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池
論現代木雕藝術的表現形式
——以《蘭亭雅集》為例
吳清池
木雕不僅屬于一門手藝,更屬于一門藝術,而只要藝術必然有自身表現形式。木雕通過傳承與發展,現代木雕展示出自身的魅力,除了嚴謹的圖案設計,巧奪天工,選料上嚴格考究;此外還必須要體現藝術性和觀賞性。比較而言,現代木雕藝術在理念及風格上都有極大創新,其表現形式更是相關人士探究的重要課題。以《蘭亭雅集》為例,探討現代木雕藝術的表現形式,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啟示與借鑒。
現代木雕藝術;表現形式;《蘭亭雅集》
隨著木雕工藝不斷促進,木雕不但成為一種手藝,還屬于一門藝術,只有合理的表現形式才能體現出木雕藝術。而且,現代木雕藝術從理念及風格上都有創新,具備更大探索空間,依據現代家具裝飾的多樣化需求,在傳統木雕工藝中融入現代元素,從而詮釋出和現代風格相符的各種表現形式,只有通過這些表現形式才能真正體現出現代木雕藝術,展示出其木雕工藝價值。在這種形勢下,探究現代木雕藝術表現形式具有時代價值。
《蘭亭雅集》屬于大型檀香木雕作用,其長度為0.96米,寬度為0.21米,高度為0.3米,主要是以老山檀香作為原料,碩大罕見、材質細密、香味醇厚。雕刻者按照原圖精心制作,在制作過程中分別采用了線雕、浮雕、圓雕及鏤雕等各種技法,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完成這幅作品,非常細致立體地展示出了東晉永與九年蘭亭雅集活動盛景;該作品生動再現出大書法家王羲之所召集的名士與家族子弟,在現今浙江紹興市的西南十公里出的蘭亭舉辦首次蘭亭雅集的史記。
雕刻者在創作《蘭亭雅集》過程中,手法考究、相木設計、工序繁多、因色取巧;而且風格獨特、以刀代筆,在運刀上游刃有余,充分展示出現代木雕藝術表現手法的嫻熟,具備筆會性、民俗性的特征,同時更具備較高的藝術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及學術價值,不但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東晉后歷代人文對知識的渴求及信仰世界,同時還能夠幫助現代人提高文化建設品位。
在傳統木雕工藝中,比較常用的表現手法主要有圓雕、浮雕、線雕等等,隨著時代不斷發展,木雕手藝表現手法上都有較大變化,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追求和文化,促進多元化收藏所需,從而催生出多元化藝術表現手法。對形成的新型木雕藝術,主要還是從傳統工具基礎上,有效利用現代工具,有效克服技術上的缺陷,形成多種技法,而且特有性質的材質環保,賞心悅目,這樣就能夠讓木雕工藝更豐富多彩。
(一)考究手法,工序繁多
從我國木雕藝術來看,其歷史悠久,當單一斧鑿刀具逐漸演變到利用先進的雕刻工具,創作的種類和方法也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到現在形成一套獨特的藝術特色和雕刻技法。現代木雕技法比較多,各個技法具有各自的特征,各自的用途及各自雕刻對象。事實上,創作木雕重在構圖,要依據題材和主題所需,在制作結構和工藝上,采用適當方式組成完整、協調的畫面。本文《蘭亭雅集》作品創作時,對其表現手法特別考究,主要采用線雕、浮雕及鏤雕技法,同時將圓雕刀法作為輔助。這個作品構思好后,就按照畫稿動刀雕刻。雕刻階段主要劃分成打坯,鑿坯,修光,磨光等各道工序。首先打粗坯,就是使用卡鑿除掉原木上多余部分,從而顯示出作品的基本輪廓。其次為鑿坯,這個工序主要是補充打坯工序的不足,主要用于修正實體,就是采用刀具從淺到深層層剝切,大體劃分景物的比例和形態,體現出雕刻作品的內容和基本造型。最后為修光工序,對作品中的樹木、房屋及山石景物等進行細刻。修光的刀韻和刀法均是雕刻技藝中的精華,就是對細坯進一步加工,但是并非簡單進行重復,主要講究剔、削、刮、摳技法,造型簡練,線腳正直。最后磨光除掉刀痕,采用水砂紙等各種工序精心打磨,從而展示原木色彩。
完成了上面各個階段,再配上底座,就變成了成品。
(二)相木設計,因色取巧
在制作《蘭亭雅集》作品過程中,采用線雕、浮雕等各種技法創作時,就是按照國畫技術原理布局,首先就要將木料表面無法使用的色皮除掉,一直到能看到木材里層色澤為止,實現木材表里兩層套色。在深浮雕雕刻過程中,和線雕差不多,但要求深刻,而且采用圓雕刀法合成,依據檀香木料的天然色澤、形態及紋理合理設計創作。主要流程包含審木構思——墨繪勒線——鏟地分層——雕刻——磨光,而且這幾個工序間必須要緊密連接,缺一不可。
