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麗明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點在于提問,授課教師的提問方式和提問水平以及所選取問題的質量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緊密相關。文章圍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展開,分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問題,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探索如何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以改善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現狀,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
自2001年始,我國進行基礎教育改革,在“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以及“素質教育”三大教育政策要求的指引下,我國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發生改變。在新常態經濟發展形式之下,新課改進程進一步加快,傳統的語文教學提問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育者和學習者的需要,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探索契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學習特征的新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方式,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總結其經驗并將其推廣到其他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和興趣,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從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現狀來看,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一是提問頻率快、數量多,教師沒有合理把控課堂提問的度。某些語文授課教師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在課堂上頻頻提問,讓學生一直處于神經緊繃狀態。教師過度依賴提問的教學方式,難以實現預期教學目的。二是“滿堂問”現象突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沒有合理安排提問次數和提問時長,“滿堂問”情況不同程度地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三是提問不切實際,所提問題與學生實際知識能力脫節,使得學生茫然不知所云,達不到提問效果。四是沒有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設置問題,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滿足教育主體雙方的需求。這些提問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極大地抑制了提問教學方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的發揮,降低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質量,不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與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分析
語文課堂教學提問包含著眾多內容,對問題的設置、對所提問題的作用分析、對課堂教學提問時間的把控、所提問題的先后次序設置、提問的質量、提問的分類標準以及提問的對象選擇都是提問的藝術所包含的內容。通常情況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普遍作用是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吸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增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行反饋和了解,并根據提問回答結果安排后續的課堂教學。此外,課堂提問還具有幫助學生溫習已學知識,強化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印象和認知,豐富學生語文知識積累的作用。語文學科自身綜合素養高,其包羅萬象,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巨大,因此,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種類多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常見的提問類型有認知型提問、了解型提問、記憶型提問、建構型提問、理解型提問、應用型提問、評價型提問以及評析型提問等。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和技巧多樣,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發問、話題式提問、換位輕問、深題淺問、生花妙問以及曲問等都是常見的課堂提問技巧。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課堂提問的質量和度,發揮提問對語文課堂教學的作用。
三、創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藝術的措施分析
1.合理安排提問時間,掌握必要提問技巧
提問質量與提問時間的安排和提問技巧息息相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提問時,授課教師要根據課堂進程、課本內容以及學生課堂行為表現等實際情況,在掌握與運用相關提問技巧的前提下,科學安排提問時間,合理提問。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語文教材第一冊《登鸛雀樓》時,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誦讀詩詞具體內容,在學生已經熟讀相關內容后,教師進行相關的具體知識講解。當講到“黃河入海流”這一句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聽課表現,向學生提問“黃河入海流”中的黃河的地理位置。再向學生講解“為什么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詩人將黃河引入此詩中,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通過設置這一系列的問題,并對提問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對所提問題進行科學解答,以此來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實現預期教學目的。
2.依據小學生心理特征,實行趣味提問
小學生天真爛漫,對世界的認知較為模糊,對有趣的故事、教學方式以及趣味性濃厚的問題好奇心強。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對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理論知識進行趣味提問,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堂教學提問效果。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成長的經歷》一文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普遍喜好,設置趣味問題:“小紅在一年級的時候,跟隨媽媽去海邊游玩,撿到了很多漂亮的貝殼,還吃了很多美味的海鮮,這是她在成長過程中最美好的經歷之一。”教師可以以此為導入,讓學生說說在成長過程中印象深刻、比較有意義的經歷。當聽到這個問題后,學生會及時展開討論,最常見的經歷是出去游玩、看了很多美景、吃到了很多美味食物、幫助老奶奶過馬路、幫助同學以及拾金不昧等。這個問題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符合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讓學生有話可說,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通過此問題的導入,學生再次學習課文中主人公的成長經歷,能夠最大化地激發共識,更好地學習課本內容。
3.立足生本,鼓勵學生自發提問
語文課堂教學提問并不僅僅是由教師主導的,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發提問,以提升課堂教學提問水平,豐富課堂提問形式。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教材《飛奪瀘定橋》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情況,賦予學生一定的提問主動權,讓學生自主思考提問,或者是將班上學生分成兩組,讓他們互相提問、互相解答。學生或許會問到為什么是“飛奪瀘定橋”而不是“橫穿、渡過瀘定橋”,當時紅軍面臨的險峻形勢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飛奪瀘定橋形成了哪些精神、有怎樣的意義、如何理解飛奪瀘定橋等。教師對學生的提問情況和回答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幫助學生準確掌握課本內容。
4.創設必要情境,進行開放式提問
創設必要情境,進行開放式提問,是在借鑒情境教學模式和開放式教學模式理念的基礎上而提出來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創新提問方式、提升提問技巧,可以通過創設必要情境的方式,采用開放式提問策略。比如,在學習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教材《快與慢》一文時,設計如下開放式問題:“你認為什么是快、什么是慢,在哪種條件下要快,哪種情況下慢好,如何看待生活中的快與慢”“從《快與慢》一文中你學到了什么、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等。通過創設此開放式情境,提出開放式問題,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跳出課本內容封閉圈,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深化學生對《快與慢》一文的生活感悟,提升課堂教學提問質量。
四、結語
提問方式和提問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對學生語文學習及相關能力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升課堂教學提問技巧,豐富課堂教學提問形式和內容,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劉長娟.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71.
[2]康計永.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學周刊,2016(36):216-217.
[3]徐政群.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語文天地,2014(21):43-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