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斌
摘 要:中考思想品德(以下簡稱“思品”)在主觀材料題命題時,突出對信息收集能力的考查。學生們的主觀材料題得分率普遍較低,其信息讀取能力亟待提高。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主觀材料題的信息讀取能力?“畫”“貼”“造”是一種重要抓手和有益嘗試。
關鍵詞:設問;材料;觀點;有效信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開創美好未來。”為貫徹國家意志,適應中考思品主觀材料題命題要求,在平時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努力探索解答主觀材料題的操作方法,強化對學生信息讀取能力的培養,“畫”“貼”“造”,則是讀取主觀材料題的一種有效途徑。
“畫”,即畫題目,包括畫設問和材料,指畫出設問和材料相關內容;“貼”,即貼觀點,指在所畫內容旁簡明標貼該內容體現的學科觀點;“造”,即造句子,指根據題目要求組織答案。對主觀材料題的“畫”“貼”“造”,實質是一個通過探究設問、材料與觀點三者間的聯系,讀取和呈現有效信息的過程。這一過程不僅僅是方法運用的過程,更是能力逐漸提高的過程。
怎樣指導學生“畫”“貼”“造”?我粗淺地談談以下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是從“畫”“貼”的對象看,包括兩大方面:
一方面是設問中的“畫”“貼”。如大家熟悉的,可根據不同設問畫出層次、角度、設問類型等。
如2016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思品試卷第33題第1小題:今年全國很多地方的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古詩文的篇目,并有可能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聽說這一消息后,不少學生感到“壓力山大”。小麗卻說:“古詩文學起來可能是有點難,不過不完全這樣認為。”平時,她主動請教老師,多跟同學切磋,積極參加古詩文吟誦的社團活動,慢慢地就喜歡上了古詩文,也不覺得那么難了。問:“小麗的做法對我們搞好學習有哪些啟示?”
上述設問中要畫出“小麗的做法” “啟示” “搞好學習”,在“搞好學習”處可貼上“方法”“責任”等關鍵詞。
另一方面是材料的“畫”“貼”。如畫出關鍵字、詞和句子、內容間的聯系等,并在所畫內容旁簡要寫出對應的學科觀點,通常可以概念或關鍵詞等形式貼上去。貼觀點有三種基本形式:一個材料內容體現一個觀點類型的,貼上一個觀點,稱之“單一貼”;一個材料內容體現多個觀點類型的,貼上多個觀點,稱之“多角度貼”;多個材料內容體現一個觀點類型的,綜合貼上觀點,稱之“綜合貼”。
上述中考試題材料中要畫出“壓力山大”“有點難”“主動請教老師”“跟同學切磋”“喜歡”等內容,在“壓力山大”旁貼上“學習觀念”,“有點難”旁貼上“挫折”“學習觀念”,在“主動請教老師”旁貼上“意志”“合作”“學習觀念”“交往”“集體”,在“跟同學切磋”旁貼上“學習觀念”“合作”“集體”“交往”,在“喜歡”旁貼上“學習觀念”“興趣”等。
二是從信息呈現的有效性要求看,要修正觀點與材料、設問間的聯系,“畫”“貼”“造”出有效信息。
所謂有效信息,是指多元信息中呈現學科觀點且符合題目要求的信息,既包括材料和設問相關內容,又包括答案要點及其表述方式。如上述中考試題中,在“壓力山大”旁也可貼上“學習有壓力是正常的”,在“有點難”旁還可貼上“人生難免有挫折”,作為啟示類設問,這兩點都可作為備選答案。但本題設問中“小麗的做法”限定了只能以“怎樣做”的表述方式組織答案,它們雖是學科觀點,但不符合設問要求,是無效信息。因此,“畫”“貼”“造”之后,還要倒過來審視是否符合設問要求,若不符合,則要修正觀點與材料、設問間的聯系,“畫”“貼”標記出有效信息,“造”出正確答案。
三是從答案的完整性要求看,要完善觀點與材料、設問間的聯系,不要漏畫、漏貼。如2015年江蘇省南通市中考思品試卷第33題第2小題,題目中“自我保護”與材料中“老師提醒說”是有有效聯系的,可啟發學生將它們畫線連起來,貼上觀點“多種保護相結合”。這種“畫”“貼”出“聯系”的做法,是對題目的整體感知和綜合分析。很多學生都容易疏忽這一點,教師平時應多加引導。
總之,對主觀材料題的“畫”“貼”
“造”,實質是觀察、收集、分析、比較、篩選、發現和駕馭信息的思維過程,這一過程直接決定了解題的速度和質量。通過“畫”“貼”“造”,學生既能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學科基本觀點的理解,又能逐步培養多種讀題能力,逐漸領悟解答主觀材料題的思想方法,了解材料與觀點的對應關系基本類型,并運用材料與觀點對應關系分析法解決問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萬海霞.初中思品課活動教學存在問題及優化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版),2016(9).
[2]魏思進.初中思品課合作學習實效性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