事實上,浮雕技法初始工序與線雕基本一致,其差異在于線雕通過色皮和色塊共同構圖布局,但是浮雕且是依據木料色層相木設計。所以就要通過審木構思,分辨出木料的表面與里層木色分布狀況與色層的深淺及走勢。當設計定稿后,就需要墨繪勒線,采用雕刻刀尖部將雕刻景物輪廓勾勒一遍。和線雕相比,浮雕技法中勒線手法較為稀疏,但是勒線時一定要深些,便于鏟地分層時一目了然查看設計圖案。
鏟地分層就是依據木料色層厚薄,首先就是采用平口卡鑿或者手鑿削除掉畫面空余部位,分離出需要表現景物的各種層次為止,但是鏟出深度應該以出現里層木色為準;其次,要使用小手鑿或者小鉆頭將畫面景物間的細小空隙鏟掉。如果木料色澤具有多層部位,可以采用多層的浮雕形式。當完成鏟地分層后,就要采用小鏟刀和手鑿雕飾畫面中的各種景物。在該過程中,要體現出畫面的近景和遠景關系,展示物象透視關系,就要從主景與近景中比較突出景物進行雕飾,然后逐漸朝著里層雕刻。假如遇到同一個色層中因景物的前后物與大小存在差異時,就要采用尖刀或者半尖刀進行雕刻,要求雕刻厚薄存在差異,有效拉開大小景物前后距離,實現層次清晰、俏色分明及精巧玲瓏的藝術效果,這樣就能夠更顯現出主題。
(三)以刀代筆,風格獨特
在創作《蘭亭雅集》時,雕刻者就是利用現代雕刻機械有事,和傳統工具結合,利用安裝到高速鉆的球刀及平刀,以刀代筆,從而實現 提,拉,點,寫,畫各種獨特風格技法,雕刻的山石表面具備國畫藝術的寫意效果,石塊凹凸有致、山峰層疊有序。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現代工具隨意性較大,可操作性強,所以才能更直觀的方式,從而有的放矢體現出雕刻者創作的思想情感及原圖場景,加強藝術效果。
比較而言,傳統平刀塊面法雕刻的刀痕顯得光滑且平坦,通過電熨斗外加白鋼條磨出的平刀,再借電動機快速轉動實現削、壓、刮等各種手法,或百轉千折、或精雕細琢、或粗狂大氣,通過刀木間的沖突,就能夠刻畫出藝術奇葩。采用傳統手法雕刻樹木花草,首先采用平刀修整,接著利用三角刀手法刻畫細痕,從產生栩栩如生的效果,營造別處心裁的藝術意境,而采用白鋼條磨出平刀后進行整理,除掉毛糙木屑,如作畫一樣,主要體現出筆墨的韻味,而采用尖刀按照“寫、畫”處理方法細做,或者頓挫起伏、或中正平和,就能夠實現真實的層次感和結構感,體現出國畫藝術的酣暢大氣、古樸雋逸、自然灑脫。傳統雕刻山石所用技法,常常采用平刀與圓刀二者相結合,就不需要砂紙打磨就能夠雕刻出有力整潔的作品,但是這種作品缺乏豐富肌理。
總之,現代木雕的雕刻中,需要與時俱進,所用工具逐漸呈現多樣化,從而不斷完善雕刻作品的人性化和藝術美。
[1]李姝琪. 多重文化視域下中國傳統木雕藝術的回顧與總結[J]. 美術教育研究,2017(8).
[2]黃文革.淺談徽州木雕的技藝精髓[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12).
[3]王萬泉.湖北通山民間木雕藝術的現代思考[J]. 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3(11).
[4]袁牧.刀尖上的藝術:蘇作木雕[J].上海藝術家, 2013(2).
[5]鄭建遠.由《蘭亭雅集》論現代木雕藝術的表現形式[J].現代裝飾,2016(5).
[6] 劉彬.論徽州木雕民俗文化內涵與徽州家風之傳承[J].才智, 2017(10).
從藝十五年,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鳳榮大師,擅長于傳統人物、花鳥、動物沉香檀香精品創作。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級展會并獲大獎,其中2015年12月作品《花開富貴》與《百鳥朝鳳》榮獲第十七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2016年11月作品《萬馬奔騰》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東陽)木雕竹雕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
吳清池,男,1981年10月生于福建仙游,進修于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雕刻藝術設計與家具設計方向專業,高級技師、工藝美術師。現任仙游縣阿馳木雕藝術館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