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氣相沉積技術的汽車智能門把手全表面電鍍方法
汽車車門把手不僅是車門外觀造型件,而且還是開啟車門的操作件。除此之外,目前采用的車門把手還集成了天線、鎖止裝置等電子系統。這種智能門把手借助靜電電容式傳感器和傳感器檢測回路,只需要通過觸摸門把手便能實現對車門鎖的操作。出于視覺外觀方面的考慮,需要對車門把手進行鍍鉻工藝的電鍍處理。然而,若對整個智能門把手表面進行電鍍處理,則會由于電鍍材料的導電特性而使得天線發射出的電磁波受到阻擋,同時觸摸靜電電容式傳感器以外的部分也有可能導致電荷轉移到傳感器上,造成車門意外上鎖或解鎖。因此,目前多采用局部電鍍的方法對車門門把手表面進行部分電鍍來解決出現的上述問題。介紹了一種利用氣相沉積技術對智能門把手表面進行全部電鍍處理方法。
對智能門把手進行整個表面的電鍍處理需要注意兩個功能方面的要求:①電鍍表面的物理特性與傳統的鍍鉻表面相同;②電鍍表面絕緣,保證不阻擋電磁波的傳輸且不意外激活靜電電容式傳感器。要滿足第一個功能要求,必須采用金屬電鍍薄膜。由于金屬銦具有良好的抗腐蝕性和良好的光反射性,因此將其作為金屬鉻的替代物。若直接將金屬銦電鍍在車門把手表面,則同樣會形成導電的金屬薄膜且易脫落。采用氣相沉積技術,通過將氣態銦或液態銦蒸汽引入到反應室中,與反應室中車門把手的表面發生反應,形成金屬銦薄膜不會出現薄膜導電的現象。對形成的金屬銦薄膜進行顯微觀察,發現采用氣相沉積技術形成的金屬薄膜為島狀結構,各島狀結構之間相互獨立且具有獨立的光反射特性。獨立的島狀結構決定了金屬薄膜的不導電性。但是,形成的這種金屬薄膜厚度只有幾十納米,不能直接暴露在汽車的使用環境中,在其表面需要覆蓋耐腐蝕和耐候性涂層。此外,在真實環境下車門把手可能會發生劃傷,造成水或汗液滲透到金屬薄膜層。金屬薄膜層的島狀結構,還能夠防止腐蝕的橫向擴散。
Takashi Hara et al.SAE 2016-01-0543.
編譯:李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