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暉
中國西部地區與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接壤,可謂向西開放的前沿帶;向西開放是一個我國的長期戰略。2013年公布的GDP排名,西北五省是國家欠發達地區,除陜西外,其余四省都在后10名之內。
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中國要在深度和廣度上擴大對外開放,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西部開放水平,進一步形成“陸上開放”與“海上開放”、西部開放與東部開放并進的對外開放格局,形成我國東部與西部的均衡發展。 如何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于我國及西部發展的“挑戰”就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對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所屬國家的挑戰。
1、各方加強制度創新,建立歐亞大陸橋新的國際協調機制,使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人流與物流運行暢通。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重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讓傳統意義上的歐亞廊道形成以點帶面、以線到片的區域合作紐帶,促使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社會經濟在全球一體化的潮流中“各美其美”。多年來,已有的WTO有關自由貿易區的規定、上海合作組織的有關意向、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等各種宏觀政策,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相關各方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據;
作為交通互通互聯的新歐亞大陸橋建設,是保障“絲綢之路經濟帶”人流與物流運行暢通的關鍵所在。
未來,應進一步建立新歐亞大陸橋國際協調機制,設立由沿橋國家參加的、高層次的“新歐亞大陸橋國際運輸協調機制”,既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國際組織和地區之間相互溝通和協商提供交流平臺;也是政策執行的監督機構。
未來的區域合作模式將真正實現互惠互利,區域繁榮,極大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要做到上述要求,提升海關、交通運輸、出入境檢驗檢疫、金融、信息交流等功能領域的合作顯得非常重要,須加強各國有關政府部門和國家之間的貿易政策協調和溝通。
2、進一步加強已有“上海合作組織”各成員國的合作機制,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途國家國家合作的輔助平臺。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經濟合作條件和實力可觀,該組織人口已超過15億人,覆蓋面積3020萬平方公里。經濟產值連年增加,經濟互補性特征明顯,經濟合作潛力巨大。在近30年經濟全球化曲折發展的不同階段,歐亞大陸東西兩側的區域多邊合作依然如火如荼。歐盟、東盟倡導的經濟合作方興未艾??梢哉f,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上合成員國以及觀察員國、對話伙伴國的迫切要求。
上合組織在其中期發展戰略中已明確提出了大力發展金融、能源、通信、農業四大領域的經濟合作;并成立了負責組織和協調區域經濟合作的成員國經貿部長會議機制,下設高官委員會和海關、質檢、電子商務、投資促進、發展過境潛力、能源、信息和電信等重點合作領域專業工作組,擔負著落實峰會及總理會議在經貿領域的決議的重任。
3、安全保障;主要是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整體安全運行而采取的相關各項保障機制。
4、進一步加強能源合作優勢,形成帶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龍頭
目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都處在經濟轉型或結構改革的關鍵時期,共同繁榮是各成員國的重要目標?!敖z綢之路經濟帶”沿途國家,尤其是俄羅斯及中亞幾個國家油氣資源非常豐富。
據美國USGS52000數據,俄羅斯未探明石油資源量為106億噸、未探明天然氣資源量為33.1萬億立方米;
哈薩克斯坦陸上石油可采儲量為40億噸,天然氣3萬億立方米。哈屬里海地區石油可采儲量80億噸,其中僅最大的卡沙干油田石油可采儲量就達16億噸,天然氣可采儲量超過1萬億立方米;
土庫曼斯坦80%的領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據專家計算,目前,土庫曼斯坦的石油探明儲量達54 600萬桶,天然氣探明儲量達28583億立方米,約占世界天然氣儲量的2%。
據資料表明,烏茲別克斯坦60%以上的地區有勘探開發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前景,石油儲量超過53億噸,占中亞地區的31%,已探明石油儲量為5.84億噸。
與此形成強烈對照的是,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對能源產生了巨大的需求,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這給中國的能源供給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我國西部正好處于歐亞能源供應基地和能源需求體系的中心位置,是連接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的能源安全大通道,從廣義的西部講,還可聯結未來中國西南能源進口的國際安全大通道。
目前,中國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坦等國家和地區的能源合作已進入了穩定快速發展的軌道,未來應進一步發揮其已有的優勢,帶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建。
5、新疆處于中國未來經營“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前沿主導地位
新疆歷史上被稱為西域新疆,處于古絲綢之路的要沖,為東西方文明交流的前沿,在今天“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框架中理應占有重要地位。新疆占中國國土面積的1/6,位于中國與中亞、南亞的中心,處于中國向西開放的最前沿。新疆不僅是中亞國家尋求東出??诘谋亟浿?,而且還是中國開拓中亞、南亞市場乃至歐洲市場的必經之地??梢哉f,新疆在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間的區域經濟合作以及中國向西開放戰略中都處于核心主導作用。
隨著新疆交通、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和經濟實力等向西開放條件的逐步完善,新疆向西開放的優勢開始顯現,新疆在向西開放中的核心主導作用正在逐漸得到發揮。未來,新疆“經濟走廊”的作用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進一步發揮作用。
目前,中國新疆到哈薩克斯坦的經濟走廊建設起來比較成熟,中哈兩國都有積極性,合作基礎較好,在許多方面可以為未來”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走廊的建設提供成功的借鑒。
6、進一步發展新疆喀什、霍爾果斯兩大特殊經濟開發區,經營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 的前沿基點。
2011年《國務院關于支持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明確提出,將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推動形成中國“陸上開放”與“海上開放”并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國務院關于支持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對喀什、霍爾果斯兩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定位,乃是著力利用兩地區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人文優勢,推進與中亞、南亞、西亞和東歐國家的經貿合作,著力加強與內地的緊密聯系,著力提升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水平,促進產業集聚、協調發展和社會和諧,將喀什市和伊寧市建設成為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在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促進中國向西開放大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自2010年新疆工作會議以來至今,喀什、霍爾果斯兩大特殊經濟開發區的產業布局已經略見成效,在較好的基礎之上,受“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之影響,可以展望的一幅圖景是:以喀什、霍爾果斯為基點,國家向西開放戰略將形成較大的規模,跨越較大的區域,并足以產生對全國經濟的重大影響力;同時經過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口(面向中東、非洲及地中海),中亞油氣通路(遠期還可包括從中東轉接),以及亞歐鐵路運輸線等三大通路,構成中外新的運輸大通道。從中國未來的能源安全講,只要能夠達到馬六甲1/3的規模,加上東北通俄羅斯方向、太平洋通美洲方向、和緬甸通印度洋方向的通道,則可以破解困擾中國多時的“馬六甲困局”。
7、以突厥語民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為紐帶,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中國在西向開放中曾提出:要加強同周邊國家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群眾的文化聯系,爭取周邊國家和民眾對我們維護國家統一和國家安全的理解和支持;要堅持鞏固友誼、增信釋疑、擴大交流、共同發展,做好伊斯蘭國家工作,加強同國際和地區伊斯蘭組織的關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