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道建
摘要:一直以來,想要學好數學都需要加強思維訓練,良好的思維能力是學好數學的重要保障。如果缺少思維能力根本就無法進行精密的數學計算與數學理論的推導。如此學習數學會變得費時費力。不僅如此,可能別人事半功倍,自己卻事倍功半。最后學習數學會變成負擔。甚至最后學生們可能因為太過失望,再也沒有勇氣學習數學。小學階段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階段。在小學時,老師在數學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思維習慣,積極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將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訓練方法;提升建議
思維能力對于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基礎。但是縱觀目前的小學數學教育現狀,不少學生因為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效率極為低下。只靠苦練,不但沒有多大的作用,還壓抑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缺乏思維能力導致他們無法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數學問題。只有把正確的把數學結論應用于實際問題之中,才能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一直以為都是小學教學中數學教學環節中的難點與重點,需要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仔細考慮問題,找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本文將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盲點與不足,提出合理的、有針對性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多樣表達,展示思維真面目
愛因斯坦曾說過,“學校的目標應是培養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人”。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精心設計一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鍛煉學生自身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一些思維方法。下面以《從條件想起》一課的鞏固練習為例:
第一次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將題目和圓圈圖一起出示。
(一)指名讀題。一個圓圈表示1個小朋友,那18個圓圈就表示……?請同學們按照題目的要求,先找出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再解答。請同學獨立解決。
(二)誰來匯報一下,芳芳和兵兵之間有幾個人?
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芳芳的位置在哪兒,你是根據什么條件確定的?兵兵呢?(改成陳述句)
(三)教師表揚:從條件想起,我們順利地解決了問題。某某同學還能用畫圖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真會想辦法!
回顧這個教學過程,我們能清晰地發現,學生的發現支離破碎,更談不上獨立理解題意。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與思維能力,我們必須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獨立進行思維的能力。
第二次教學設計時,教師只出示題目,要求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題意的理解。
大部分學生主動畫圖,用小棒或圖形替代小朋友,并標出小芳和兵兵的位置:第8、第4。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學生不需要教師“嚼碎了喂”。小部分學生需要指導,教師可以個別提醒,也可以在集體交流時,讓學生介紹。同伴的介紹,遠遠勝過教師的告訴。
二、重視與學生的交流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們的天性,小學生們對事物都存在著好奇的心理,但是傳統課堂當中只重講述不重交流的教學方法易使學生感到厭煩,從而降低對數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合作交流模式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學方式,主要是指學生通過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問題,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逐漸明白問題中所蘊含的知識內容。教師應當重視起與學生的互動問題,在教學環節之中不妨多給學生預留一些自由發揮的空間,以讓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在探究中提升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講授“統計圖”這一知識要點時,可以現場對班級中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進行統計,從而繪制一張現成的統計圖,并讓學生加以分析。交流緩和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緊張的關系,并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從而在不斷的探討之中了解數學知識,思維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三、逐漸的提升思維高度
許多教師在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問題上急于求成,未能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適當的放低思維的難度,直接就讓學生進行跨梯度的思維訓練。這樣做的后果不但造成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難以取得成效,更大大打擊學生提升思維能力的信心。教師因深刻的明白,小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一道難題,往往是由無數微小的數學知識組成的,就如“小明出門時吃飯用了50元錢,買衣服用了130元,路上丟了20元,回家后發現自己身上已經沒錢了,請問小明出門一共帶了多少元錢?”這樣一道數學題目,需要學生擁有基本的數學計算能力并將題目的條件提取出來。但是學生由于個人天賦與理解層次上的差異,可能如此簡單的題目也無法正確解答出來。教師如果一味的對學生批評指責,只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從而更加厭惡對數學的學習。只有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關于數學知識的薄弱之處,先幫助學生對數學基本知識加以理解,再分梯度的逐步提升思維難度,才能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提升思維能力。
四、立足疑點,巧設疑問。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學貴有疑,有疑才有思。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而且要使學生善于在平時的學習中產生疑問,提出問題。創新是一個棄舊從新的過程,需要反復嘗試,深入探究。因此教師在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和學生認知特點,巧妙靈活地設計問題。如: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為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某縣2010年全年的財政收入為8000萬元,其中上半年的財政收入是下半年的2/3,該縣下半年的財政收入是多少萬元?”學生通過開動腦筋,多次嘗試,紛紛發表各自的意見,爭先恐后的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提出了多種解法:
1、2+3=5 8000×3/5=4800(萬元)
2、8000÷(1+2/3)=4800(萬元)
3、設該縣下半年的財政收入是x萬元
x+2/3x=8000 x=4800
由此可見,巧設疑問,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而且能充分發掘學生的創新靈感。以上這些不同的解答,無不閃爍著學生創新的火花。
總而言之,在小學這一階段,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師教學至關重要的一點,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關鍵。教師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要注意轉換角度,靈活地把無味的數字轉變為有趣味性的生活小難題,從而使得學生主動學習,努力引導他們用大腦里面的數學概念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提高數學綜合能力,進而促進學生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海鷗.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10):121.
[2] 王月琴.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開發的思考[J].決策探索月刊,2014(20):58.
[3] 黃友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