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原
·專家述評·
影響、特色與質疑:簡評加拿大高血壓指南
陳魯原
加拿大是全球高血壓防治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該國取得的卓越成績與每年更新推廣高血壓指南和高血壓教育計劃(CHEP)密不可分。加拿大成人高血壓指南的內容包括14個臨床中常見問題,涵蓋了血壓測量、診斷、風險評估、預防與治療、患者依從性等相關建議。該指南的特點是:更新快,將最新循證證據迅速轉化指導臨床實踐;更新內容顯示清晰,方便閱讀,易于掌握。每個問題內容的修訂都經過3~6位專家,再通過大約40名CHEP成員開會討論,如果超過70%的成員投票同意,指南獲得更新或修訂。
本次指南更新所涉及的臨床常見問題不多,包括腎血管性高血壓的評估,無強適應證的成人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指征和成人抗高血壓藥物的選擇。
CHEP專家委員在2015年就增加了診室自動血壓測量(AOBP)的內容。AOBP提高了測量的重復性,有益于排除白大衣性高血壓;能夠更好地評估高血壓靶器官損害。必須強調,AOBP測量的血壓值比傳統診室手測血壓偏低(收縮壓約低8~20mmHg,舒張壓約低3~13mmHg)。考慮到目前臨床試驗的證據主要來自傳統的診室血壓測量,新指南提醒注意:以后所有的降壓治療閾值和靶目標值均指診室血壓的非自動化測量值。
在成人抗高血壓藥物的選擇方面,新指南認為,對于舒張期高血壓和收縮-舒張期高血壓,噻嗪型和噻嗪樣利尿劑都是初始和維持治療的選擇,若單藥治療更推薦長效的噻嗪樣利尿劑(級別B)。新指南指出最初降壓治療的選擇應該是單藥或單藥組合(單片復方制劑)。關于聯合用藥,新指南特別推薦ACE抑制劑與CCB組成的單片復方制劑(SPC,級別A,支持依據為ACCOMPLISH研究證據);也推薦ARB與CCB組成的SPC(級別B),利尿劑分別與ACE抑制劑或ARB組成的SPC(級別B)。
新指南在腎血管性高血壓的評估方面增加了肌纖維發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致腎動脈狹窄的診治建議。FMD是一種少見的、特發性、節段性、非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疾病,主要見于女性特別是青年女性。對于FMD相關的腎動脈狹窄引起高血壓的患者,應考慮血運重建(級別D);對這類患者建議行腎動脈血管成形術;為避免圍手術期夾層的發生,除非有必要不推薦支架置入(級別D)。新指南還推薦了FMD相關腎動脈狹窄患者的手術指征。
新指南中,老年人啟動治療的血壓閾值并沒有變化,即:無大血管靶器官損傷或其它心血管危險因素的患者,平均收縮壓≥160mmHg或平均舒張壓≥100mg,應予降壓治療(推薦等級為A級);對于平均舒張壓≥90mmHg、平均收縮壓≥140mmHg(140~160mmHg級別B;>160mmHg級別A),且存在大血管靶器官損傷或其它心血管獨立危險因素的患者,應予降壓治療。
最值得關注的變化在于不再將年齡和衰弱狀態作為啟動降壓治療的依據。其修訂依據來自HYVET研究的事后分析(BMC Med,2015,13:78)和SPRINT研究對75歲以上人群的分析結果(JAMA 2016;315:2673_82),由此認為老年高血壓患者受益于血壓降低,而與基礎的衰弱無關。
支撐加拿大新指南修改的HYVET亞組分析是一種事后的探索性分析,有可能破壞預先設定的隨機分組,引入偏倚導致假陽性率增高或使結論不夠客觀。事后的亞組分析需要確證性研究進行確認,不宜貿然作出草率的結論。SPRINT研究雖然預設了75歲以上的亞組,但通過測量步速和問卷,大部分老年人的虛弱指數僅為0.2左右。
衰弱(Frailty)是老年人因多系統生理儲備減少和失調,使機體脆弱性增加、維持自穩能力降低的一種可識別的臨床狀態或綜合征。65歲以上老年人衰弱的患病率為7%~49%,80歲以上老年人可達20%。醫生常由于將注意力放在特定疾病而忽視了衰弱。在未識別衰弱的情況下進行常規的醫療干預,對衰弱老年人可能會有風險和危害。
必須指出,入選HYVET研究的都是能夠來門診就醫、生活能夠基本自理、不存在認知障礙的高齡老人,并且排除了虛弱或有嚴重臨床意義并存病者(例如,心肌梗死、腦卒中和糖尿病分別只占4.2%、8.9%和6.9%)。由于入選嚴格,初期試驗進程十分緩慢,我國參加研究以后才加快了進程,這是不少人都知道的基本事實。而SPRINT研究除了排除有卒中病史、糖尿病、心力衰竭、大量蛋白尿、終末期腎病人群之外,也排除了體位性低血壓,這就限制了研究結果的適用范圍。因此,HYVET和SPRINT研究的老年受試者只能夠代表特定人群而不能代表所有的老年人特別是虛弱人群。
多種疾病并存、虛弱、喪失自理能力以及多重用藥的流行率,在80歲后大幅增加。對有如此復雜情況的老年患者的高血壓管理,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由于臨床試驗通常將虛弱、存在多種疾病的老年人排除在外,因此,基于這些試驗的指南建議也許不適合他們。高齡虛弱患者的血壓管理策略既不同于一般中青年患者,也不同于體質健康的高齡人群,不宜提倡標準化治療而需個體化治療。
本文經作者授權同意轉載,原文見《中國醫學論壇》今日循環版。附名詞解釋:衰弱(Fraily)見文內;虛弱(weak in poor health)——軟弱無力的,身體不結實,弱不經風。衰弱綜合征的評估,除了虛弱外,還包含:緩慢、運動量少、疲憊、萎縮(肌肉質量減少)等方面。
本刊編輯部
2017_6_20)

〔專家簡介〕陳魯原,男,主任醫師,教授,心內科碩士研究生導師,高血壓病研究室主任、中山大學兼職臨床醫學教授。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副主任,廣東省藥學會藥物評價與合理用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廣東省新藥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顧問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醫學考試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任《中華高血壓雜志》、《中國處方雜志》、《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南方心血管病雜志》和《循證醫學雜志》編委。
參與編寫“心血管藥理學(第二、三、四版)”等專著7部,發表論文40余篇。曾獲衛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和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專業特長:主要從事藥物治療學,包括高血壓、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絞痛及脂質紊亂領域。特別擅長于頑固性高血壓的診治、心臟介入術后不良事件的預防和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或腦卒中的聯合干預。熟悉心血管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應。熟悉臨床試驗管理規范(GCP),組織協調并具體參與了多項大、中規模多中心臨床試驗(包括國家“九五”攻關課題)。目前主要研究代謝綜合征、胰島素抵抗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和心血管新藥的臨床評價。
510030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
專家簡介:見文末專家簡介
R544.1
A
1009_816X(2017)04_0247_02
10.3969/j.issn.1009_816x.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