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凱華
關于全球化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探索
杜凱華
當今世界,在全球聯系不斷緊密和增強,全球化一詞開始進入到了人們的眼簾之中。本文主要通過介紹全球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系,并以此來闡述全球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機遇與挑戰,同時展望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景等。
全球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機遇
所謂全球化通常意義上是指把世界的壓縮和視全球為一個整體,全球聯系不斷增強,人類生活在全球規模的基礎上發展及全球意識的崛起,也指國與國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上互相依存。
一方面,全球化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提。全球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的前提,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前提。當今全球化的進程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主導的,在這個過程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和磨擦是不可避免的。中國雖然同屬于發展中國家,但又畢竟不是一般的發展中的國家,而是一個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的發展中國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中國特色”,既包括從中國生產力不發達,經濟文化落后的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尋找符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也包括作為后發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道路上的特殊性,在全球化特征日趨明顯的國際環境下,后發國家的現代化道路必然地表現出不同于以往的特點。
另一方面,全球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影響。全球化是指當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日益突破傳統民族、國家界限,在全球范圍內全方位立體式展開的歷史現象和發展趨勢。從本質上看,全球化是世界或全球趨于一體,而實際效果卻是世界在一體化的同時更加多元化。從政治體制改革角度看,經濟全球化可以牽引和推動著中國確立一套更加民主富有效率的政治機制;從政治文化角度看,全球化對中國政治文化的轉型會產生積極推動作用,也會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擊。
一方面,全球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充滿了機遇。經濟全球化實現了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優化配置,這就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因此為我們有效地利用國內外資源提供了有利條件?,F代經濟發展表明,任何國家單純依靠本國的市場和資源發展經濟,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只有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和國內外市場,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在這里,可以以跨國公司為依托,實現經濟的全球化。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直接體現者,采取的是全球發展戰略,實行跨國界和地區界限的生產和經營。因此我國可以通過吸收跨國公司的投資,可以更好地利用其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及高素質人才,從而加速本國經濟的發展。通過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加強技術創新,以高科技產業為支柱,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從而實現社會生產力和社會進步的歷史性跨越。
另一方面全球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帶來了挑戰。首先對社會主義制度提出了挑戰。在全球化過程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總是力圖把自己的經濟、政治制度強加給發展中國家,千方百計地將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為資本主義。在這里我們要以20世界蘇聯解體為戒,警惕西方國家的“西化”陰謀。其次全球化對國家經濟安全也是提出了挑戰。在全球化中,制訂了一系列國際條約、規則、慣例是資本主義大國常用的手段,而社會主義國家如果想要參與其中,就不得不對經濟管理的權限作出某些讓步,從而對自己的經濟安全產生影響。最后全球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挑戰還表現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面。各種思想文化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思想意識中來,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因特網、影視節目、書籍等各種工具,在全球范圍內宣傳自己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和西方文化,對我們的本土文化特別是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出了挑戰。因此,繼承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既嚴峻而又緊迫的問題。
首先,改革和創新政治體制,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由于世界市場經濟主體地位的不平等現象的存在,加上經濟全球化下國際經濟相對依賴程度提高,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所以這就更加突出了政府職能的作用。這就要求我們的政府要把握經濟新常態,了解世界經濟局勢和動態,通過制度創新和制度改革,推動經濟增長和工業化,從而維護本國經濟安全,保護國家利益和民族權益。
其次,在順應全球化歷史潮流的前提下,吸收和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成果。全球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特征,也是符合歷史進步的客觀趨勢。資本主義政治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必要的時候是可以借鑒和學習。因為這些文明成果并非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資本主義可以利用,社會主義同樣也可以利用。我們可以從全球化發展的動態聯系中分析、觀察世界,積極參與全球化進程,充分運用和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最后,我們的戰略應立足于與資本主義長期共處、互相競爭,逐步取得對資本主義的比較優勢。對于所謂的社會主義失敗論和社會主義速勝論這兩種觀點,我們要辯證來看。既要看到資本主義推動全球化的事實證明,以及當代資本主義并未進入膏肓、不可救藥的垂死階段,相反它保持著一定的上升勢頭,具有很強的擴展能力和發展生產力的潛力。但也要堅信“兩個必然”,堅信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同時又要清楚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階段性和漫長性,堅信經過上百年甚至數百年艱難曲折的斗爭最終是能取得勝利的。
[1]魏娜,陳高華.淺析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J].新學術論壇,2010(7).
[2]李勇軍.全球化浪潮——中國經濟安全面臨的挑戰與抉擇[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