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玲
(哈爾濱市房屋置業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150020)
論房地產金融的風險及其防范
李淑玲
(哈爾濱市房屋置業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150020)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房地產金融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在這其中,房地產金融風險也隨之而來,該風險能夠破壞房地產行業以及房地產金融領域的健康狀況。而且,隨著國家政府對房地產金融領域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現階段房地產行業已經變成全國經濟的重要產業,所以不難看出,對于房地產金融行業以及全國經濟發展而言,房地產金融的風險具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對房地產金融的風險及其防范展開詳細論述。
房地產;金融;風險;防范
(一)途徑的改變
房地產商在成功申請并得到貸款之后,絕大部分都希望能夠擺脫銀行的管控,所以其采取的一般手段就是將資金使用途徑進行改變。比如,從銀行貸款得到的資金進行高風險的投資,通過建造高價值的住房(如別墅等),實現貸款資金途徑的有效轉變;而一旦資金投資失敗,原本應該由房地產商自行承擔的損失,便會被轉移到貸款銀行的身上。
(二)對政策進行透支
我國商業銀行為了實現市場占有比的提升,對銀行房地產金融監督準則進行過度的透支。舉例而言,目前許多商業銀行都會出現主動為借款單位或是個人提供解決首付的現象,即承諾貸款可以解決一定的首批存款數額,更有甚者在提供住房資金貸款的過程中隨意縮小持有資金的最小比例。目前國家規定的最少持有資金數額占所貸款資金數額的百分之二十。在進行貸款協議簽訂的環節中,不少商業銀行還會放寬貸款企業所持有資金數額與整體投資數額的比例要求。國家規定,貸款企業或是貸款個人所持有的資金總額必須達到全部投資數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銀行才可以提供一定比例的貸款。隨著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對國家政策的不當透支,房地產金融風險便隨之產生。
(三)對資金進行反復操作
眾所周知,在房地產開發領域,相關企業及單位的持有資金一定不足以支撐全部項目的投資環節,所以一旦出現在協議期間未能及時還清銀行貸款的情況,許多房地產商便會采取對資金反復操作的措施。舉例而言,商業銀行提供給房地產開發商一定數額的貸款,但是貸款企業的信用度較低,從而出現在規定期間內資金未能按時歸還給銀行的現象。該貸款單位便會將資金反復在其他項目中進行操作,即“左手導給右手,右手再導給左手”,進而造成銀行沒能在約定期間內回收到貸款資金,導致房地產金融風險的產生。
(四)對樓盤進行反復抵押
隨著房地產事業的不斷升溫,參與開發的企業往往會出現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可是對于建筑商而言必須得到預定的工程開發資金和項目啟動資金,才能在規定期間內完成目標。所以,一部分房地產開發商便會把同一套住房賣給不同的群體,目的就是通過反復抵押樓盤的方式獲取到最大額度的貸款資金。
(一)在房地產領域內主要利益群體間的要求存在差異
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房地產領域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受到我國獨特的國情影響,在房地產領域內主要利益群體存在著明顯的多元化現象,其大體可以分成如下幾個類別:房產提供方、監管部門、商業銀行以及住房購買者等等。不同類別的利益群體在房地產金融市場中自然而然會出現差異較大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的房地產金融領域逐漸向市場化方向運行,一旦最終成功實現市場化的轉變,房地產的價格波動便會牽動著各個類別的利益群體。比如,房地產價格出現明顯上漲的趨勢,對住房有需求的群體而言,資金壓力會明顯增加,甚至可以用“苦不堪言”來加以形容。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提供對象不但可以是相關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還可以針對住房需求群體來開展,但是隨著貸款對象種類的增多,勢必會提高貸款成交額,進而最終加大房地產金融風險系數。針對房地產金融市場的波動,相關政府機構還會采取有效措施對房地產金融市場開展監督和管控工作,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房地產金融領域中的效益和風險可以始終處于穩定的狀況。
(二)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監管體系不夠完善
現階段我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監管體系建設工作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目前只有國家出臺的《商業銀行法》來對我國房地產領域進行約束。然而,該法案當中的部分條例已經無法適合當今社會的發展,久而久之,便會導致房地產金融領域的監管體系失去先進性與科學性,進而使得房地產金融風險系數不斷加大。
(三)房地產金融融資途徑缺乏多樣性
現階段我國房地產金融融資途徑缺乏多樣性,即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來源基本上都是通過銀行貸款的途徑。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發展速度雖然逐年提升,但是整體而言還是屬于初級階段,因為房地產金融市場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相關企業融資途徑過于單一,往往只能通過借助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方式來獲取,這種情況會導致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系數的大幅度增加。我國商業銀行向房地產開發商提供的信貸種類一般如下:房地產建設信貸、相關企業及單位的信貸、住房購買者的信貸和土地資源保存信貸等等。只要以上所有信貸中的一種存在較大的房地產金融市場風險系數,便會對整個房地產金融領域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比如,商業銀行面臨著貸款不能在預期內收回的風險、房地產開發商面臨著資金融資的風險、住房銷售者面臨著買不起房的風險等等。所以,我國相關政府機關需要增加房地產金融融資途徑的多樣性,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風險。
