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成 部紹明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PLA骨灰盒的應用前景淺析
李 成 部紹明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傳統的骨灰盒以木材、玉/石、金屬為主要材料,隨著綠色生態葬式的推行,傳統骨灰盒的不可降解或難降解的缺點已不能順應綠色殯葬的發展要求。基于此,本文就一種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在骨灰盒產品中的應用及前景進行分析探討。
生態葬式;骨灰盒;可降解
雖然經過幾十年的殯葬改革,火葬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它以其簡單、文明、衛生等優點,被人們廣泛接受。但是我國大部分對遺體處理的方式從傳統的土葬轉變為遺體火化后,骨灰裝進骨灰盒,再將骨灰盒埋在墓地(二次葬),仍然長期占用土地,不利于資源節約,更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就開始提倡殯葬改革,推行火化。1985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這是我國殯葬工作中的第一部全國性的行政法規,它的出臺標志著我國殯葬改革已由發展階段步入法制階段,在這個規定中明確提出了“積極、有步驟地推行火葬”。1997年國務院頒布《殯葬管理條例》,中國開始強制推行遺體火化政策,遺體處理方式由傳統的土葬向火化開始轉變,遺體火化率從當初的36%已逐步上升到47%。
骨灰盒是盛裝人遺體火化后骨灰的專門容器,目前中國傳統骨灰盒的材質主要有木材類、玉/石類、金屬類等。傳統骨灰盒雖然各有優點,但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不可降解或難降解,埋于地下后,仍需長期占用土地,不利于資源節約,更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隨著綠色殯葬政策推行及“死人與活人爭地”問題的突出,近年來生態葬得到逐步推廣。生態葬主要是指花壇葬、樹葬、草坪葬、海葬、江河葬等綠色環保骨灰安葬方式,這些生態葬要求骨灰盒具有可降解性,顯然傳統骨灰盒已不能滿足要求。
聚乳酸(PLA)是一種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也稱為聚丙交酯(polylactide),是利用可再生的植物資源(如玉米)所提出的淀粉原料制成。淀粉原料經由糖化得到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及一定的菌種發酵制成高純度的乳酸,再通過化學合成方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聚乳酸的熱穩定性好,加工溫度170~230℃,有好的抗溶劑性,可用多種方式進行加工,如擠壓、紡絲、雙軸拉伸,注射吹塑,完全滿足骨灰盒生產工藝。此外,利用PLA制作成骨灰盒有如下優點[1]:
1)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環境,非常適用于樹葬、草坪葬、海葬等生態葬式,有利于保護環境生態發展。
2)機械性能及力學性能良好。聚乳酸也可以各種普通加工方式生產,具有最良好的抗拉強度及延展度,此外還可以與其他材料復合改進機械、力學性能。徐國富等[2]依據仿生原理制備了一種新型的納米羥基磷灰石與聚乳酸(n HA-PLA)復合的骨框架材料,抗壓強度達到2.07 MPa,高于單純的聚乳酸框架材料的抗壓強度(0.89MPa)。已有實驗證明[3],聚L-乳酸樹脂通過熔融紡絲或溶液拉絲,可制成纖維縫合材料,其單線斷裂強度可達210~310 MPa,復絲可達415~610 MPa,伸長率為20%~40%,達到一般合成纖維的力學性能。而一般遺體火化后的骨灰不會超過5kg,因此用PLA制成的骨灰盒完全能夠滿足生產工藝要求及盛裝遺體骨灰的強度要求。
3)安全性好。聚乳酸的生產過程無污染,材料本身不會釋放出有毒氣體,人體也含有以單體形態存在的乳酸,PLA材料骨灰盒在生產、運輸以及使用過程中具有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采用PLA這種生物材料來生產制作骨灰盒除具有工藝可行性、滿足強度要求外,還具有可降解、綠色安全等優點。
據民政部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死亡人口約977萬,約459萬具遺體進行了火化。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預計2020年-2040年我國死亡人口平均每年約1500萬。民政部在 2014 年的全國殯葬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到 2020 年全國火化率達到或接近100%,到時骨灰盒的市場空間將越來越大。

圖1 全國遺體火化整體趨勢
受中國傳統“入土為安”觀念影響,目前大部分遺體處理方式選擇了“二次葬”,造成殯葬用地越來越緊張現象,因此,近年來政府開始大力推行綠色生態葬,2016年,民政部等九部委共同印發了《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要求各地逐步推行骨灰樓安葬、樹葬、花葬、海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因此隨著國家政策推動和人們生態保護意識的逐漸增強,既可用于傳統葬式,又適用于生態葬的可降解骨灰盒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綠色發展;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殯葬也是社會文明的窗口之一,綠色殯葬、生態殯葬正是當今殯葬行業發展的最重要主題,相信基于PLA材料的可降解骨灰盒將更能順應社會文明發展的需求。
[1]李成,戴春萍.淺談可降解骨灰盒的現狀與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雜志,2016,23.
[2]徐國富,牟申周,周靈平等.仿生增強制備聚乳酸基骨組織工程復合材料[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3(2):86-89.
[3]ELLMAN P I,REECE T B,MAXEY T S,et al.Evaluation of an absorbable cyanoacrylate adhesive as a suture line sealant[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2005,125(2):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