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海峰??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日益成為課程改革的目標和重點。現在教育需要學生在課堂中,發揮主體性的作用,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文分析了目前初中課堂教學在發揮學生主體性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課堂教學;學生主體性;問題;策略
一、 初中課堂教學在發揮學生主體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 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
由于初中教師受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比較深,雖然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傳統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以至于教學過程仍然是按照傳統教學的方式進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直處于主導的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停地向學生灌輸、講解書本上的知識,而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有些初中教師對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缺乏經驗,錯誤地認為多提問就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以滿堂問代替滿堂灌,實際上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學習,沒有真正地發揮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根深蒂固,以至于影響了學生發揮自身的主體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主觀能動性,完全跟著教師的步伐走,放棄了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權利,完全無法形成自己的思維和模式,完全依靠老師。
(二) 教師缺乏必要的引導
有些初中老師錯誤地認為,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就是在課堂中,教師應該講的越少越好。鼓勵學生發言,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去糾正,課后也不去為學生總結所學的知識點,這樣會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對所學的知識感到十分混亂。這種教學方式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變成了放養式的教學模式,由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這種放養式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缺乏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任由學生自由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學習知識。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并不意味著教師放棄指導學生,而是在恰當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指導,使學生既能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能得到正確的指導,學到真正的知識,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 初中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策略
(一) 營造輕松、民主的教學環境
中學教師首先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民主的教學環境,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主動地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初中教師應創設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尊重每一個學生,樹立師生地位平等的觀念,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征求學生的意見,以此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質量。初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沉悶單調的教學氛圍,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初中教師要營造出一種輕松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地發表自己的各種看法,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會更加的放松,思維也會變得更加活躍,也能夠主動地去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遇到不會的問題,也會主動向老師提出問題。在輕松自主的教學環境中,學生能夠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激發對學習的興趣,教師也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 理論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初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理論教學與生活的實際相結合起來,善于運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事例,為學生講解課本中復雜的理論知識。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貼近學生的生活,會讓學生感到親切熟悉,思維也會變得更加活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也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復雜的理論知識。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會激發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的興趣,能夠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去學習理論知識,用于解釋生活實踐中的具體事例,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
(三) 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
初中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教師不僅要關注那些性格開朗、善于發言、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要關注那些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發言的學生。多給那些不善于舉手發言的學生一些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自身的缺點,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對于那些膽怯害羞的學生,教師應經常鼓勵他們勇敢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害怕說錯,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即使學生說錯了答案,教師也不應該批評他們,而是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樹立自信心,肯定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教師還應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合作,讓那些膽怯、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四) 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好教學活動,安排好每一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首先要設計好每一節課的導語,可以設計出懸念式的導語、啟迪式的導語和生活情境式的導語,激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設置多種教學活動,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初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將學生的興趣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設計好教學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他們在合作的過程中,表達各自的看法,互相借鑒、共同進步,提高學習效率。
三、 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輕松、民主的教學環境,將理論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
參考文獻:
[1]龔春燕,林允舒.魏書生教育教學藝術(第一卷 課堂教學)[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04):115.
[2]王瑞峰.課程實施中的學生主體性及其發展研究——生命實踐教育學視角[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0.
[3]陸藝.淺談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4,9(39).
[4]許建寶.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中外交流,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