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林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被應用于日常的教育活動中。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當前初中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地理科目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微課的形式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教材中抽象的知識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本文將會以微課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對其未來的發展前景作出探析,期望鞥為初中地理教學的改革提供可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微課;初中地理;應用及前景
微課是當前微時代深入發展的一種延伸,因為其短小精簡、內容突出、獲取快捷等優勢使其在網絡時代背景下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不僅滿足了學生以及資源建設這等主題的需求,也得到了教師的青睞。隨著微課熱逐步的提升,地理教學中也開始在課堂中進行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使用效果。因此,下文通過對微課形式深入的探討,并了解其在地理教學中的優勢,相信對于當前教學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
1 微課概念
微課的概念最早被提出是美國的戴維彭羅斯,他認為通過在線或移動端的學習方式,基于某個主題與概念作為教學的內容,利用聲頻、視頻等方式來錄制僅60秒的課程。后來隨著這種教育模式的普及,在國內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胡鐵生等學者認為以微型教學模式為載體的微課基于某個學科的知識點的設計情境下利用各種多媒體的形式來展現教學內容。而黎加厚等學者則是將微課定義為時間保持在10分鐘內具有明確目標且內容短小來集中說明某一問題的模式。微課的應用不僅是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還能給學生們提供豐富的自主學習資源,讓他們隨時鞏固自身的知識結構。而將線上線下兩種模式進行結合則需要依托于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短小精悍的微課形式來展現,相信對于當前教學的實踐有極大的幫助。
2 基于微課的初中地理教學模式的應用現狀
從當前微課研究中進行了解,我們發現近幾年學術界對于“微課”等為主題的研究論文在逐步增多,這也從側面表現出了微課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重視。而從它的應用現狀來看,微課的使用對當前初中教學也帶來了較大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學生個性化需求得到了滿足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周圍陌生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他們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著極強的接受能力,也能夠有效的將其與自身所學知識進行融合,并應用到生活學習實踐中。而教師通過微課教學的形式,可以根據當前初中地理教材的內容中的某類知識點比如地形地貌的形成演化等來進行微課形式的轉變,通過視頻、聲音等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了解所學的知識,進而加深其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知識學習的水平。并且由于是一項輔助性的工具,教師只需要通過短短幾分鐘的音頻模式便能夠突出整個課堂中的精華內容,以此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也能在最大程度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正如我們所了解到的,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會忽視學生們的主體作用,大多是由教師對枯燥的地理知識進行傳授,使其很少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互動,導致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不多,甚至很容易產生對枯燥的地理知識內容產生厭學情緒。而采用線上教學與課堂教學相互結合的模式,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自主學習優勢。教師可以成為課堂教學的設計師,通過各個教堂框架的設立來沖到引導者的身份,通過微課的形式將教材中的文字內容轉化為形象生動的圖片與視頻,進而提升整個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
(三)豐富了教學課堂資源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依賴于素質教育的教材來進行講課,而地理教學作為一項對全世界認知的課堂內容,單一的教材顯然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因此,在微課形式的幫助下,通過網絡的途徑幫助教師與學生獲取更多與教材相關的地理資源,教師只需要了解當前學生的資源訴求并從網上搜索不同知識點的教學內容,甚至可以在同一個知識點下根據不同基礎學生的需求來給予不同的展示資源。這種方式對于一些生澀的地理知識點的教學尤為有效。
3微課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前景
(一)微課教學與初中生心里的高度適應
在互聯網信息化廣泛普及的時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使得人們逐漸形成對短小精簡信息的接受習慣。教師通過選取優勢的教學資源并根據學生的學習特性來進行最佳的資源配置,應當是未來微課發展中需要引起重視的內容。對處于兒童與青年過渡時期的初中生來說,其在自制力與意志力方面都尚未形成系統的認知,這就導致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更加傾向于感性思維,這也與微課模式情景式教學十分契合。初中地理教學中包含了較多專業的理論知識,相對于通過課堂講解或者題目練習單一的方式,通過精致的文字、圖像、視頻等立體的方式可以達到更佳的心理沖擊,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二)微課的優越性與地理教學充分融合
與語文、數學等科目相比,地理教學在圖片、視頻等微課形式的應用更加頻繁且有效。比如地理知識中涉及到地球公轉、自轉等,過去常常只是通過簡短的地球儀演示的方式來講解,而無法讓學生從立體的角度中更加形象的進行學習。而微課模式的應用便可以更好的達到多維度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教學課堂的能動性。此外,以教材為基礎制作的教學音頻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課堂進行感受,在課后或者回家后學生只需要拷貝資源便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以此來轉變傳統的學習模式,增強地理教學的趣味性。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微課形式對初中地理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而隨著社會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不斷的更迭與進步,這種教學模式在未來將會得到更加深層次的應用。當然,微課教學由于以短小精悍為主,往往會產生較大的碎片化信息,這對于教師在課堂上的綜合應用并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學習體系是一項較為嚴峻的挑戰。總而言之,教師如何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模式,并根據學生對信息的接收特點來建立最優的微課教學方案,將會是未來初中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不僅有利于教學模式的更新,對于我國教學事業的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樊琳.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輔助價值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5):112.
[2]陳林杰.當前微課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和前景分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6):35-36.
[3]邵海英.淺談“微課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5,(19):3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