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海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粵)(510699)
建筑業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王四海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粵)(510699)
眾所周知,對于一個建筑工程項目而言,業主在工程建設中始終占據著主導者的地位,對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而言意義重大。但在建筑施工實踐中,一些業主因過于追求項目建設的短期利潤實現,忽略安全問題,導致施工材料、設備、技術等環節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面臨著一定的風險與隱患,最終對建筑施工項目的整體建設質量產生了不良影響。因此,加強業主方在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水平,已成為提高建筑施工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渠道。文章即基于業主方視角,針對建筑項目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發展方向進行分析與論述,望能夠引起各方人員的關注與重視。
建筑工程;業主;安全管理
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建筑領域逐步進入大發展的嶄新階段,各方對于建筑工程質量水平的要求也明顯提升,安全管理作為關系到建筑工程建設質量、工期、投資目標實現的重要內容之一,必須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既往大量工程實踐表明,在建筑項目建設過程中,業主方積極參與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對項目建設目標的實現是非常有益的,對于預防安全事故發生,降低安全隱患,提高生產質量,改善生產條件等均意義重大。作為建筑業鏈條的終端,業主方對工程項目施工、設計、監理等其他參建主體的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其參與項目施工安全管理也因此顯得非常重要與必要。
首先,從業主方與施工方的角度上來看,兩者之間的關系依托于施工合同維系。其中,施工方是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主體,而業主方則是建筑工程項目的投資主體與受益主體。作為項目建設過程中最主要的執行者,施工方需要承擔包括項目監督管理、安全管理、以及執行管理等在內的一系列管理責任。但在項目建設實踐中,受到多方因素影響,多數施工單位難以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展開管理,直視事故風險與經濟利益常常處于博弈矛盾的狀態。在這一背景下,有關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的管理責任將直接施加至業主方。由于業主方大多缺乏系統的安全管理責任意識,常常會導致安全管理責任無法有效落實,最終影響了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
其次,從業主方與監理方的角度上來說,兩者之間實質上是委托與被委托的關系。在工程項目建設期間,監理方接受業主方委托對工程項目建設現場進行實時性的監督控制。但實際操作中,一些監理單位為了追求自身利益,利用信息漏洞與承包商聯合,進而對工程現場質量目標的實現造成不良影響。業主方如何基于博弈理論對上述問題進行控制,逐步建立并完善針對第三方監理單位的安全管理條例,已成為當前關注的熱點。
基于行為控制型的建筑業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是指在業主方積極展開施工安全管理活動的過程中,以規范并控制施工安全行為,安全預測為主要手段所形成管理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應是:在安全文化、安全培訓以及第三方咨詢的積極引導下,激發各方參與者主動規范自身施工安全行為的意識與主動性,形成安全至上的環境氛圍,以促進零事故安全施工目標的順利實現。此項模式的基本組織關系如下圖(見圖1)所示。結合圖1可見,基于行為控制型的建筑業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能夠對業主方參與施工安全管理的責任分工作出明確界定,細化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能,專業管理特點突出,但針對綜合安全管理的考慮較少,且實踐操作中專業協調存在一定難度。

圖1 基于行為控制型的建筑業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組織關系示意圖
在項目施工全過程中,業主方實施基于行為控制型的建筑業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時,各個階段應重點關注的安全管理內容如下:1)在勘察設計階段中,業主方應針對設計細節、節點、程序方面的管理經驗進行匯總,形成《安全設計預測要求》,逐一落實設計環節中進行跟蹤監督與反饋的關鍵節點;2)在合同招標階段中,業主方應將安全預測要求納入所編制招標文件中,簽訂合同時候也應當明確響應與安全預測有關的條款,落實施工方、監理方的安全責任義務;3)在項目施工階段中,業主方應當以基層施工人員為出發點,充分征求其意見,對施工平面圖以及臨時設施的搭設進行統籌考慮,堅持季度、專項、節假日和日常四檢結合,找出項目安全隱患的規律性,對安全預測的可能隱患予以重點巡查。同時,業主方需要針對現場施工中的安全隱患進行科學預測并整理,為安全管理提供方向,如高空作業、結構施工、模板與腳手架施工等。同時,業主方還應當自覺展開針對自我行為的管理,于施工現場醒目位置樹立安全提示牌,組織施工人員參與多媒體安全培訓,促進其安全意識的提升。除此以外,業主方還應當嚴格監督施工方根據工程項目建設進展編制科學的資金使用計劃,落實資金使用明細,安排專人在現場施工期間進行監督,定期檢查。為規范施工方資金使用行為,業主方還可提前在工程總價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安全行為考核費,當施工人員安全行為考核符合標準后方可在竣工階段對這部分費用予以結算,以此種方式提高對施工方資金使用的主動控制效果。

為了確保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質量符合預期,在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模式的建設與完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以建筑工程施工現場零事故為基本目標,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不同階段的過渡完成安全管理目標。因此,對于建筑業主而言,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可遵循如下方向進行階段式發展與完善:
第一階段是強制性階段。即業主方需要根據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管理一般特點,形成安全管理法規基礎,合理界定業主方在參與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基本責任與義務,落實強制性的安全管理模式,以促進監督管理質量的的提升。
第二階段是引導階段。即可以嘗試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以法律約束與政策優惠相配合的方式,對有實力業主進行自發性的安全管理引導,將建筑工程行業業主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形成法律法規強制性監督管理以及業主自發參與相結合的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第三階段是自覺階段。即應當積極引導建筑工程行業自覺、主動的參與到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在業主方自覺展開監督管理的同時,配合政府部門的抽樣調查,并結合市場第三方安全咨詢機構,逐步弱化強制性階段職能,形成更為自覺與主動的安全管理模式。
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業主可以說是工程實施的核心參與者,其對于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傳統觀點中將施工安全管理直接納入施工方的管理范疇,導致業主方大多缺乏參與施工安全管理的主動性與意識,管理能力有所欠缺。文章即針對這一問題,首先論述了在工程項目施工中業主方與施工方以及監理方之間的博弈關系,然后就建筑業主參與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模式進行了分析,最后就建筑業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階段性發展方向做出了說明,望能夠促進業主參建的安全管理模式的進一步完善與優化。
[1]王欣,趙挺生,丁麗萍,等.業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探討[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10,27(3):66-70.
[2]何伯森,張水波,查京民,等.工程建設安全管理中施工合同有關各方的職責[J].土木工程學報,2004,37(5):101-105.
[3]曾憲云,尹航,李遠富,等.基于AHP-Fuzzy法的公共項目業主安全管理績效評價[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3(3):428-434.
[4]蔣程君.論項目業主+EPC+PMC管理模式下工程項目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15(23):252-253.
[5]艾民.業主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27):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