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區第二職業高中 劉 軍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第十六條提出,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多年來,國家拿出大量專項資金用于中職學校教師的培訓提高,中職學校教師特別是專業課教師都得到了普遍性的輪訓,全國各省市都有本地特色的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平臺多了,中職學校教師也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在學習中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理論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中職學校中“雙師型”教師的數量也在逐年增多。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管理規程》中要求,“學校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技能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每2年應當有2個月以上時間到企業或生產一線實踐。鼓勵教師參加高一級學歷進修或提高業務能力的培訓”。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化,教師進入企業實踐不再是新鮮的話題,教師進入企業實踐也有了明確的制度,這對專業教師的成長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教師需要利用難得的企業實踐機會加強自身的專業學習與提高、加深對行業企業的了解,了解行業企業對實際人才培養的需求和實際工作中對專業知識的需求,最終在企業學習實踐結束后把學到的知識落實到常規的課堂教學當中,為教學提供專業知識助力,為培養出企業需求的人才明確方向。筆者實習的企業是一家汽車4S店,結合自身企業實踐經歷對以下幾個問題進行了思考與探索。
(1)教師要在思想上有強烈的提高意識,珍惜來之不易的企業實踐機會。我校專業課教師的周課時都在16節以上,學校能讓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幾個月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作為教師要珍惜機會,要懷有感恩之心,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有目的地去積極學習;不要以被動的消極的態度去實踐,任務式地應付了事,最后在企業蓋個章證明一下,有企業實踐之名,無企業實踐之實,那樣就失去了實踐的意義。只有思想上重視了,才能真正地利用幾個月的實踐提升自己專業能力。
(2)進企業實踐之前要明確進入企業實踐的目的和企業實踐需求。這一點十分重要,一般教師進企業學習,企業經常安排個師傅了事。采用的是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模式,雖然雙方會事先溝通實習的內容,企業提供的主要是技能的學習。涉及其他方面的學習就需要教師結合學校要求和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前制定好學習計劃、做好學習方法和實現手段。
(3)專業知識學習與專業技能的學習。中職教師是本專業畢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大多數專業課教師都是從相關學科轉化而來。也有部分教師,是從文化基礎課教師轉化而來,沒有任何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師進企業后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學習,例如筆者所實習的汽車4S店,車間內有技術總監和技術能手。教師專業知識和水平較高,可以采用與專家探討、共同參與技術難題的攻關的方式來學習;如果教師專業基礎一般,可以采用利用企業資源(企業內部技術網站、技術標準、維修手冊等)和與企業專家探討學習、與技術能手練習技能的方式進行。如果教師完全沒有專業基礎,可以向學徒一樣向師傅學習,也可以采用利用企業資源自學,與企業安排的師傅(技術能手)學習技能,參與技術難題的攻關的方式來加快自己的學習進度。
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善于留存資料和及時總結。將體驗和參與的維修實踐利用現代的技術手段拍攝成照片和視頻,便于實踐后的繼續學習和應用到日常教學當中。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案例,會使我們的課堂不再枯燥和不切實際。
(1)利用身處企業的優勢,參與企業的管理。以一個員工的身份來親身體會企業的用人需求。例如參與企業的日常會議,了解企業的運營,通過管理層面了解企業對員工的需求。通過調研,知識技能重要的排位順序是快速適應及掌握新事物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能熟練度、專業基礎知識。在個人素質上,重要的排位順序是服從意識、吃苦耐勞的精神、工作責任感、團隊合作精神、人際溝通能力。
(2)通過向企業專家員工調研了解企業、了解用人需求。4S店的維修人員是學生進入企業實習的直接輔導者,也就是師傅,他們對學生的認同基本上表示了企業對學生的認同。通過了解,學生的做人做事是放在首位的,總結起來是這樣一個順序:服從意識、人際關系處理、技能熟練度、團隊合作意識。
(3)通過與客戶接觸了解客戶認同的人才,側面了解人才需求。通過與不同的客戶溝通,客戶認同的能力是:溝通能力、待人誠懇、服務能力、精湛的技術。
(1)通過企業實踐,改善師資隊伍的結構。教師通過企業實踐不應僅是技能的提高,而是一個全面學習的過程。通過實踐熟悉與本專業相關的生產工藝、生產流程、行業規則、行業技術標準、企業管理方法等。
(2)通過企業實踐將學校專業課程與企業實際典型工作任務對接。學校的教學內容相對市場需求一般來講是滯后的,這也導致學生在學校學的知識可能在企業內部已經不再使用了。為了使培養的學生符合市場的需求,教師利用企業實踐進行本專業課程內容和專業技能的調研十分必要,并把這種變化及時反饋到專業課程建設上,使專業課程符合市場需求,專業教學標準、教學計劃、課程體系、教材、實訓內容都要跟上市場的腳步。例如筆者在汽車4S店鈑金車間實習過程中,了解學生進入鈑金車間后,剛開始的時候進行最多的工作任務是車身典型部件的拆裝(前后保險杠、翼子板、車門、發動機室蓋等)和車身凹陷損傷的修復,這就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依據,調整實訓的項目,使之與企業工作內容對接。培養的學生更貼近企業的需求,進入企業以后也能更快地適應企業的生產,也就更受企業的歡迎。
(3)把企業實踐中的企業工作流程、生產資料及時更新到教學內容中。要精心研究企業生產標準、工藝標準、新設備的使用,回到學校積極反饋到教學內容上。把需要更換的實訓設備及時更新,工藝和技術標準也要及時調整。例如筆者在企業學習期間了解到企業修復門板的標準遠遠低于學生技能大賽的標準,那樣在教學中就可以降低以往標準,使用企業標準。汽車4S店在維修車身時要經常使用的焊接方法是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教材中的氧乙炔焊、手工電弧焊使用的極少或干脆不用。那么,在教學中就要加大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在校時就能更好地掌握技能,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礎。
(4)通過教師企業實踐,要把企業文化滲透進課堂?,F在的情況是中職實習生留存率非常低,往往一個企業去了10個學生,實習一年后能留下的也就3個~4個學生,這和學生的個人素質及學生畏難情緒密切相關。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生命力的保證,教師在企業實踐的時候往往更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卻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學習,在我校合作企業的反饋上標明,企業雖然對中職畢業生有專業技能上的要求,希望學生一來企業就能上崗,能盡快適應企業節奏,能盡快進入工作狀態。但是對中職學生要求更多的是希望他們有責任心、有較強的安全意識、要能吃苦耐勞、有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等這些非技能方面的素質要求,這是對學生素質上更高的要求,也是企業文化的一部分。筆者所實習的汽車4S店實行的是5S管理,這也就要求在校期間學生就要接觸和清楚5S的內容和內涵。在課堂中養成遵守5S的習慣,我校在教學中便實行5S管理,把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在日常中逐漸養成,加快了學生進入企業適應的速度,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尤其是,把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灌輸給學生,這是保證他們自身和他人人身安全的保證。
總之,教師入企業實踐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好的途徑,為了避免教師到企業實踐學習流于形式。應當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學習計劃、做好企業研究、加強成果轉化。最終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有效對接學校和企業,使學生一畢業就能很快地適應企業崗位,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真正提高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的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