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陽縣位于市委市政府確定的生態涵養發展區,確定了建立生態經濟示范縣的目標。在城市開發中的環境保護,云陽縣因地制宜,有一定的經驗,但仍面臨植被破壞、大氣污染等生態環境被被破壞的問題。筆者認為要建設生態經濟示范縣,就應該重視城市開發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并從施工控制、規劃設計、產業轉變、樹立環保意識等方面對城市開發中破壞的生態環境予以彌補和修復。
關鍵詞:城市開發;環境保護;生態經濟示范縣
在市委四屆三次全會上,重慶五大功能區戰略部署出臺,渝東北被定位為生態涵養發展區。云陽縣位于渝東北三峽庫區腹心地帶。縣委縣政府堅定貫徹會議精神,確立以“生態資本”為第一資源的科學發展生態經濟之路。圍繞環保行動目標實施了五個專項整治,開展藍天、碧水、寧靜、綠地、田園“五大行動”,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城鎮化率的逐步提升,城市不斷發展,城市開發過程的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噪聲污染等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這些問題成為云陽縣建設生態經濟示范縣必須突破的障礙。
1 云陽城市開發現狀
云陽縣的城市開發確立了 “東進北拓”發展戰略,目前主要開發項目有中環路延伸段、濱江路延伸段、釣魚灣路住宅群、北部新區住宅群、涼水坪住宅群、工業園B區、工業園C區、殯儀館遷建等。云陽縣的城市開發依山傍水,從已建成的城區來看,有著因地制宜、綠化植被覆蓋率高、長江庫岸的良好治理等先進經驗。但新的城區開發同時也面臨有水土流失、大氣污染、噪聲污染等等生態環境問題。城市建成后帶來的水污染和工業污染也需要在開發過程中提前謀劃加以解決。
(一)生態環境破壞
1.土地地表植被破壞
城市開發征用的土地勢必會因為建設而損壞地表。植被覆蓋多的山林被鏟平,多水的溝堰被填平,地形地貌被改變,植被破壞,地表裸露,生態破壞嚴重。以在原黃嶺村進行的氯堿硅化工項目等工業園的開發來看,黃嶺溝兩側山上的大片土地地表被破壞,成塊土地的植被的破壞有可能導致水土流失。城市建成區周圍的植被破壞,對城區的氣候也會產生影響,一定程度上會加重城市的熱島效應。
2.空氣污染
一是尾氣污染。城市開發過程中,從場坪到建設完成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材料、土石方都是靠大型工程車進行運輸。工程車排量大、廢氣重,對現場及周邊空氣造成污染。云陽縣在建工地數量多,雖然多數位于城市邊緣,但尾氣對大氣的污染不可小覷。
二是PM10含量增加。由于開發工地植被破壞,遇到大晴的天氣,施工造成的揚沙會造成PM10的含量急劇增加。再加上工程車輛裝載的材料和土石方由于密封不嚴泄露也會導致揚塵增加。以移民大道伴江公園旁某房產開發項目為例,開發造成的裸露地表和施工車輛通過,不僅造成移民大道路段灰塵嚴重污染,在伴江公園內,樹葉上也多數積滿灰塵,造成嚴重揚塵污染。
3.噪聲污染
在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施工設備所產生的噪音、工程車產生的噪聲,直接對周邊區域群眾造成影響。以釣魚灣地塊開發為例,長時間的施工特別是夜間施工以及工程車輛的急速通過對釣魚灣路周邊的群眾生活造成影響。
4.水污染
施工工地缺乏管理與監管造成水污染。一是施工產生的廢水大多沒有經過處理而直接排放,直接后果就是流入長江造成污染;二是工地存儲的有毒液體和油料的泄漏,同樣有可能流入長江造成污染。以一些大型房產開發項目為例,工地現場多有大油罐,主要用于工程車加油,一般人可隨意接近,缺乏嚴格管理,一旦泄漏,便會直接滲入地下或流向長江造成污染。
(二)建成后的城區污染預見
1.大氣污染
一是工業廢氣污染。城區周圍在建的工業區主要在黃嶺、北部新區高速路口。城市的“東進北拓”將會發展至北部新區和復興兩地,屆時離兩個工業園區的距離將不足5公里,工業廢氣的污染將加重;二是尾氣污染。城區的擴展,機動車數量也將急劇增加,所產生的廢氣也將對現今云陽的良好空氣質量構成威脅。
2.生活垃圾污染
依據云陽縣的城市規劃,城市將擴容到50萬人。城市化的人口增加,所產生的生活垃圾也將增加,垃圾的處理也面臨更大的壓力。現在的生活垃圾分類并未實施,垃圾的處理方式也是以填埋為主,生活垃圾的增加將對城市周邊的土壤和水質造成污染。
3.旅游污染
隨著云陽縣生態涵養縣城和園林縣城的建設。城市的綠環面積和人文景觀也將越來越多。加上境內的龍缸景區、張飛廟景區等構成旅游產業。屆時前來觀光旅游的游客增加,隨之帶來的生活垃圾增長、公園綠地破壞等問題也當引起重視。
2 城市開發中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
(一)是經濟生態示范縣建設的內在要求
