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總結了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的開設情況、教學模式和教學研究情況,分析了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的好處,提出了當前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關鍵詞:環境科學 雙語教學 教學模式 教學研究
高校雙語教學已成為與國際接軌的一種趨勢,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和國家教育部對高校雙語教學的提倡,各高校為適應這種需求也積極推進雙語教學,高校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也陸續開展起來。本文就我國高校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的實施情況、好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探討。
一、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的開設情況
高校雙語教學指為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學校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傳授學科內容的教育。國外雙語教學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國內起步較晚。環境科學專業在我國開設也僅有二十多年的時間,因此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開展到目前不足二十年。開設雙語教學的課程從最初的環境法、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學、環境工程與微生物學、環境學概論、環境科學導論、環境科學與工程導論、環境生態學、普通生態學、環境化學到近期開設的環境影響評價等課程,涉及的學校有天津大學、沈陽大學、廣西大學、海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南大學等部分高校。
二、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
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模式一般采用中英混合式、全英式或英文內容中文講述的模式,其中以中英混合式和英文內容中文講述的模式常見,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也延續了上述教學模式。
教材、教師的能力和學生的素質通常結合起來考慮,聯系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模式。即便是中英混合式,各高校或不同課程也有比重差異,通常以中英文講述各占一半的形式常見。
三、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的教學研究
國外雙語教學歷史較長,對雙語教學有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研究量大,但對高校雙語教學在很多方面還未取得共識。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隨著開展的學校和課程的增多,雙語教學研究也越來越多,但總的來說數量還較少,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從最初的對高校環境科學專業某課程是否有必要開展雙語教學到如何進行雙語教學再到雙語教學實踐和效果的探討,環境科學專業的雙語教學研究內容綜合性和深入性越來越強。就研究的范圍來講,有就環境科學專業涉及的某一課程雙語教學展開的,也有從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的角度出發的;從研究的內容上來講,有涉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材選用、教師和學生的,也有探討如何實踐、實踐效果、影響因素、對策和雙語教學效果評價方法的。
四、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的好處
雙語教學對培養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和學生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表現為:
(一)有利于培養環境科學專業復合型人才
復合型人才要求人在多方面都具備一定的能力,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使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具備了一定的英文能力,增加了成為復合型人才的砝碼,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有利于環境科學專業學生就業和提升工作能力
就業是廣大學生面臨的一個坎,通過雙語教學學生具備專業英文能力,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入需要專業英文能力的工作單位,如外資企業,或是在工作的過程中參與國際相關事宜,如通過環境影響評價課程雙語教學能夠參與世界銀行貸款項目、亞洲銀行貸款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為項目編制英文的環評報告書。
五、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雙語教學課程的選擇方面
環境科學專業涉及的學科多,課程廣,哪些課程適合開設雙語教學是一個難題,需要從專業需求、教材、教師和學生能力等多個角度綜合討論而定,而不是任意地選定一個。建議為雙語教學課程的選擇設計評價指標體系,以便培養計劃制訂時選擇適合的雙語教學課程。
(二)雙語教材方面
環境科學專業部分課程有英文原版教材,但英文原版教材中一部分適合我國教學體系和內容,一部分不適合我國國情,與專業所需的教學內容有差異,不可因為英文原版教材而改變教學內容。如環境影響評價,我國環評的政策、制度、選用的技術方法等方面與國外其他國家多少有些差異,因而不可能照搬過來用。因此建議根據需要配備適合我國高校環境科學專業課程教學的雙語教材,若不具備而該課程雙語教學又十分必要,建議花大力氣統編或自編教材。
(三)教師和學生方面
教師和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英文能力直接影響雙語教學課程的選擇和雙語教學的效果,很多普通高校能夠主講雙語課程的教師是缺乏的,因此必須注重教師的培養。學生更是英文能力參差不齊,建議除雙語教學課程外其他課程注重專業英文術語的教學,并在課外設置多種能夠強化英文的活動,如英語角。
總地來說,環境科學專業雙語教學開展是必要的,其前景也會越來越好,但是進一步的教學實踐、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勢必重視起來,處理不好反倒對教學和學生培養起到反作用。
(作者簡介:王娟,女,博士,延邊大學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環境科學教學與研究)(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