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生汽車電器有限公司,湖北 丹江口 442716)
基于博弈論探討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史李莉
(湖北中生汽車電器有限公司,湖北 丹江口 442716)
會計博弈的形成是指會計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懷著各自的目的,在做決定的時候充分考慮其他相關利益主體擁有的信息及可能會采取的行動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種在不同信息使用者之間進行的博弈就是會計博弈。本文則基于博弈論分析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博弈論;會計信息;信息失真
“銀廣廈”案、“麥科特”案等事件的曝光,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讓人們開始更加重視會計信息的重要性。經濟界和會計界歷來都很重視對會計信息失真的研究,也形成比較成熟的理論。但是這些理論在實際的運作過程中總會遇到比較復雜的方方面面問題,這些問題具有獨立性和特色性,所以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從未得到根本解決,這既包括會計主體本身的局限性,也包括各種法律的不完善,同時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模式也有重大影響。
1、博弈論
博弈論是指有利益關系的人們之間進行決策時,每個人在進行自己的行為選擇時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因素,還要考慮相關利益人可能采取的決策,以預測別人的行動結果作為自己的行動的。博弈論是研究有相互影響的這些行為主體所做出的不同決策產生的相互制衡,以及如何達到均衡的問題。博弈產生的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對稱和不確定因素。
2、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博弈分為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靜態博弈是指參與者各方并不知曉別人的行動,完全根據自己本來的意愿采取行動,參與者各方的行動順序不固定,可能是同時采取行動或者一個個按順序采取行動。動態博弈是指參與者各方的行動有一定的順序并且先采取行動一方的行動結果會暴露出來從而后面的參與者能夠得知的一種狀態。
3、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是博弈論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博弈論不僅強調參與者各方的博弈,還強調均衡,就是在相互的博弈后達到一種均衡的狀態,這種狀態是參與者各方博弈后的穩定結果。納什均衡又稱為非合作博弈均衡,就是使得每個參與人的策略是對其他參與人策略的最優反應,。就是各個參與人均衡利益相互博弈后的最佳組合,各方都達到利益的最大化。是以觀點的發現者數學家約翰·納什命名的。納什均衡理論奠定了現代主流博弈理論和經濟理論的根本基礎,擴大和加強了經濟學與其他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聯系。納什均衡理論不僅應用于經濟學的相關領域,在其他各學科和人們的各種行為之間也應用廣泛,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博弈的存在。
4、關于會計信息博弈的問題
博弈論觀點下的會計信息失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賬外設賬,偷稅漏稅,原始憑證失真,任意調整利潤等。監管者、注冊會計師、經營者、投資者等人是會計信息博弈的主要研究對象。會計信息的博弈是在會計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間進行的。由于會計信息是掌握在一方的手里,另一方無法看到,信息的所有者就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掩蓋或者隱瞞一部分會計信息。而另一方又對信息所有者提供的信息持看、懷疑態度,雙方各不相信,于是就產生了信息的博弈。
博弈論在經濟學應用范圍寬廣,在企業的財務報表等會計信息中引起了各行為主體之間的博弈。主要有以下幾個不同主體之間的博弈。
1、投資者與經營者之間
為了短暫追求經濟效益,經營者通過某些手段,不愿意把會計信息完全披露。然而,投資者希望能夠獲得企業的全面經營經濟狀況,做決策時也只能根據經營者提供的會計信息,這是最直接的信息來源。但是投資者要考慮到經營者可能會提供虛假的經濟信息,從而不利于投資者進行投資的效益最大化。經營者并不知道投資者可能會做出什么樣的投資決策,投資者與經營者之間是一種靜態博弈。
2、監管者與經營者之間
企業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這就必然需要政府部門的監管,兩者之間存在的矛盾是由來已久不庸置疑的,經營者為了少繳稅不惜虛報謊報自己的經營業績。而政府部門要做的就是監管這些企業的違法行為并依法對謊報瞞報的經濟行為打擊處罰。經營者事先知道如果會計行為中有假賬問題,監督者會采取一定的懲治措施,但是他們抱著僥幸心理,以為不一定會檢查到自己,或者檢查自己的時候也不一定會檢查出問題,而監督者面對企業專業的會計信息也需要用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調查分析才能看出會計信息是否正確,監管者與經營者之間也是一種靜態博弈。
3、基于契約理論的財務沖突分析
契約理論是相關利益主體之間進行相互博弈形成的,反映在會計內容上就是財務契約,財務契約是企業與各個權利主體確立的一種權利流轉關系,以此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來達到合理的預期。其中企業與各個利益主體是締約人,權利的流轉關系是其性質。提出應進行財務沖突管理,借鑒和諧管理理論,達到利益相關者的平衡治理。在企業會計信息的各行為主體之間,從表面上看,各懷鬼胎,每個主體都有自己的算盤,都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不可能做到納什均衡。但是如果在嚴格的法律監督機制和信息透明化下,企業會計信息的納什均衡是有存在的理論依據的,只不過不僅需要嚴格的監督和懲戒機制還需要各行為主體之間的自覺性,所以納什均衡非常難以實現,幾乎只能停留在理論階段。
1、抑制造假動機
