、咬字、節奏感等能力遠不如青少年和成人,所以要求幼兒歌曲旋律的節奏盡可能的和歌詞朗誦的節奏相似,這種節奏韻律適合幼兒學習演唱。
在《我愛我的小動物》《小鴨小雞》《狼和小兔》《火車》《小雨沙沙》《學好樣》等適合4歲前的幼兒演唱的歌曲中,較多的使用了同音反復、級進、三度小跳這樣的寫作手法,遵循著適合幼兒演唱的創作規律。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小娃娃跌倒了》《不再麻煩好媽媽》《小小音樂家》《識譜歌》《音階歌》等適合4歲以上的幼兒演唱的歌曲中,同樣是遵循適合幼兒演唱的創作規律,較多的使用了同音反復、級進、三度小跳這樣的寫作手法,其中還運用了音階的上、下行,雖然有六度、八度大跳,但是這種大跳是偶爾出現的。
創作幼兒歌曲的時候,可以先將歌詞進行多多的朗誦,根據幼兒身心發育的特點,創作的旋律應基本和朗誦的節奏、語氣相吻合,盡可能的不加裝飾音,不用復雜的節奏,盡可能的形成詞曲關系簡單、樸素的旋律。
幼兒歌曲多采用的是一字一音的簡單節奏,比如《火車》:“咔哧咔哧咔哧咔哧,火車開動了,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我們出發了,火車火車我問你,你到哪里去?我送我的娃娃上呀上北京。嗚嗚嗚嗚,上呀上北京。”采用的就是一字一音的簡單節奏 × × × × | × × × × |× × × × | ×- |,像這種一字一音的歌曲在幼兒歌曲中較為普遍。雖然有些幼兒歌曲會有一個字對兩個音的詞曲關系,但總體上兒歌尤其是幼兒歌曲一字一音還應是主流。比如歌曲《小籬笆》中微風的“微”、小籬笆的“小”、太陽的“太”、天氣的“天”、小河的“小”、流水的“流”等采用的是一字兩音的手法,但就整首歌曲而言,這種一字兩音的旋律占比并不大。另外,幼兒歌曲在旋律上一定要做到曲調樸素,少用裝飾音,少用復雜節拍,這樣方便幼兒演唱。在實踐中可以看出,好的幼兒歌曲一定是旋律樸素、詞曲關系簡單、符合幼兒特點、適合幼兒演唱的。
幼兒的呼吸系統發育還不夠健全,肺活量小,呼吸短淺,控制氣息的能力較差,呼吸次數多,節律性不強,常會出現一字一頓或一句歌詞沒唱完就換氣等不能根據樂句需要換氣的現象。另一方面幼兒的發聲器官也非常嬌嫩、脆弱,聲帶薄而短,喉肌發育不成熟,調節聲帶活動的能力較差,聲門窄而小,聲門肌易感疲勞。這些要求在創作幼兒歌曲旋律的時候要短小精悍。
一般為4歲以前幼兒創作的歌曲,以2~4個樂句為宜,總長度一般控制在8小節左右,如:《哈巴狗》《我愛我的小動物》等歌曲僅有4個小節,《上學歌》《講衛生》《找朋友》《小鴨小雞》《好娃娃》《螞蟻》等歌曲僅有8個小節;為4歲以上幼兒創作的歌曲,可含有6~8個樂句,總長度也可增至16~20小節,如《小星星》《粗心的小畫家》《音階歌》《看星》《山谷回音真好聽》《國旗多美麗》《小蜻蜓》等等。
歌唱活動作為幼兒最喜愛的音樂活動,和其他音樂活動相比在技能上要求更為簡單,容易引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在為幼兒歌曲進行旋律創作的時候結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遵循旋律寫作規律,理論聯系實際定會創作出幼兒喜歡的歌曲。
[1]王新樂.兒歌彈唱教程(第二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