(四)房地產金融領域的框架較為單一
目前我國房地產金融領域的框架較為單一,從而導致無法有效構建起完善的房地產金融機制。房地產金融機制可以幫助政府機關更好的對房地產金融市場進行把控,一旦出現較大的房地產金融風險系數,便可以在第一時間內采取最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然而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套較為完善的房地產金融機制,也就導致我國的房地產金融一級市場和房地產金融二級市場還不夠健全,一個缺少多樣化以及規范化的金融市場,很難保證其金融風險處于合理的范圍內。
(五)住房消費者的違約風險
我國商業銀行為住房銷售者提供一定的住房貸款已經有一段時間,根據對科學數據的統計顯示,自從商業銀行為個人提供住房貸款服務,銀行中的個人住房貸款不良資金數額就出現了明顯的下降,久而久之便會大幅度提高我國銀行的資產標準以及水平,可是目前大多數銀行只關注個人購買住房的信貸情況,并沒有注意到個人住房貸款仍然存在的潛在風險。因為現階段我國個人信用統計體系還沒有得到有效構建,所以商業銀行很難充分掌握貸款人的基本信息,尤其是其貸款信譽情況,從而便會增加住房消費者違約的風險。
(一)提高對房地產金融市場的全局把控能力
相關政府機關必須有效掌握當地的房地產金融市場的實際狀況,提高對其全局的把控能力,與此同時還要提高對房地產金融領域的審查以及監管力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房地產金融市場始終處于正確的發展軌道上。為了保證我國房地產金融市場當中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獲得公平的待遇以及同等的機會,我國還要構建起科學、有效的風險監管機制,以便更好掌握房地產金融領域各個時期的變化情況,以便一旦發現潛在的房地產金融風險,便可以在第一時間給予解決,防患于未然。
(二)有效構建起個人信用審查制度
之所以一直無法有效控制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就是目前我國的個人信用審查制度還沒有得到有效構建。舉例而言,如果某一個房地產開發商出現了貸款沒有及時償還或是其他的房地產金融違約現象,購買其名下住房的消費者的還款自主能動性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從而導致我國商業銀行的貸款率始終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久而久之增加了房地產金融風險系數。所以構建科學、有效的個人信用審查制度是志在必行的。相關政府機關通過使用一定的法律措施來獲取到個人基本信息,尤其是信譽情況,針對信譽較差的用戶,可以對其適當的增加限制條件,以起到約束作用。對于信譽十分惡劣的用戶,便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對其進行懲罰,通過這種方式來控制房地產金融風險系數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
(三)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提高對自身的監管力度
我國商業銀行在現階段的房地產金融領域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必須提高對自身的監管力度,比如說,嚴格遵守我國制定的《商業銀行法》中的各個條例,提高自身內部體系的監管力度,杜絕出現銀行操作人員因受到利益誘惑而給未達到基本要求的建筑開發商或是個人提供貸款服務。我國商業銀行還要針對目前我國房地產金融市領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最為適宜的發展綱要,該綱要對房地產金融市場要具有準確的判斷能力以及評估能力,從而最大程度降低銀行的風險系數。
(四)增加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途徑
在我國房地產金融領域進行投資一般具有如下特點:高收益、運作時間長、風險系數大等等。現階段,我國房地產開發商只能通過商業銀行提供貸款的方式來獲取到一定數額的資金,由此不難看出,融資途徑缺少多樣性,使得我國的房地產金融融資體系無法達到多元化的效果。所以,必須構建起多樣化的融資機制,打破傳統過于依賴商業銀行的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房地產商更好地開發樓盤,也有助于減輕商業銀行的貸款回收壓力,并且促進住房銷售者的購買熱情,進而保證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始終處于政府可把控的范圍之內。
目前,我國房地產領域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倘若在全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不能有效把控、監管房地產金融風險,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地產金融一定會對我國整體金融機制帶來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所以,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提高自身防范風險的觀念,相關政府機關也要加大管控力度,并不斷完善有關法律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推進經濟的全面發展。
[1]汪覺忠.淺析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及防范對策研究[J].財經界,2016(33):126.
[2]高鵬,李雪.我國房地產金融風險形成機制的演化博弈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5(5).
[3]李崇明.房地產預警的誤區及對策的方法論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14.
[4]董小君.金融風險預警機制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柯 黎]
F299.23;F832.4
A
1673-291X(2017)20-0111-02
2017-03-01
李淑玲(1962-),女,吉林扶余人,房地產經濟師,從事房地產金融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