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忠美
【摘 要】在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模式的摸索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不少問題。本文作者結合真實的教學實例,簡要闡述了高中物理創新思維教學中的誤區及其對策,值得大家深思。
【關鍵詞】公平;失語;評價;分享;節奏
2016年5月23日上午,我赴海門實驗中學聽完一堂名師觀摩課——《勻變速直線運動習題課》之后,為黃老師融洽的課堂氣氛和精彩的教學設計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在當天晚上,我還是夜不能寐,反復琢磨著如下細節:
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展示練習題:一滑塊沿斜面下滑,作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滑至最底端時位移為x,那么當滑塊速度為到達底端速度的一半時位移為多少?然后要求學生仔細審題后自主解題,結果出現了以下兩種解題方法:
第一種方法雖然思路清晰,但運算過程比較繁雜;第二種方法很巧妙,但接下來的運算過程由于涉及兩段物理過程的平均速度和時間,因此,表達上有些混亂。面對上述情況,黃老師立即展示了一個挑戰性問題:“在認識到這一速度為中間時刻速度時,是否存在更通俗簡潔的做法?”教室沉靜片刻后,有一位男生舉手回答道:“可以在v-t圖中,利用相似三角形看圖求解。”“這個解題方法最棒啦!”黃老師豎起大拇指贊美著,這個學生也笑逐顏開地坐了下來。接著,師生共同過渡到用v-t圖解決一些物理問題的過程中去。
在上述教學片段中,黃老師在環節的拐點處緊緊圍繞“如何改進解題方法”來激發學生進行求異思維,這既能體現教學設計的創意,也能反映學生的智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和創新能力,但也蘊含負面影響。由于這一問題屬于“最近發展區”認知范圍,具有一定的難度,一般的學生不能迅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當一個學生作出了言之有理的解答后,這個老師如獲救命稻草,立即大加贊賞。類似典型性的教學方法也許成功規避了上課風險,但存在著三大教學誤區:
其一,失去教育公平。上述教學片斷中,教師的問題提出后,一般的學生還來不及思考,教師便準許個別思維敏捷的同學當眾公布答案。這種教學環節的創設,實際上只是為尖子生們搭建了展示平臺,大部分學生不能真正參與到深層的學習中去。如此“生動化”的教學過程是以犧牲大多數學生的思維發展為代價的,一定程度上與公平教育原則相悖,與高效課堂的實質南轅北轍。
其二,滋生課堂“失語生”。眾所周知:小學課堂舉手如林,學生發言非常積極,可到了初高中主動發言的同學卻越來越少。課堂“失語生”人數與年級升高成正比相關的原因雖錯綜復雜,但與部分教師偏愛優秀生、漠視普通學生的慣常教學行為有很大關系。正如上述教學片斷中那樣,教師迫不及待地表揚,不斷強化了優秀生的學習動機,但中下等學生學習自卑感與日俱增,他們為了維護自尊,便放棄了課堂話語權,從而逐步形成了課堂“失語生”群體。
其三,產生“馬太效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優差生之間在解決問題、實驗驗證和邏輯運算等方面都存在一個“時間差”,但有些教師為了片面追求課堂教學效率,往往采用“以點(優秀生)帶面(普通學生)”的教學手段。如上述教學片斷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解題時,為了“節省”教學時間(趕進度),就借助優秀生的快捷回答代替了全班學生的艱難思索,從而產生了“馬太效應”(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即: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長期得不到鍛煉,成了背誦記憶學習結論的容器,與優生們的學習落差就越拉越大,可謂優者越“優”,差者越“差”。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類似的教學案例是屢見不鮮的,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出現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相悖的現象也是讓人費解的。其實,我國先后經歷了八次基礎教育改革,雖然每一次改革都取得了一定的收獲,但即使第八次教育改革還是沒有真正走出傳統經典教學的“圍城”,許多地方強調“六認真”的貫徹與檢查,奮斗于七尺講臺上的園丁們對課件播放、教學內容、話時長短均要進行精心設計,甚至對每一個教學細節的前后的過渡都要力求分毫不差,為了追求高效達成三維教學目標,他們依樣畫葫蘆或者緣木求魚,自身創造性的發揮和教學智慧的生成自然受到嚴重束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成為了墻上的蘆葦——隨風倒。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學環節的起始點和轉折點是否需要設計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呢?筆者認為很有必要,一些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好問題,無疑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積累基本活動經驗的有效途徑,具體可以從一下幾方面著手:
一、延時評價,恰到好處。高質量的問題具有啟迪性、活動性的特點,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的思維旅程常常伴以操作、實驗等活動,消耗的精力比較大,時間比較長。因此,我們首先要學會等待,在等待的過程中要耐心,要充滿著愛心和信心,相信孩子自己可以走出這一艱難的思考過程;其次,還要留給學生思考探索的空間,待大多數學生悟出道理后再進行評價。
二、小組分享,攜手奮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將學生按表達能力、思維水平、學習成績等分成A、B、C三等,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分成若干個自然學習小組。當大多數學生對問題形成答案后,可先進行小組分享,再開展班級交流。
三、課前加餐,未雨綢繆。為了讓學生及時進入師生互動的氛圍,我們在課堂教學實施前,可以根據前提測評內容有針對性地給“學困生”充“電”,強化其新知的學習背景,讓“學困生”盡量與班級其他成員站在課堂學習的同一起跑線上,從而提高群體解決問題的時效性。
四、有的放矢,放慢節奏。由于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個體內化的過程,不同的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進度也參差不齊。因此,我們在課堂上一定要學會等待,從而讓學生在瓜熟蒂落的情景中學到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諸如上述習題課將圖融入習題的講解中習題,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和創新能力,假如班級學生基礎比較弱,教師花兩節課的教學時間又何妨呢?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名。但愿大家順應時代發展的新潮流,緊密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大膽嘗試適合學生提升創新思維能力的各種措施,讓學生在高中物理的知識星空中自由翱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