會計信息產權的失真是目前企業經濟生活中比較普遍存在的現象,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方面是要真正建立當代企業制度,加大對企業的監督力度和執法力度,使企業和單位能在我們法制的經營軌道上正常的運營;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是要加強對企業和單位內部制度上的建設,提高我們財務人員的會計職業道德,強化對企業和單位內部的監督。對于會計信息失真來說虛假好嚴重的失真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大公害,對我國的宏觀經濟的運行帶來了負能量,這也為行賄腐敗等一系列的違法犯罪行為和實際經濟生活中的不良風氣提供了溫床。
從動機上來抑制造假行為,經營者造假有多種出發點,一是為了維護自己在企業里的形象,鞏固自己的地位,二是收受供應商的賄賂。要在企業的激勵機制中不僅僅看員工的業績,使員工為了業績考核不惜造假賬,增加其他的激勵機制比如工作的整體和長遠效果。加大處罰力度,一旦發現造價現象,嚴懲不貸,提高經營者的造假成本,而不是只盯著眼前的利益。
2、完善會計法律法規
法律是一切行為的基石,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會計方法對于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還缺乏具體可操作的方法。必須逐步完善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經營者在對會計信息問題上的責任,使經營者沒法打法律的擦邊球。同時,嚴懲經營者的造假行為,讓造假者有所顧忌,從而減少造假行為。企業的發展和進步是需要與時代的步伐相接軌,所以堅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管理結構,是我們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改革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還是會計理論和會計行為中所存在的問題,對于從舊的體制走向新體制的轉變過程還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要使企業能夠自覺的遵守經濟發展的規律,并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原始資料。
3、加強審計工作
目前,我國的各種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如火如荼地運營,他們通過降價等方式來爭取業務,這樣就降低了審計質量,一切會計問題最后都必須過審計一關,因此必須從審計上花大力氣,加大對注冊會計師造假的懲罰力度,提高執業風險成本,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行政監管,促進其進行行業自律,完善相關的審計法律法規,把最終的審計工作監管好,讓經營者有所忌憚,提高其審計獨立性,維護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4、提高監管能力
打擊違法經濟行為光靠說教是遠遠不夠的,凈化政府的監管部門隊伍,防治官商勾結,樹立政府的威信,可以地對企業的會計數據進行突擊檢查以防治經營者臨時做手腳。對于一些有重大會計的問題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罰從而對其他企業形成震懾力,使他們有所顧忌。可以嘗試對全國的監管部門進行聯網工作,使各監管部門可以互相借鑒學習,對監管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
5、加強會計的基礎工作和學習
企業的一些管理者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用企業的利益去與之博弈,他們為了利用自己手中現有的權利,操控會計產權信息,過分的消費和短期化的一些行為,嚴重的腐蝕了我們國家包括投資者的個人利益。因為監督者的監督力量有限,所以我們要完善財務人員的管理體制,提高執行者的素質。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信息依賴的程度也越來越高,而且,像“藍田事件”、“安然事件”“東方電子”等公司對財務信息的弊端行為也隨之走進人們的視野范圍內,也給整個社會造成了誠信危機。比較大額的舞弊事件不僅會給我們的廣大投資者帶來損失,也嚴重的擾亂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加強會計的基礎工作和學習,認真執行我國的《會計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輪換的制度,使會計產權信息失真的源頭扼殺在搖籃里,把建立的制度落到實處,這樣才能真正取得顯著的成效。會計信息產權的真實性不僅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企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對于相關法制宣傳的不到位,以及相關政策的不完善,我們要促進政府管控的合理化,完善普及法制的宣傳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減少人工的造作時間,真正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制定合情的激勵措施,增加財務工作的自主性。
[1] 孟娜、尚高龍:從博弈論角度分析會計信息失真問題[J].時代金融(下旬),2013(8):15-15.
[2] 徐煥章、管慧芳、劉麗華,等:基于博弈論的會計信息失真研究[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09,23(1):126-130.
[3] 王波、梁雙:基于博弈論的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失真問題分析[J].會計之友,2008(27):111-112.
[4] 賀健、李青: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對策探討——基于經濟學角度分析[J].價值工程,2010,29(26):60-60.
[5] 范樹峰:基于博弈論視域探討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和政府監管[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5):129-132.
(責任編輯: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