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輝:從車間里走出的黨代表文/圖 黃輝 張微微
我是一名普通的生產一線工人,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工作中理應踏實做事,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和帶頭作用,調動身邊人的積極性,做行業的“排頭兵”。

▲張開輝在生產一線勇當創新“尖兵”
9月21日,廣安市武勝縣鑫光電力鐵塔有限公司鍍鋅車間里,鍋爐冒著騰騰熱氣,機器發出轟鳴聲,一群工人正忙著給一批鋼材鍍鋅。“鍍鋅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一定要保障質量。”說這句話的,正是十九大黨代表、鍍鋅車間主任張開輝。他不停地以此提醒車間里的操作工人,渾厚有力的嗓音穿透了車間轟鳴的機器聲。
1974年7月,張開輝出生在武勝縣華封鎮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家中有兄妹六人。高中畢業后,他應征入伍,在內蒙古當兵3年。他所在的連隊是“尖兵連”,服役期間,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正是這段經歷,讓他始終保有做“尖兵”的斗志。
1997年退伍后,張開輝踏入了外出務工的浪潮。在這趟浪潮里,他漂泊了12年,在制衣廠、家具廠都干過,經常一個人干2個人甚至3個人的活。“我效率高,動作快。”張開輝回憶,在家具廠擔任庫房出納時,他一個人管理庫房內上萬件貨物,而公司曾打算安排3個人負責這項工作。
2009年,張開輝從廣東回到武勝,進入鑫光電力鐵塔有限公司,成為了一名組塔工人。“憨厚、踏實、肯干”,是周圍人對這個農村漢子的一致評價。
組塔工作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2012年夏天,室外溫度高達40℃,公司訂單增多,生產壓力劇增。由于組裝鐵塔是高空作業,又沒有防曬設施,工人們都躲進空調屋歇涼了,張開輝卻依然頂著烈日,獨自堅守在組裝現場。“溫度高就不干了嗎?企業沒有生產,員工也就沒有工資。”張開輝說。他一直認為,員工與企業是緊密相連的,只有企業賺了錢,員工工資福利才會提高。
張開輝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尖兵”精神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肯定。2014年,他被任命為試塔組組長。在工作中,他逐漸發現了不少問題:組長在零部件上寫編號,員工直接按編號裝件,員工工作被動;機械效率不高,且裝件時需搭人字梯空中作業,安全隱患突出;由于生產效率不高,試塔組工人月工資只有2000元,加之有安全隱患,員工隊伍不穩定,流動性很大……
這一系列的問題如何解決?張開輝冥思苦想。“生產重質量才能提高公司的競爭力,公司賺了錢,員工才能賺到錢。”于是,他決定改進試塔方法。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埋頭查閱各種資料,不斷改進試塔流程,終于探索出了一種新的組裝法——“開輝組裝法”。
果然,工人們使用“開輝組裝法”試塔,勞動效率大大提高。同時,由于這種試塔方法全程在地上進行作業,無需空中作業,安全系數也大大提高。
憑借聰明才智和吃苦耐勞的精神,2015年12月,張開輝被評為了“全國優秀農民工”。隨后,他被提拔為組塔車間副主任。上任伊始,張開輝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精簡人員。“有的工人不愿意干活,在車間里混日子,還分了干活人的錢。”于是,他著手對工人們進行培訓,實行末尾淘汰制,不會看圖紙、技術不過硬的工人就會被辭退。就這樣,原本24個人的車間,被張開輝精簡到9人,每年為公司節約成本400萬元;而留下的工人待遇翻了一番,每月能拿到6000多元,取得了企業和工人雙贏的結果。
2016年3月,張開輝被調到鍍鋅車間擔任車間主任。從組塔車間到鍍鋅車間,對張開輝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組塔和鍍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工種,鍍鋅也是鐵塔生產最關鍵的工序。”
來到鍍鋅車間后,張開輝查閱了國內外最先進鐵塔公司的產品資料,發現本公司鍍鋅鋅層、外貌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為此,2016年6月,張開輝自費2萬多元到重慶、廣東等地的鐵塔工廠“偷師學藝”,學習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逐漸從“一竅不通”變為了行家里手,還摸索出一套“開輝鍍鋅術”。
學習回來后,張開輝將自己學到的技術分享給車間的工友。“經驗和技術就要不斷地分享,不要害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張開輝說,只有所有工人都掌握了技術,才能整體提高生產效率,為公司增加利潤,個人也才能得到高額的回報,“工人和公司是栓在一條線上的,利益也是緊密相連的”。
如今,“開輝鍍鋅術”和此前張開輝在試塔組摸索出的“開輝組裝法”一道,被工友們譽為“增效神器”。在鍍鋅車間,鍍鋅的勞動效率和鍍鋅的質量大為提高;而在試塔組,隨著產量的提升,工人的工資也上漲了——除五險一金外,拿到手的月工資能達到4000元至5000元。
“質量”二字,張開輝一直掛在嘴邊。為了提高生產技術,保證鐵塔關鍵生產環節的質量,5年來,他多次自費到外地學習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然后與工友分享。他用智慧和責任心開路,一路腳踏實地前進。
2016年3月,內蒙古錫盟至勝利特高壓交流輸變電線路工程向全國鐵塔公司招標購買鐵塔。錫盟至勝利段系鹽堿地帶,風沙大,對鐵塔的腐蝕性強,因此對產品的質量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廣安鑫光鐵塔公司就正因為鍍鋅技術過硬、鐵塔質量好而一舉中標。同年6月,5000多噸的鐵塔分拆后運到了內蒙古。
到如今,經過1年多時間,這一鐵塔在鹽堿地雖飽經風沙,但依舊巋然不動,完全經受住了環境的考驗。“現在,鑫光鐵塔公司可生產750KV及以下輸電線路鐵塔、移動通信塔、微波通信塔、變電構架、各種鐵附件及熱浸鍍鋅加工等產品,已經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民營鐵塔公司。”張開輝自豪地說。
今年5月,在四川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43歲的張開輝被選舉為黨的十九大代表。“作為一名普通工人,我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我將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不負組織厚望!”張開輝非常激動地抒發了內心感想。
當選十九大代表后,張開輝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一線工人技能培訓上。他說,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愿當技工,特別是不愿在中小城市當技工,自己要幫助他們把這樣的觀念糾正過來。中國經濟需要大力發展和提升制造業,這就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級技能人才和技術工人,這是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技術工人這個職業的前景是光明的。政府和企業管理者應更多關注一線工人的技能培訓。”談及今后的發展構想,張開輝有自己的打算:“從大方向來說,就是要為‘工匠精神’的傳承出一份力,為‘四川制造’乃至‘中國制造’增光添彩。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就是要打造出更好的產品,讓我們鑫光鐵塔矗立在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