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既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具體部署,也對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行了具體化,作出了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其中第一個階段,是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按照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們黨根據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分三步走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設想,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部署,提出“三步走”的戰略目標。按照這一戰略部署,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次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意味著將原定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的時間提前了15年。這是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之后作出的重大決策,切合我國發展現實,順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歷史擔當和使命追求。綜合判斷,這是可以完成的。
首先,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看,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已經大大超過了鄧小平同志當初的設想,當初設定的各個時期的目標都已提前實現和正在實現。如原來設想的到199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溫飽問題,這個目標1987年就實現了;原定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1995年就實現了。黨的十六大提出,為了鞏固和提高已達到的小康水平,21世紀頭20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目標,提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實現這個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就可完成。實際上,從2000年到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都在8%—14%,大大超出預想。黨的十七大根據新的情況將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調整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考慮到人口增長因素,實際上提高了要求。到十八大召開的2012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已經比2000年翻了一番半。也就是說,還有8年時間,再翻半番就可實現。根據新的進展情況,十八大進一步把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調整為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這些說明,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我們根據新的情況與時俱進地制定更高要求的奮斗目標是必要的。
其次,從未來發展條件看,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提出更高要求也是可行的。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74.4萬億元,按照2010年不變價折算,比2010年提高了56%,可以說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約合11.2萬億美元,人均5.4萬元人民幣,約合8126美元,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比2010年提高了51.7%和80.3%。 2017年—2020年經濟和居民人均收入增速只要分別保持在6.4%和5.4%以上,就可以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兩個翻番的目標。經過近幾年調整,我國經濟呈現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態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逐步顯現,有條件實現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基本同步。按照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5%,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9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將可達到1萬美元。之后一個時期我國仍可保持中高速增長,按照從2021年到2035年年均增長5%,價格指數2%、假定匯率不變測算,到2035年我國現價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290萬億元(約合43.6萬億美元),人均20.6萬元(約合3萬美元),屆時可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另外,從國際上看,國際力量對比總體上有利于保持世界和平的態勢沒有變。雖然一些新的變化也很明顯,有的還很劇烈,但總的來講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國內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雖然我國長期面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但這些都是前進中的問題。
綜合分析發展條件和國內外環境,為我們確定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依據。我們既要看到有利條件,抓住機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風險和挑戰,從最壞處著眼,朝好的方向努力,我們黨確定的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一定能實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