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飛
摘 要:軍事基礎課程畢業聯考是落實“兩個靠攏”的具體體現。本文分析了針對聯考的計劃制定與落實、訓練組織和結果的運用三方面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畢業聯考;軍事基礎
學員畢業實行院校、部隊聯考,是落實“兩個靠攏”的具體體現,也是圍繞“能打仗、打勝仗”目標培養人才的現實需求。目前,院校學員軍事基礎課程畢業聯考已經普遍實施。通過聯考,有效的促進了院校的軍事基礎訓練,提高了學員的訓練熱情和訓練效果。同時也發現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需要認真的思考和解決。
1 關于計劃制定與落實
1、合理劃分訓練階段
學員軍事基礎課程畢業聯考項目包括體能和技能項目,訓練計劃的制定應根據項目的難易程度、學員的掌握程度科學合理的劃分訓練階段,各階段訓練重點不同。可以將考前的訓練階段劃分為三個階段:基礎訓練階段、鞏固提高階段和考核前調整訓練階段。基礎訓練階段重點突出體能訓練,鞏固提高階段體能和技能訓練并重,考前調整階段突出技能訓練。
2、技能和體能訓練穿插進行。
一般情況,力量練習隔日進行,上下肢、腹背相互協調訓練;耐力項目3日一練,一周2-3次為宜,一般放在后半部分進行;速度項目可以每天訓練,一次量不宜太大,多放在前半部分進行;技術動作訓練每天可練,貫穿于訓練全過程進行。
3、正常訓練與階段測試相結合。
軍事基礎訓練水平是一個動態提升的過程,要不斷地跟蹤調查,掌握反饋信息,及時對訓練進行合理干預,確保訓練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一定要進行階段性測試,檢驗訓練效果,對各類學員進行分析,根據各類學員的具體情況科學調整訓練計劃,轉變訓練重點,使弱者變強,強者更強。
2 關于訓練組織
1、合訓與分訓相結合
畢業聯考不是競賽,是達標考核,各項都達標是關鍵。訓練要因人而異,不能搞一鍋端。要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提高效率。訓練前期,實行項目合訓,主要是讓所有人員明確訓練標準,熟悉考核流程,摸清每個人的訓練水平等。訓練后期實施分訓。針對每個人每個項目的訓練情況,定人、定項目、定指標實施訓練,重點突出對弱項的訓練。
2、技能訓練和體能訓練相結合。體能是技能的基礎,沒有體能的保障,技能項目就可能會動作變形,影響考核成績。因此注重技術訓練的同時,也要不斷加強體能訓練。可以說400米障礙,是個技能項目,重點是訓練通過障礙的方法,但是也必須要加強上下肢力量和身體協調的鍛煉。只有二者有效結合,才能提高訓練成績。
3、基本訓練與作風養成訓練相結合
軍人是特殊的群體,要有精氣神,訓練場上要有虎虎生氣和嚴明的作風紀律。考核過程中,響亮的口令和標準的動作都是加分的項目。因此,除了訓練考核項目之外,也要加強作風紀律訓練,保證考核人員動作標準,口令清晰洪亮,待考和已考人員在場上都具有軍人的樣子。
4、苦練與巧練相結合
訓練成績的提高有其固有的客觀規律,是不因個人主觀意志改變的。如果操之過急,就會走向反面,達不到預期效果。所以,在訓練的量和強度上,不可冒進,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最關鍵的是在訓練中對學員訓練情況的判斷。要仔細觀察學員的表現,判斷是怕苦怕累,偷懶,態度不端,還是確實認真刻苦訓練。對于不同的學員就要區別對待。對于“特困戶”,要把絕大部分重心放在訓練上,指定專人幫帶,專人服務,專門制訂計劃,經常談心關懷,增強信心,提高成績。對于病號的訓練,要根據病情的程度進行分類,對于病情較重根本無法參加訓練和考核者,只能申請緩考免考;對于達不到以上情況者,要有選擇性進行訓練,可以降低訓練強度、減少訓練量和選擇可以訓練的項目或部位進行訓練,以保持機能狀態。
5、準備活動、基本部分和放松活動相結合。
在軍事體能訓練課中,基本部分是訓練的主體部分,特別受到關注,而準備活動和放松活動往往不被關注,準備活動起到訓練前熱身效果,要使身體充分活動開,以減少訓練中受傷的情況發生;放松活動是在訓練將要結束的時候利用一些時間進行肌肉和身心放松,有利于身體機能的快速恢復,便于提高訓練成績。這三部分對訓練成績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都要引起重視,在實踐中認真落實。
3 關于聯考結果運用
1、與學員畢業掛鉤
對聯考不合格的要實行一票否決,視為畢業考核不合格,一律不準畢業,不發放畢業證書。準予其先回部隊工作,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訓練后,再參加院校、部隊統一組織的補考,或參加下一年度的畢業考核,補考合格后準予畢業。補考一般只應有一次機會,補考仍不合格者,院校不再發放畢業證。
2、與學員營評先評優掛鉤
實踐證明,學員營在提高學員訓練考核成績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營干部抓訓練認真負責,學員的考核成績明顯要好。而營干部抓訓練的積極性很大程度上與本學員營評先評功密切相關。所以,如果將學員的考核成績與學員營的評先評功聯系起來,必然會督促營干部俯下身子抓緊抓實本學員營的軍事基礎訓練。
參考文獻
[1]桑勇.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教學探索,2010.(2).
[2]陳南生.高技術戰爭條件下部隊機動訓練身心適應研究[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