生態經濟示范縣的建設首先必須保證城市生態環境的質量。城市開發造成的水土流失、空氣污染等問題直接對城市的生態環境構成威脅。著手對生態環境問題進行解決,將有效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二)是城市形象提檔升級的先決條件
云陽曾被評委“宜居城市”、“園林縣城”,表明城市生態環境條件良好。解決城市開發生態環境問題,將進一步對城市形象進行提檔升級,進而提升城市知名度,旅游等服務產業將進一步發展,助推城市產業轉變。
(三)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建設生態經濟示范縣的本質是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生態環境的保護是必由之路。解決城市開發的生態環境問題,讓經濟發展變為循環可持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業。
3 城市開發中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一)施工工地的控制
1.土壤保護
因施工造成的植被破壞,應及時覆蓋砂石或種植速生草,以減少土壤侵蝕;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情況,應采取設置排水系統、植被覆蓋等措施,減少土壤流失。endprint
2.揚塵的控制
運送土石方、建筑材料車輛,應采取措施嚴密封閉,保證車輛清潔不泄露。施工現場應設置洗車場地。途徑道路應經常進行灑水。施工現場對易產生揚塵的材料應采取覆蓋措施。
3.噪音的控制
應避免在夜間作業施工,噪音大的機械設備應采取消音措施。爆破作業還應避免在學生上課期間作業
4.水污染的控制
建筑工地污水排放應進行檢測與處理后進行排放。對于化學品等有毒材料、油料要加強管理與監管。
(二)合理規劃與布局
1.施工規劃
做好施工規劃,嚴格控制施工區域,避免在沒有規劃建設的土地上開挖動工,同時做好施工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施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
2.城市建設合理設計
云陽縣城區建設的大體規劃已經確定,功能分區在新的城市規劃中體現較為明確。在具體規劃的細節上應該以減少污染嚴重的工廠進入、增加綠地面積等措施為主。
(三)轉變產業與發展新能源
1.逐步轉變產業發展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要逐步發展旅游、服務等污染少的第三產業。減少污染大,能耗大的企業發展,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縣城,推進循環經濟、合理布局產業。
2.加快新能源的投入使用
在現階段,云陽縣部分小區內的路燈已實現使用太陽能。在未來城市發展中,政府應實施優惠貸款、減免稅收、政府補貼等政策,鼓勵使用太陽能、水電、生物能等新能源。同時加快新能源使用基礎設施建設。如電能車的推廣使用必定需要建設眾多的充電站等。
(四)加強宣傳,樹立全民環保意識
一是利用各種機會,對施工企業、民眾進行宣傳。改變民眾對環境與生態保護問題的認識。結合當今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主動將生態環境保護知識送入企業、居民家中,召開院壩會宣傳環保知識。二是要在學校等教育機構進行重點環境保護宣傳,利用宣傳欄、公交車等宣傳環保知識,從小抓起,從身邊抓起。只有將環保觀念深入到人心,民眾才能將環境保護與自身發展結合起,在日常行為中才能真正踐行生態環境保護。
3 結語
城市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無法避免的,只能采取相應措施加以補救與減輕。采取措施要以政府為主導,結合正在開展的群眾路線和教育實踐活動以及“創衛”復評活動,動員全民眾積極參與其中,達到建設生態經濟示范縣的目標,并讓環保真正成為民眾日常行為,保持常態,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劉先堯、汪德兵.城市土地開發中的生態建設.[J].《決策與信息(財經觀察)》 2008年05期
[2]李大偉.如何加強城市生態環境保護.[J].《決策與信息》.2014年6月中
[3] 劉爾烈、蘇俊民.城市建筑施工與環境保護.[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1996年02期
作者簡介
羅崇逵(1988-),男,漢族,重慶永川人,法學碩士,忠縣縣委黨校,研究方向:生態民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