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青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當前中小學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教學或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正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種。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合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本文從實際出發,根據小學語文教學特點及課標教學要求,從多方面討論如何有效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教學應用
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是針對小學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教師的教學針對班級的學生,不僅僅在于小組合作教學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更在于教師的教學沒有脫離課堂的基本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順利的推動教師過程的順利進行。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合理分組
分組是合作學習的形式,是合作學習的空間。群體劃分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師應以學生為基礎在教學設計中,強調生活課程的獨立體驗,根據目標和課程合作學習的任務劃分學習小組,并設計教學過程。通常使用的組是自由組、表組、前和后表組和固定組。這個團體的成員人數是3- 6人為最佳。合理分組,注重每組搭配學習能力,性格,不同學生的性格,互相幫助,相互促進。與此同時,我們應該關注優秀學生與學習障礙學生之間的關系。
合作學習是每個人參與學習活動的目的,每個人都可以嘗試獲得成功的喜悅,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處理好學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可能會加劇兩極分化,優生更優,貧困生更差。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學生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大膽發言,大膽發表意見,只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第二、讓學生們先開口說話,讓學生們說最容易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讓他們敏銳地意識到學習小組成功的喜悅。與此同時,老師在訪問期間應該特別注意他們,并鼓勵他們與同齡人保持同步。
在教學實踐中,我也意識到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特別注意群體合作學習的使用。學生積極的相互依賴意味著所有的合作,相互學習的相互激勵,而不是被動地依靠學生或一群學生來解決整個群體的問題。為了提高團隊成員的個人責任感,教師也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程度的獨立性,比如:提供獨立思考時間和自學機會,并給予學生獨立的任務。否則,學困生在群體的掩護下逃避責任,他們之間沒有真正的合作,這不利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要構建寬松的合作環境
“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或“知識的移植”??陀^上就造成了一種沉悶的、壓抑的而非合作的環境。而“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的感受和參與中體驗到的快樂。因為,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人。雖然不同學科的學習規律有所不同,但構建流暢、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共性。要想讓合作學習產生好的效果,首先要為學生構建寬松的心理環境。心理得到了放松,學生的思維才會更加活躍,探索問題的熱情才會高漲,合作的欲望才會更強。那么,寬松的心理環境怎樣構建?這就要求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盡量創造出良好的合作氛圍。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精神上的鼓勵。把學生當成朋友或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勵、寬容。其次,要提供充足的時間,在合作學習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由于學生沒有按照老師事先預設的方案進行,個別教師就毫無顧忌地打斷學生的發言或活動,接著自己的教案走。試想,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合作學習,只是形式的合作,效果怎會好呢!只有讓不同意見的學生都擁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發言、補充、更正或辯論才能得到充分發揮,讓各個層面的學生都擁有讓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機會。只有這樣,小組合作中,弱勢群體才能體會到相互之間的關愛、支持與鼓勵。也只有這樣的學習氛圍,才能給學生帶來智慧上的挑戰、認識上的沖突、思維上的碰撞以及能力上的提高。
三、教師注重引導,啟發學生思考
作為課堂中的引導者,教師要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考慮到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還不完善,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可能會局限在表面,甚至對有些問題的分析還沒有找到思路。那么教師就要時時地關注學生合作學習的進程,對出現“瓶頸”的小組教師要給予及時的引導與啟發,從而營造出濃厚而熱烈的討論氛圍,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愛迪生救媽媽》這一篇課文內容的時候,首先引導學生當自己媽媽生病的時候,自己會怎么辦?教師給學生討論學習的問題,讓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內容,引出下一個問題,如果醫生要在一個黑暗的屋子里給媽媽做手術,沒有燈光的情況下你會怎么辦?學生之間在討論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借此給學生做實驗,讓學生明白鏡子能夠進行反光的道理,借著鏡子反光把光線聚集到一起,這樣學生之間不僅明白了愛迪生是如何救了自己的媽媽,還能夠明白生活中的嘗試,學習更多的知識,達到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目的。
四、合理的評價機制
合理的評價是延續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讓他們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給每個小組一些科學合理的評價,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可以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評選出最佳默契小組、最佳學習狀態小組、最佳潛力小組等,保證每個小組都能得獎。此外,對于小組個人的評價,可以采用加分制進行評價和獎勵。在小組內評選出最佳智慧星、最佳發言人等獎項,按獎項分值加分,記錄在記分冊中,在期末考試中,按記分發放小獎品,這樣實施的對學生個體發展性的評價可以讓學生不僅了解到自己的過去,還看到自己的現在,更能展望自己的未來。
結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平臺,能讓每位學生都能很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提供教學效率。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主的基礎上完成整個探索過程。積極開展合作是時代需求,在新課改大背景下,教師應該敢于嘗試優秀教學方式,以學生發展為己任,不斷探索,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渝生.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上旬, 2015(12).
[2]楊欣.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 教育:文摘版, 2016(5):00064-00064.
[3]陳玉.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教育, 2016(12):00055-000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