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花+呂奇瑋+陳蔚+陳勤龍


摘 要 目的:探討中醫養生課堂教育在企業辦公室人群中應用的效果。方法:從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華鑫健康驛站招募在企業辦公室工作的人員83人,分為觀察組44人,其中男性12例,女性32例,年齡26~52歲;對照組39人,其中男性13例,女性26例,年齡25~54歲。為觀察組提供中醫養生適宜技術課堂教學,對照組開展常規中醫診療和中醫適宜技術健康教育。比較干預前后兩組中醫適宜技術的知曉率、利用率和中醫健康服務指導滿意度。結果:干預后,觀察組對中醫適宜技術的知曉情況、利用情況以及對社區中醫健康服務指導的滿意度都較干預前顯著提升(P<0.05)。結論:中醫養生教育是可以提高企業辦公室工作人群中醫養生知識和利用適宜技術的能力的。
關鍵詞 中醫適宜技術;中醫養生課堂;辦公室工作人群
中圖分類號:R197.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7)22-0042-03
Effect analysis of setting up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preserving education class in the office crowd
YU Hua, LV Qiwei, CHEN Wei, CHEN Qinlong
(Hongmei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TCM health preserving education in the corporate office crowd.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Huaxin Health Station recruited 83 people working in the offices of the enterprise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4 cases, including 12 males and 32 females, aged 26~52 years,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39 cases, including 13 males and 26 females, aged 25~54 years.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CM health preserving was provided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CM health education. The awareness rate, utilization rat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CM health service guidanc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wareness of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utiliza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guid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Conclusion: The education of TCM health preserving can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TCM health preserving and the ability to use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in the corporate office crowd.
KEY WORDS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ealth preserving; the office crowd
中醫藥作為我國的傳統醫學已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這些療法資源豐富,簡便易行,成本低廉,療效肯定[1]。中醫藥適宜技術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文化基礎和群眾基礎,是解決社區居民基本健康問題、實現“健康中國2020”的重要戰略措施[2]。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大力推廣中醫適宜技術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應用[3],深受社區居民的歡迎。但因社區居民人口結構、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同,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認識和需求不同[4],有的一知半解,有的盲目效仿,存在一定的誤區,這樣既不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也阻礙了中醫適宜技術的發展[5]。
本社區服務中心轄區內的漕河涇開發區是企業白領和技術人才集聚高地,具有典型的以辦公室工作為主的功能社區特點。結合社區職業人群特點,于2015年1月至12月在本社區華鑫健康驛站開設辦公室人群中醫適宜技術課堂試點,以引導辦公室工作人群正確采用中醫藥防治方法進行自我保健和養生。本文旨在評估試點效果。endprint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從華鑫健康驛站招募企業辦公室工作人員83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44人,男性12例,女性32例,年齡26~52歲;對照組39人,男性13例,女性26例,年齡25~54歲。納入標準:(1)華鑫科技園及周邊園區在職企業辦公室人群;(2)均已建立門診健康檔案;(3)簽訂知情同意書。兩組性別、年齡等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由健康驛站醫護人員進行常規中醫適宜技術健康宣教指導,如中醫體質辨識、播放相關知識視頻、發放中醫健康資料及簡單的口頭健康教育等。
