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華
【摘 要】初中是學生系統學習化學知識的開始,入門教育格外重要,好的入門教育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那么如何才能把入門的活處理好,筆者認為,應該使之與生活聯系在一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淺析初中化學教學如何生活化問題。
【關鍵詞】 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化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而運用于生活,化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而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要求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相聯系,因此,化學老師在教學中把化學知識與學生生活經驗有機結合,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應用化學的意識和能力,是提高學生化學素質,發展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才能真正的實現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呢?下面介紹詳細的策略和方法。
一、首先將教學目標生活化
學生學習有學習目標,教師教學同樣也有教學目標,屬于人們對教學結果的一種主觀上的愿望,希望它能夠達到一個什么結果或者是創設出怎樣的成績等。新時代要求學生的價值觀趨向于務實和多元。為此教學目標應該強化學生的情感目標生活化。這樣就能夠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樂趣,通過學習生活中最熟悉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共鳴。比如“天然氣”在生活中是做飯使用的燃料。在學習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以此為載體,引導學生研究甲烷的組成結構。而且最后還要將甲烷的性質與天然氣和燃料的有效利用結合起來,從而既完成了學習任務,又能夠從生活中了解到化學知識的樂趣。
二、其次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1.從生活中的食品談起。文章以某餐飲環節食品以及相關的產品檢驗中發現,大米中的鎘嚴重超標。之所以會出現“毒大米”的原因是種植大米的土壤中的鎘元素含量嚴重超標。教師可以以此素材為例創設生活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很大的興趣。正好在講解金屬資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這一章節內容時借用此例讓學生提起對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重視度,對待生態破壞和生活中的亂扔垃圾以及違規開采能等行為激發出更多的社會責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2.從生活中的飲品談起。經過調查發現碳酸飲料中的風味添加劑對牙齒有很嚴重的腐蝕作用,為了緩解化學課堂教學氛圍枯燥的情況,引入此例,讓學生探究探索飲料中含有的元素。經過查閱學生會了解到碳酸飲料中含有蘋果酸,其腐蝕性很強。為了進一步了解那么學生就會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3.從生活中的用品談起。冬天時大家最常用的取暖工具就是“暖貼”,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暖貼”,在課堂中讓學生親身感受,然后再將其進行拆解,了解到暖貼是由原料層和明膠層以及無紡布三部分組成的,里面放有鐵、活性炭和水等合成的聚合物,因為在空氣中氧化的作用下發生散熱,從而實現取暖的目的。探究暖貼的整個運用原理的過程中學生需要了解鐵等金屬的化學性質,在思考和探究的過程中就會感受到化學世界的奧妙。
三、再者將教學過程生活化
1.將生活中的實物帶進課堂。在學習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一節時,教師讓學生將生活中常見的肥皂水、食醋或者是洗發露和飲用水等帶到課堂,然后讓學生練習用pH試紙測算這些生活用品的酸堿性;另外在學習元素或者是物質組成的表示這一節內容時,讓學生從家中帶一些常用的藥品、果汁糖果的包裝紙等,讓學生先觀察,然后再通過做實驗了解這些東西的成分以及含量等要素。將生活中的事物帶進課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去了解和學習一些生活常識。
2.生活中的片段再現課堂。教師將生活中最常見的媽媽蒸饅頭的過程錄下來,放給學生觀看。首先要在面粉中放入酵母粉,和好面后經過一段時間面粉會“發好了”。學生有疑問“為什么要在面粉中放入酵母粉呢?酵母粉的成分是什么?”“時間的長短對面團有什么影響?會影響饅頭的口感嗎?”讓學生主動去探究酵母粉中含有的成分,了解到饅頭形成的過程。在這個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四、將學生作業也生活化
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盡量要與生活貼近,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印象和理解,體驗到化學中的樂趣,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而且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化學知識的價值。
“生活化”的課堂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中,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和開放式的。化學與環境聯系十分的密切,為此可以從環境著手學習化學知識。比如讓學生在生活中節約糧食和用水,仍垃圾時要進行分類放進垃圾桶中。這樣的行為體現了節約能源和資源以及保護環境,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可續理念;將學生分成小組形式,調查本市的水資源利用和污染情況,然后制作相關的報告,并且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建議,張貼在校園布告欄上供全體師生觀摩,增強人們的節水和環保意識;組織學生進行化學知識猜謎語競賽,在歡快的氛圍中鞏固學生的化學知識。創建“生活化”的第二課堂,不僅能夠增長學生的知識,而且能夠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自身的學科素質。
傳統的化學教學課堂讓學生被動的從書本中接受知識是不利于學生學習的,置于將化學教學“生活化”,將化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才能獲得最直接的經驗和有用的知識。化學是無處不在的,影響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鍛煉學生從生活中收集和采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而且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提高自己的學科素質的同時,讓自己更加健康和文明的理解適應和享受生活。
總之,教育的內容很多都來源于生活,為此可以說教育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化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實現教學的生活化,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且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的效率。教育只有將學生與生活進行有機的融合,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到創造和交流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楊海軍.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初中化學的興趣[J].江西教育,2017(03)
[2]劉成磊.如何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07)
[3]劉素霞.談初中化學的相關記憶技巧[J].廣西教育,2015(12)
[4]馬常山.淺談初中化學實驗的教育功能[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