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靜玲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雖然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主要以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為主,但是也不能忽略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閱讀對學習語文有著積極的影響,對文章進行閱讀能夠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印象和理解,還能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本文將對小學語文教材低年級閱讀的教學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
閱讀是這個社會上每個人所必備的技能,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離不開閱讀,例如生活用品的說明書、報紙期刊上的文章等都需要我們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理解其中想要傳遞的信息。對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培養應從小學低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開始做起,小學語文教材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就是接下來文章所要研究的重點。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對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必須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低年級的學生識字能力比較差,除了教材中的文章,學生很少會主動閱讀其他書籍,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帶有拼音的書籍,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同時進行,能有效縮短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的時間。
(二)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比較差,在閱讀文章時很難時刻集中精神,大多數學生在閱讀時,雖然嘴上在讀,但思想并不在文章上,這樣的方式對于閱讀來說沒有任何意義[1]。教師幫助學生培養閱讀時集中注意力的習慣,教會學生用心體會文章中的含義,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
(三)著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閱讀分為朗讀和默讀兩種,而低年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學生的朗讀能力上。朗讀是閱讀的基礎,大聲的讀能夠幫助讀者理解文章的含義,通過對文章的理解來帶著正確的思想感情去讀,而通過感情的投入又能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因此,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做好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的教學工作,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2]。小學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會有插圖,教師應充分利用課本中的這些插圖,結合圖片來進行閱讀教學,對于沒有對應圖片的文章,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自行制作圖片,然后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看圖讀文,使學生對文章有更清晰的理解,將閱讀變得不單單只有讀,還有情景的展現,提升閱讀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課文基本上都是富有童趣和故事性的文章,對課文的閱讀會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畫面。小學生很喜歡到處亂寫亂畫,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行為特點,讓學生把腦海中的畫面畫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學生畫畫的內容,教師也可以掌握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從而計劃相應的教學方案[3]。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有所幫助,還能使老師的教學工作更有效的進行。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不能通過強加閱讀任務的方式來進行,過量的閱讀任務會給學生造成學習壓力,進而對閱讀產生排斥心理,教師應給學生足夠自由的閱讀空間,把閱讀量控制在學生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讓學生漸漸的把閱讀變成一種習慣。
三、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方式
低年級學生的閱讀方式比較容易快速形式,一旦養成了錯誤的閱讀方法,想要改正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方式。首先應幫助學生做到不讀錯字,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利用拼音進行識字,遇到生字應主動查字典,而不是自己隨意的猜測讀法。
在閱讀中還應注意學生讀漏字的現象,讀漏字是一種不認真閱讀的表現,教師應提醒學生在閱讀時集中注意力,要求學生一字一句、不急不躁的將文章讀完,在朗讀課文時做到不拉長音、不讀破句,還應注意朗讀時斷句的合理性,養成眼看、口讀、腦思三合一的閱讀習慣[4]。培養低年級學生正確朗讀方式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教師領讀,學生跟讀。教師領讀有利于學生正確的理解文章情感,學會長句斷句等閱讀技巧,在教師的帶領下,逐漸提升自主閱讀的能力。
在學生對待閱讀的看法上,教師要讓學生知道閱讀不是為了要完成讀文章的任務,而是為了體會文章內容。大多數的小學生在閱讀時都會一目十行,教師應引導學生一字一句反復認真的對文章進行閱讀,這樣才能使學生對文章有深刻的認識。
四、創新傳統閱讀方式
(一)閱讀分享會
教師可以在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在課堂上舉辦課外閱讀交流會,學生可以把課外閱讀的內容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分享給其他同學,在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記憶能力。
(二)閱讀大賽
教師可以舉辦課內或課外閱讀大賽,課內閱讀大賽的比賽評定內容可以是朗讀時發音是否標準、是否有錯別字、朗讀時的感情是否到位、斷句是否正確、朗讀是否流暢等;課外閱讀的評定內容可以是每周的閱讀量以及對度過的文章內容的記憶和理解等,通過獎勵小紅花或其他東西給予學生榮譽感,以此來激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三)閱讀小組
教師可以在學生之間組建閱讀小組,布置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可以采用分段閱讀、分角色閱讀等閱讀方式來完成閱讀任務,在閱讀過程中相互提出問題、糾正錯誤、交流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5]。
(五)睡前故事
小學生都喜歡聽睡前故事,每晚睡覺之前都會要求家長拿著故事書講故事直到自己睡著,兒童故事書中的文章都是帶有拼音的,可以把講故事的人由家長變為學生自己,可以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的教學。
(六)注重積累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平時的閱讀過程中將自己認為優美的詞句記錄下來,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靈活運用,這種學習方式既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重點部分,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首先應培養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還應以傳統教學模式為基礎,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建立起對閱讀的熱愛之情,為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工作開啟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 劉亞雄.把握教材特色 提升閱讀素養——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低年級閱讀教學實施建議[J].湖南教育(D版),2017(08):36-37.
[2] 李倩倩.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的實施要點之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08):9.
[3] 劉廣山.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初探[J].吉林教育,2016(13):89.
[4] 單林林.將識字、寫字教學進行到底——以《會走路的樹》為例談低年級閱讀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4(10):96.
[5] 包廣萍.如何搞好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J].吉林教育,2016(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