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鳳
摘要:初中語文作為一門思想性很強的學科,不僅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個人語文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進而帶動學生整體能力的有效提高。在素質教育不斷推行的當下,初中語文教學除了要重視學生的個人能力之外,還需要將教學與德育工作的開展相結合起來,實現德育教育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滲透。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德育教育一直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點,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能獨立思考的,尊重社會公德的勞動者。因此德育教育者應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作為從事多年語文教育工作的老教師,我常常寓德育教育于語文課堂教學中,把課堂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陣地。眾所周知,語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給人以審美的愉悅,從而陶冶情感操守,涵養人們的精神世界。新課程改革實施后,編入教材的課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語文教師理應根據學科特點,憑借語文課堂教學陣地,將德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之中,使之“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初中語文教師若想切實在教學工作的開展中實現德育滲透,首先就需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利用教材成為德育滲透的有效載體。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除了需要重視字詞講解、文本分析等內容外,更應當利用教材中的內容陶冶學生的個人情操,不斷豐富學生的個人感情,讓教材成為德育滲透的工具。比如,在講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的時候,除了將該篇文章的要點、文言文的表達方式等告知學生之外,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充分理解范仲淹寫下的千古名句,讓學生認識到擁有博大的胸懷及曠達心緒的重要性。而在講解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這首詩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朗讀這首詩歌,充分體會詩歌蘊含的優美意境,產生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進而讓學生體會到個人生活的美好。通過不斷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才使德育工作不斷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德育素質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二、教師應利用個人情感進行滲透
初中生雖然已經趨于成年,但是老師的言行還是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到學生的情感,而且學生比較喜歡模仿老師,所以在平時的教育和生活中,老師應該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且通過個人情感去實現德育滲透。“正人務必先正己,打鐵還需自身硬”,通過老師自己的德育示范和榜樣效應來感染學生,這是教材所無法取代的。而且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將學生當做朋友,拉近師生關系的距離,還要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教師不能隨意體罰和辱罵學生,而應當多給予學生鼓勵,利用師德感化學生。長此以往,學生自然會受到教師個人品德的良好影響,實現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的德育滲透,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個人道德素質。
三、豐富語文學習實踐方法是拓展
真正的語文課程,應該是體驗課程。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德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教材的講授,而是應該追求生動的語言,豐富學習的方式,靈活地運用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的方法,將德育生動有趣、潤物無聲地深入到教學中去。人物分析可以采用文學沙龍、文學論壇等方式,讓學生在充分把握人物形象的情況下進行討論與交流。教師可以適時加入,也可以由學生自行組織完成,匯報成果。比如,學習陶淵明的《飲酒·其五》,可以采用古箏演奏、喝茶品詩的方式感受詩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幽隱與愜意,拓展到歷史上有關菊花詩句的賞析,感受菊品與人品之清雅、高潔。
四、促進教師自身素養提升是保證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不是隨意而為的,需要教師具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過硬的教育技能。教師的精神文化系統極大地影響著教學的過程與結果,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模式。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充分地鉆研,挖掘出德育滲透的點,適時地加以運用。同時,要運用好課堂生成性問題帶來的教育契機,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東漢班固認為:“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發揮自身榜樣的示范、熏陶作用。只有教者不斷提高個人知識儲備,規范人品風范,修煉風度儀表,并形成自身獨特的魅力,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與教師共情,認同并接受教學中傳遞的德育理念。
五、通過課外活動滲透學生德育教育
在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是對語文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是學生增強素質的另一途徑。利用課堂或課余時間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活動,如朗誦比賽,成語故事比賽,辦手抄報,開討論會,演講等。這些活動豐富了語文知識、技能,提高了學生的素質,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思想熏陶,激發了他們積極向上的情感。例如:語文活動的比賽既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協作的重要性。古詩詞朗誦,講成語故事讓他們能夠掌握演講的技巧,又讓他們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煉,祖國燦爛文化的源遠流長,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語文老師也要利用課外輔導進行德育滲透,課外輔導如:開展培優輔差,批改作業,指導練筆等,這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深化,鞏固,當然也是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的另一途徑。大家知道,課堂教學是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一種教學活動,對知識分析理解及德育滲透難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影響教學效果的提高,而課外輔導相對限制少,它使教師很容易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現狀,少數或個別輔導,這樣的教育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更形象具體。不僅提高了教育教學的效率,連效果也得到增強。例如培優輔差,因為對象是學生群體的兩極,人數較少,這就方便了教師有針對性的輔導,讓優者更優,差者有所提高,自然德育滲透也能更具體,實在,形象,直接。作業批改如日記,作文,教師可以通過評語指導學生,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將它化作學習進步的動力。
教育是育人,育人是育心,育心就是德育。作為語文學科更有責任滲透德育教育,才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勵他們的精神,提升他們的素養,促使他們朝氣蓬勃的學習和生活,健康茁壯成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