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麗
“自主發現·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是把“發現式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有效的課堂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體驗學習的收獲,進而產生學習的疑惑;是帶著疑惑“探究問題”,在“探究問題”中充分地“合作”,在“合作”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新型學習方式。其特色主要體現為:
特色一:將“發現式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
(1)“發現式學習”是前提。“發現式學習”是一種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是學生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習。通過獨立自主的學習,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消化與理解,獲取一定的收獲,并在學習的同時對知識產生疑惑。
(2)“合作探究學習”是核心。“合作探究學習”是學生在自由平等的基礎上學習知識、探究問題、發表見解,全身心地參與學習過程的學習。它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還有利于促進生生、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達到教學相長。
(3)“發現式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結合是途徑。只有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了收獲,才會體驗到快樂;對學習的知識產生了疑惑與好奇,才會對學習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有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去探究,即所謂的“發現疑惑”。為了解決發現的疑惑,可以采用多人小組合作學習,即所謂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讓學生研究性地、創造性地去解決提出的問題,在合作中明理、啟智,在合作中鍛煉能力,在合作中培養情感。
特色二:“自主發現·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1)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發現式學習”提倡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其發現自己學習的收獲,并產生學習的疑惑。學生對學習的內容能夠產生疑惑,說明他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這樣,才能對學習的內容收獲頗多,提出疑問,從而培養探究性思維。曾有人對“發現式學習”獲得的知識的保存與遷移同其他學習方式獲得的知識的保存與遷移進行比較研究,證實“發現式學習”獲得的知識的保存與遷移效果明顯優越于其他學習方式取得的效果。
(2)有利于培養學生“大膽質疑”的能力。我國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而提出問題能力是構成科學探究的要素之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不強,提出問題能力令人擔憂。而“自主發現·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積極創設多種情境,為學生“提出問題”提供有利的條件,通過長期訓練使學生敢于提出問題,敢于大膽質疑,最終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3)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上不是孤立、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與書本、老師以及同學的交流,充分調動思維,多渠道獲取知識,逐漸形成主動參與的學習意識,真正學到“活”的東西。而“自主發現·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效地發揮這一特性,讓學生之間合作探究問題,充分調動部分不愛參與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發揮了優等生的引導和組織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
(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新素質,創新素質不是獨立于人的一般素質之外的素質,它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集中表現。“自主發現·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實驗與研究,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與目標。通過實驗,使學生在創新人格特征方面有以下表現:①有高度自覺性和獨立性,不肯雷同;②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強烈的好奇心,且形成善于觀察的能力;③有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直覺,長時間地專注于某個感興趣的問題之中;④能夠在對比中選擇獨特的見解,從而培養創新精神。
(5)有利于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的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與生活的關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這句話表明了“行—知—行”這一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學生能在生活中抽象出知識,理解思想,就學生學習而言僅僅是認識知識,而把這些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會用知識的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就是實踐過程。所以,我們要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靈活地應用在生活中,應用到實踐中去,而不只是學了些“死”知識,只會紙上談兵。
總之,在“自主發現·合作探究學習方式”中,課堂變成了學生學習的學堂,教師成了課堂引導者,學生成了學習主體,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局面,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優化了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