觀察組參加中醫養生課堂的學習,內容包括體質辨識與保健、常見保健穴位認識和操作方法、刮痧保健法、拔罐療法、耳穴貼壓治療常見病、中醫養生操、常用中藥認識和保健、時令病的防治和養生、中醫兒童保健(小兒捏脊、腹部按摩)等共16次課程。其中耳穴貼壓、中醫養生操和小兒捏脊是課堂教育開設后根據需求新增加的。具體教學方法如下:(1)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有中醫藥人員和外聘的中醫專家參加推廣授課工作;(2)以集中授課(多媒體PPT形式)為主,結合教師現場操作演示和學員現場實踐操作,學員自學為輔;(3)每月兩次開展現場授課、操作練習,課時時間為40 min/次,嚴格按計劃表執行。制作和發放課程教材和中醫健康宣教資料及適宜技術操作包等相關配套材料。(4)根據體質辨識結果開展個性化中醫健康指導(包括常用穴位按壓、耳穴、食療、中藥飲片方、運動鍛煉)等,完善中醫電子健康檔案,同時不斷納入學員的合理建議和意見,及時調整改進落實。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兩組對象中醫適宜技術的知曉情況,共20題,答對15題以上為知曉情況良好[6],答對10~15題為知曉情況一般,答對10題以下為知曉情況不佳。中醫藥適宜技術的利用情況8項,計算利用率。服務對象對社區醫務人員中醫指導滿意度按4級評定,分別為很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滿意率計算:滿意率=(很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建立數據庫,導入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中醫適宜技術知識知曉情況
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對中醫適宜技術知識情況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知曉情況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 中醫適宜技術知識應用情況
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對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情況無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對中醫適宜技術知識的應用均比對照組有提升(P>0.05,表2)。
2.3 中醫健康服務指導滿意度
干預前,觀察組和對照組對中醫健康服務指導的滿意率分別為20.45%(9/44)和17.95%(7/3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1,P>0.05);干預后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0.90%(40/44),有顯著提升,對照組的滿意度為30.76%(12/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5,P<0.05)。
3 討論
隨著城市發展的進程不斷加速,漕河涇開發區企業的生產型部門逐步外遷,目前大部分企業在漕河涇開發區內均以研發和行政管理等辦公室人群為主,服務辦公室工作人群已成為本中心服務開發區的重點工作,在辦公室人群中推廣中醫健康養身知識和適宜技術,豐富開發區健康服務內涵,提升辦公室工作人群的健康素養是勢在必行。如何有效宣傳推廣社區中醫適宜技術,提高辦公室人群對中醫藥防治疾病的正確認識,提高中醫藥在人群中的運用效果,需要建立中醫社區適宜技術應用推廣的有效模式[7]。本次課堂進園區就是充分利用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滿足企業員工對中醫養生服務的需求,提高辦公室工作人群對中醫藥適宜技術的知曉和應用水平。
中醫作為祖國傳統醫學的瑰寶在廣大民眾中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作為最基層的社區醫療服務中的中醫適宜技術不僅可充分發揮了中醫簡、便、驗、廉的特色優勢,而且有效地緩解了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8]。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在有關文件中亦明確要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采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3]。可見,中醫藥在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的應用推廣具備良好的政策條件。
本調查結果表明,在辦公室工作人群中開展中醫適宜技術課堂教育,有利于提高辦公室工作人群對中醫適宜技術知識的知曉和應用。本研究采用現場操作指導,互動交流的學習形式,易于被辦公室工作人群所接受;同時根據人群中不同需求,增加適當的課程和適當的時間安排,提高了學習興趣和效果,說明適當的教育方式有助于中醫藥適宜技術在人群中推廣。
創新型的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模式獲得了初步效果[9],本研究的結果將為在今后的課堂推廣提供依據和指導,以將中醫服務推廣應用到社區各類人群中去,也可作為今后社區中醫慢性病防治推廣模式[10]的一種探索和創新。
參考文獻
[1] 周慧芳, 顧競春, 劉瑜婕, 等. 上海市社區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效果評價研究[J]. 上海醫藥, 2012, 33(18): 14-16.
[2] 上海市衛生局中醫處. 以人為本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C]. 上海: 全國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座談會經驗交流材料匯編, 2004: 4-6.
[3] 吳耀持. 中醫藥適宜技術社區推廣與運用十年回眸[J].上海醫藥, 2015, 36(19): 3-6.
[4] 楊艷芬, 郭宇超, 李宗儒, 等. 大慶社區居民對中醫適宜技術的知曉情況和使用情況調查[J]. 社區醫學雜志, 2013, 11(24): 58-60.
[5] 王春花, 蔣花. 老年人中醫適宜技術小班化學習效果分析[J]. 上海醫藥, 2016, 37(14): 55-57.
[6] 郁東海, 王家瑜, 楊惠勤, 等. 上海市浦東新區2010-2013年中醫適宜技術推廣應用的實踐與思考[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5, 23(2): 11-15.
[7] 李永梅. 中醫適宜技術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應用[J]. 光明中醫, 2009, 24(10): 2005-2006.
[8] 梁健, 鄧鑫, 楊瑞春, 等. 中醫醫療衛生適宜技術在社區推廣應用的綜合效果評價[J]. 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0, 3(6): 523-525.
[9] 蘇紅梅, 任秋生, 謝岳林, 等. 中醫藥適宜技術在嘉定區推廣機制的探討[J]. 甘肅醫藥, 2013, 32(2): 137-139.
[10] 孫小珍, 朱水英, 胡萬海. 淺談有效推廣中醫農村適宜技術的實踐和體會[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 2011, 31(8): 583-5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