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鳴
眾所周知,作文占據的分數高,區分度大,很多同學會說自己沒有寫作天分寫不出高分作文,其實在我看來,寫出高分作文并不需要很高的語言天分和文學素養。那么針對考場議論文,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技巧。
審題立意
作文題給出一段文字的話,通常情況下文字表達的內容會比較晦澀,同學們容易一不小心就立意偏差導致作文被判為二三類文,所以拿到題目后不要著急寫,而是要先打草稿。如果題目直接給出標題或者是話題,我們就比較容易把握主旨。所以,在這里我主要談談當題目中給出一大段文字時的審題方法。第一步是畫出所有你認為可疑的關鍵詞,但不要直接將關鍵詞當作你作文的主題。第二步就要由關鍵詞延伸出立意,你的腦海中的大量的想法可能一時間難以轉換為文字表述,那就把這些想法都記下來,人腦是有歸納整合功能的,當你寫出來的想法足夠多時,就能找到自己滿意的立意。有趣的是,一般你腦海中第一個蹦出來的立意基本都不是一類文立意,這正是因為出題老師設置了一點障礙,為了區分出不同的作文等級。最后,選定一個立意之后就不要更改了,其他相似、相關的立意在寫作文時可以稍稍提幾句,但是你選定的最終立意是貫徹全文的基礎。
格式即套路
寫作文缺乏邏輯的同學可以嘗試一下我的方法。類似方法在其他輔導書中應該也出現過,叫作“五段三分四環節”。五段是五個段落,三分是三個論點,四環節是每個論點里的四個寫作環節,即綜述、解釋、論證、總結,當然,時間不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省略解釋環節。具體來說,我選好主題、起好題目后,針對這個主題,我會在第一段談談我對主題的理解和看法。有能力的同學在第一段要盡可能地寫得有文采,不可廢話連篇。然后對于這個主題,我在草稿紙上擴充出了三個小論點,每一個小論點的后邊緊跟著我挑選出的三個素材,也就是事實論據。最簡單的分論點法是“Why”“What”“How”。三個分論點寫完后,我用一段話來總結全文和升華主題,結尾沒有必要長篇大論,畢竟主要內容已經在三個分論點中寫清楚了,結尾的語言可以華麗,可以引用,也可以呼吁,還可以首尾呼應。總之,稍微加一點特色會提高閱卷老師的好感度。
素材的積累和選擇
我不建議大家千篇一律地寫司馬遷、屈原,如果要用古人,可以選擇“冷門”一點的古人,比如當提及淡泊時所有人都寫陶淵明,你寫了謝安是不是就新穎了一點?別人寫大文豪蘇軾,那么你就可以挖掘他的父兄蘇洵、蘇轍的故事,至少不會讓閱卷老師產生審美疲勞。這些都需要平時的積累與訓練,但我更建議大家積累新的素材,最好是時事熱點,比如最近幾個月的國際獎項的得主,在看新聞時要保持思考,記住人物的同時,要挖掘人物背后的所有可以應用到論據里的故事。
細心的同學可能會發現這篇攻略我基本就是用的五段三分法,大量練習審題是拿高分的基礎,有層次的敘述會讓文章易懂與深刻并存,希望這篇攻略對不擅長寫作的同學能有所幫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