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儒家思想都是我國教育、管理以及治國的主流思想,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治國安民、撫慰人心的作用,特別是儒家的管理哲學,它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分支,它對于管理的深刻認識幫助君王完成人心的統治,從而達到政治力量的鞏固,使其在歷史中的存在價值與意義達到最大化。儒家哲學充分的肯定“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認為管理的本質在于“修己安人”,這種思想幾千年來對于我國的管理思想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在今天仍然發揮著積極作用,本文將從儒家管理哲學的思想特征入手,淺談儒家哲學思想對于當代管理的啟示。
關鍵詞:儒家思想;管理哲學;當代管理;啟示
道德思想不僅僅是儒家哲學的精髓,更是我國哲學的核心構成部分,對我國的道德哲學思想進行整體的脈絡梳理,不難發現其中蘊含著精辟而深遠的管理思想。幾千年來,以封建帝王為上層領導的人力資源鏈中,這一思想發揮著極其重要的和諧作用。在當代,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儒家的管理哲學思想依然對于當代的管理思想有著新的指導價值,同時,對于儒家管理哲學與當代管理進行深入研究也是我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經濟發展之間關系的重要切入點。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以及企業管理者越發意識到儒家管理哲學對于國家經濟騰飛、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不斷的在管理實踐中探索“和與爭”、 “群 與分 ”、“義與利 ”的辯證關系,不斷的萃取儒家管理哲學中的精髓思想,讓其在現代管理中繼續發光發熱,讓新舊管理思想充分融合,以期在不斷的碰撞、交流中產生更高的價值,而這種對于儒家管理哲學的古為今用、不斷創新的探索,無疑是開拓了傳統的儒家哲學思想與現代管理文化相互磨合發展的雙贏局面。
1 儒家管理思想的特征
1.“以人為本”為核心理念
“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占據著儒家管理哲學的核心地位。儒家思想是仁學的思想,在仁學的基礎上衍生出了“愛人貴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管理理念,是“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凸顯,儒家的管理之道認為管理是為了提高人的精神內涵和修養層次。任何的管理,回到最根本的問題便是個人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問題,所以,儒家的管理哲學的核心部分是“人”。儒家的一切管理活動都是圍繞這個核心思想來開展的。儒家的“仁”和“恕”正是儒家管理哲學中對于溝通的最好定義,“政者,正也”,明確的指出,在位者必須要以身作則,帶好頭,直接揭示了領導核心凝聚力的源頭,而這也是儒家哲學思想中所昭示的社會管理活動中個人對于社會責任的深入認知。
2.“道德教化”為首要任務
儒家文化自從產生以來就以先進的思想理念受到封建君主的重視,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封建君主在治理國家、處理君臣關系、君民關系的時候,時刻的強調施行“仁政”,尤其是在漢武帝時期,他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文化、得到空前的發展和繁榮,上至君主治國,下至民眾教子,儒家思想可謂滲透到生活的各角落,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儒家文化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系。“道德教化”、“德治思想”在儒家思想中一直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從宏觀的角度來說,認為儒家文化是道德文化也是可以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德治”有兩方面的含義,第一,在位者在制定一系列的政治措施的時候,要時刻想到子民,要以“愛民”、“富民”、“保民”為施政原則。第二,要“以德服民”,切不可暴政,在位者必須要有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則,用自身高潔的品質來影響臣子和民眾,尤其是孔子,認為儒家管理哲學中治國思想的根本是“為政以德”。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后來的“重民思想”、“教化思想”、“德本思想”等儒家經典管理理論。
3.“正己正人”的管理途徑
儒家管理中講究“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則”。儒家的管理文化中將“人”放在管理的的核心地位,可見“修身”對于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在儒家文化中,個人的自我境界提升與道德構建是終生追求的目標。“修身”是儒家文化形成的根基,也是儒家管理哲學的基礎,它與“道德教化”理論可謂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雙向模式,在位者以及領導層的自我“修身”是中心,而下面的民眾階級臣服于統治者的德行,以其作為榜樣,并且服從其“道德教化”,它是上層階級“修身”的效果體現。儒學的管理思想是一種“大治”的思想,其目標是天下大同,因此,想要實現目標,就必須要修己安人、以禮治國。儒家文化中強調人性的可塑性,而要實現人性的塑造,最為快捷有效的途徑就是“正人先正己”,在位者想要治理好國家,讓臣民服從于統治,就必須想讓自身成為國家和臣民的榜樣標桿,以自身的德行對其他人的德行循循善誘,才能讓統治更為穩固和長久。這一思想不僅僅對于古代君主治國產生積極的思想引導,對于傳統價值觀、品格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儒家哲學思想對當代管理的啟示
1.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的思想是儒家管理哲學的核心理論。“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以民為本”,將人民的需求、福利作為管理的基本出發點,在封建時期,上層管理階級就已經將人本思想作為穩定統治的一種管理手段,是關心民生、關注人民利益的政治體現。幾千年來,中國都十分注重人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儒家哲學更是將構建和諧社會作為儒學的目標,在儒家的管理哲學中同樣重視人的作用,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認為人是管理哲學中的第一重要因素,而在現代管理實踐中,首先要解決的便是管理與發展問題,管理目標與個人發展的問題,儒家管理哲學中的“以人為本”理念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鑰匙,堅持儒家管理哲學中的人本思想是現代管理走向科學化、人性化的唯一捷徑。
2.貫徹“正人先正己”的管理原則
“正人先正已”的管理思想不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來說,對于現代管理都具有深遠的指導作用。儒家的管理哲學是以“人“為根本,以”仁“為標準,講究個人的德行修養,是一種極富人性魅力的哲學理論和政治理論。儒家管理哲學中還極為重視人際關系的處理,并且以根據人際交往提出了相應的準則,也就是儒家哲學中的”修己安人“理論,它要求上層管理階級必須是想蹭階級學習的楷模,必須有高潔的道德品質,而封建君主必須有”仁心“,才能得到臣子和民眾的信服。在現在管理實踐中,不論是企業還是國家,領導階層必須做到以身作則,用高尚的品格和德行施行管理;儒家的管理哲學中還要求在管理者必須要“慎思”、“明辨”、“篤行”,時刻反省,用自身的德行來影響團隊,這在現代管理實踐中依然具有深遠的執行意義。
3.提倡“和為貴”的管理風氣
“和諧”的思想不僅僅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我國幾千年來講求的是“和氣生財”、“家和萬事興”的觀念,這也一直是中國人的行事準則,可見,在儒家哲學中,“和”是事物發展的最理想境界,亦是儒家哲學管理中追求的最終目標。深受儒家管理哲學的影響,目前,我國的管理階層一直致力于構建和諧社會,不論是國家管理還是企業管理中,領導階級都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尊重基層群眾的意見,解決基層群眾的困難,重視基層群眾的個人發展,不斷的努力,試圖構建和諧的經濟、文化發展局勢。
參考文獻
[1]張德.心力管理與中國傳統管理哲學[J].上海企業,2015,(11):70-73.
[2]吳進安.荀子管理哲學研究[J].臨沂大學學報,2015,37(04):19-24.
作者簡介
丁永強(1980-),男,漢族,甘肅臨洮人,公務員,北京市石景山區人力社保局、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班。研究方向:管理哲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