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葵
在日常計算教學過程中,如何發揮“計算”的魅力,培育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雙管齊下,形成計算能力
1. 重視口算訓練,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論是口算還是筆算都應加強算理分析的訓練。只有理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在計算中盡量做到能口算要口算,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口算練習,不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使學生計算逐步達到準確、熟練,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2. 重視估算訓練,提升學生推測能力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估算可以培養學生的數感,也可以幫助學生能對計算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同時對學生的推測和預測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張老師拿著100元去為學校圖書室買詞典,每本18.5元他可以買幾本?有些同學說可以買回6本,從中體現了學生缺乏生活經驗、估算意識與能力薄弱。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用估算猜想和驗證計算結果合理性,讓學生盡可能地運用估算解決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連的問題,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進行估算。估算能力是計算能力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學生的估算能力直接關系到計算能力的強弱,甚至影響到他的數學能力。
二、聚焦細節,形成計算習慣
1. 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的習慣不僅應用題教學中要注意培養,計算教學中也要注意培養。如果學生由于觀察不仔細,會出現各種錯誤。例如,有些學生把50.4×1.9-1.8計算為50.4×0.1=5.04,他們不明確這道題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也有些學生解題中有時抄到作業本或草稿上就變了樣,如把269寫成296,1.56寫成156等。在日常的計算中,審題時要看清楚數字和運算符號,哪些可以使用簡便計算,要求學生先想好再計算,可是很多學生只是看到題目就做,沒有做到認真分析、審題、檢查的良好習慣。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了認真審題,提高計算的準確率。
2. 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良好的書寫習慣非常重要,書寫工整不僅能增加工整美觀,而且能增加清晰,錯誤率也會逐漸減少。我們經常會發現有些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書寫潦草,字跡連自己都看不清楚,例如,把阿拉伯數字的0與6經常寫不到位,甚至連自己都看不清是0還是6。因此,要提高計算正確率就要求學生做到不管是作業還是草稿都要工整書寫,特別要把數字、小數點及運算符號抄正確、寫清晰,還要注意計算的格式規范書寫,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3. 培養學生仔細驗算的習慣
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重要環節,驗算等于又讓學生計算一遍,表面上看這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實際上這是保證計算正確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習能力的一種體現。例如,王鵬每周計劃跑5.6千米,平均每天要跑多少千米?為什么計算結果是0.8而不是8?讓學生選取適合自己或自己喜愛的方法進行驗算,通過計算及驗算進一步掌握小數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法則。因此,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是細心觀察和認真計算,并且做完題后從多角度進行驗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錯誤。
4. 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習慣
在數學課堂教學解決問題中,要特別細致提出計算的熟練水平,對于不同思路和不同解法的題目,怎樣簡便就怎樣算,培養學生講求計算效率的良好習慣,提高計算的準確率。例如,教學0.25×4.8時,既可以運用乘法結合律計算0.25×4×1.2,也可以運用乘法分配律計算0.25×4.8=0.25×(4+0.8),0.25×4.8=0.25×5-0.2),可以讓學生能說出它們之間差異的算法,促使他們更好地從不同角度思考計算的方法,促進學生對優化算法的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又如,在學習小數除法后,出示2.4÷2.5÷0.4與19.8÷3.3,很多同學第1小題按運算順序從左到右計算,第2小題用列豎式計算,可是這樣做既浪費時間并且正確率也降低了。在進行計算中要經常鼓勵學生一題多解,能簡便算的盡量要簡算,主動探索速算的方法靈活計算,從而達到提高計算能力為目的。
只要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計算過程中的技能技巧細節,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其數學學科綜合素養的提升。
責任編輯 韋英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