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在線日前發布2017高招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刺激下,長達10余年的適齡人口低峰基本結束,開始恢復增長。而在高考招生總量保持平穩的背景下,全國各地高考錄取比例則繼續提高,地區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升學矛盾進一步緩解,為高考改革與基礎教育改革都提供了積極的外部環境。報告同時顯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跨過40%,快速接近50%的普及化指標線。高等教育由賣方時代轉入買方時代,部分高校面臨招生難的問題,專科學校較為突出。但同時,部分專科學校錄取分數線超越二本線,逆勢增長,給眾多高校一個啟示,在高校的競爭中,質量第一,特色第一。2013年教育部已經明確指出,要逐步使高職教育考試招生與普通本科考試分離,重點探索“知識+技能”的考試評價辦法,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入學形式。在2015年分類考試錄取首次超過高職招生總計劃的50%,按照計劃,到2017年,分類考試錄取將成為高職招生的主要渠道。分類考試招生是??圃盒H瞬胚x拔方式的一種改變,是應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圃盒5纳次C,但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生源問題。??圃盒T庥龅纳次C,一方面與社會對學歷的追求越來越高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人們對高校辦學質量的認可有關。統計數據發現,雖然有很多??圃盒U胁坏綄W生,但卻有一批??圃盒5匿浫【€高的“離譜”,而這些學校無一例外都是大家認可度比較高的院校,由此可見,高職院校應推進內涵式發展。
日前,深圳正式出臺《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到2020年,深圳將新建4所職業院校(其中本科層次技術大學1所,??茖哟渭紟煂W院1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新增的職校里,接受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學生達到0.5萬人,專科層次職業教育在校生達到6.8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穩中有升,從業人員繼續教育達到500萬人次。
《意見》提出,深圳將切實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結合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標世界一流,深化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產教深度融合,探索“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打造職業教育世界品牌,構建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深圳特點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根據《意見》提出的重點任務,深圳將著力完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創新與德國、瑞士等高水平職業院校合作機制,高起點建設深圳技術大學,支持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擴大與普通高校聯合培養高職本科專業規模,探索建立高職“專本連讀”“本碩連讀”的人才培養機制,建設全國“雙一流”高等職業院校;支持深圳高校和知名企業,與境外一流職業院?;蚱髽I合作共建應用技術類大學或二級學院;探索中職——應用本科“直通車”等培養模式;推動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加快發展,努力建成國際品牌職業院校;支持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提升辦學水平;爭取教育部支持將深圳廣播電視大學轉型為“互聯網+”特色的新型開放大學;支持深圳技師學院積極開展專科層次學歷教育,建設成為全國示范高等技工院校;推進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雙證融通;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帶動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戰略,支持設立中高職聯合學院;擴大五年一貫制職業教育規模。
根據《意見》,深圳將借鑒德國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制訂職業教育國際化三年行動計劃,打造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建設標準、專業教學標準、“雙師型”教師隊伍標準、實訓基地標準和技術技能人才質量標準,形成職業教育的深圳標準體系;推進高水平國際合作辦學,落實深圳市與德國等國家職業教育合作協議,加快職業教育國際化步伐;支持深圳技術大學與德國等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合作,建成開放式、創新型、國際化應用技術大學;支持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合作建設中德智慧制造學院;支持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與德國職業院校合作建設中德學院;新建1所中德先進制造技師學院,在福田、龍崗等區(新區)新建兩所以上高水平的國際化中等職業學校,市區財政給予適當支持。
《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財政廳關于公布高職重點暨優質建設校名單的通知》(浙教高教〔2017〕23號)指出,根據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財政廳《關于在高職院校實施優質暨重點校建設計劃的通知》(浙教高教〔2016〕144號)精神,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組織遴選了重點暨優質建設高職院校。經公示無異議并報省政府同意,確定金華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學院為省重點建設高職院校,對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警官職業學院、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麗水職業技術學院、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等15所學院進行優質高職院校建設。重點暨優質建設校旨在提升全省高職教育辦學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力爭有若干所高職院校躋身全國先進行列?!锻ㄖ芬蟾餍R獓@推進管理體制創新、加強優勢特色專業群建設、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技術技能積累與服務、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等五方面建設內容,進一步完善建設方案,明確時間表和任務書,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有效落實。該項目的建設周期為5年,各校要強化目標導向和過程管理,建設中期省教育廳和省財政廳將于2020年中組織開展檢查評估,檢查評估不合格的將中止建設并取消建設資格,空缺的名額將以適當方式增補,建設期滿省級將組織終期驗收。省級財政對列入重點建設高職院校中的省屬高職院校,平均每校每年安排建設資金5 000萬元;對列入優質高職院校建設的省屬高職院校,平均每校每年安排建設資金200萬元;地方屬高職院校按照省級財政支持標準,按隸屬關系由地方財政落實資金。
2015年,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教職成[2015]9號)明確提出,到2018年,教育部將支持地方建設200所優質??聘叩嚷殬I院校。據悉,目前已經有11個省份公布了174所優質高職校名單。甘肅?。?3所)、陜西?。?2所)、浙江?。?0所)、江西省(20所)、河北?。?3所)、湖北省(34所)、兵團(2所)、安徽省(9所)、廣東省(18所)、湖南?。ㄊ着?所)、河南?。?5所)。
為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激發技工院校學生勤學技能、奮發成才的熱情,2014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出通知,決定從2014年起,出資設立勞動出版“技能雛鷹”獎學金,每2年評選1次,2014年-2015年度獎學金共計60萬元,獎勵了200名品學兼優的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高級技工班或預備技術班的在校學生,獎學金標準為每人3 000元。后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決定自2016年起,由過去2年開展1次勞動出版“技能雛鷹”獎學金評選工作改為每年開展1次。2016年度獎學金共計51萬元人民幣,獎勵166名品學兼優的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高級工班或預備技師班的在校學生,獎學金標準為每人3 000元。6月16日, 2017年度勞動出版“技能雛鷹”獎學金候選人員正式公示,2017年度獎學金共計51萬元人民幣,獎勵170名品學兼優的技工院校在校學生,獎學金標準為每人3 000元。
6月5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發布《上?!皩?聘叩嚷殬I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貫通培養試點實施方案》(滬教委高[2017]39號),為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上海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堅實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牢牢把握服務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和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迫切需求這一基本定位,選擇合適專業,在上海市高職高專院校和應用型本科高校(以下簡稱“高職院?!焙汀氨究圃盒!保╅_展“專科高等職業教育-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貫通培養試點(以下簡稱“高本貫通”試點);牢牢把握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核心任務,促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習借鑒國際先進專業教學標準,探索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一體化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有效機制,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率;牢牢把握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這一改革方向,提升高校人才培養對產業實際需求的支撐水平,更加注重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提升和特色發展,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依托本市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優質教育資源,選擇部分專業進行“高本貫通”試點,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完善人才成長渠道,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更好地培養和輸送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本科院校及相關行業企業共同制訂和實施“高本貫通”人才培養方案,探索五年一體化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新模式;適度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相關專業招收高職院校畢業生的比例,為高職院校學生接受更高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機會;通過“高本貫通”試點,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為探索建立符合職業教育規律、具有上海特點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積累經驗和實踐案例。要求要堅持職業教育辦學方向、堅持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堅持一體化培養人才、堅持分工合作協同推進。試點內容包括專業選擇、學習年限、招生方式、培養模式、學籍管理、證書授予、組織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