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穎
摘要:當前基層醫院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仍然是制約醫院黨務工作發展的“軟肋”,存在著思想認識不高、職責定位不準確、履職能力不具備、制度執行不到位等諸多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導致基層醫院黨風廉政建設“掛空擋”。因此,務必要從提高站位、厘清職責、強化培訓、建章立制四個方面,切實增強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緊迫感,積極適應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新形勢新常態新要求,從而全面推進基層醫院黨務工作發展。
關鍵詞:基層醫院 ;黨風廉政建設;存在問題;作用發揮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級醫院對黨務工作的重視力度明顯加強,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開展黨建工作的意識顯著增強,黨建工作宣傳政策、凝聚人心、傳遞正能量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作為醫院黨務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卻因為醫院領導有意或無意地“過濾”,變成名副其實的“稻草人”,成為制約醫院黨建工作發展的“軟肋”。在此,筆者以基層縣級醫院為例,就如何補強醫院廉政建設“軟肋”作一些分析和探討。
一、基層醫院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思想認識不夠高。當前基層醫院主要領導片面追求醫院的業務拓展和經濟效益,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認識普遍不高,抓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識不強,造成了黨風廉政建設“掛空擋”的現象長期存在。事實上基層醫院作為各類腐敗行為的一個重災區,牽涉到諸多腐敗風險點較高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貪腐大案要案層出不窮,不僅嚴重損害基層醫院的整體形象,更使醫患對立的矛盾逐步凸顯并走向惡化。如2016年我縣查處的縣人民醫院醫保科張某影利用職務便利套取農合報銷費用32萬余元用于個人開支一案,充分說明當前基層醫院黨風廉政建設存在很多漏洞,仍存在較大廉政風險。
(二)職責定位不準確。當前基層醫院專門從事黨務等行政工作的人員較少,加之行政工作人員的分工不明確,致使一人身兼多職的現象較為普遍。因此,基層醫院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缺乏明確的職責定位,難以做到專人專崗,往往是由黨務工作部門的人員兼任,只負責收發黨風廉政建設相關的文件等日常性事務,導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有名無實、形同虛設,基本上處于“停滯”、“癱瘓”狀態。
(三)履職能力不具備。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和業務性較強的工作,而基層醫院既缺乏熟悉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人才,也沒有參與系統性黨風廉政建設業務培訓,根本不具備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職責的能力與素質,難以對醫院內部出現的違規違紀苗頭進行及時提醒和有效監督。
(四)制度執行不到位。醫療設備、醫用耗材、藥品、基建工程等招標采購工作一直都是基層醫院腐敗的重災區,近年來上級有關部門雖然對相關領域進行了規范,但由于醫院內部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夠健全,措施不得力,加之部分醫院領導的認識不強,導致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執行,“打擦邊球”、鉆空子、鋌而走險的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
二、如何有效發揮基層醫院黨風廉政建設部門的作用
如何激活基層醫院黨風廉政建設部門的職能,充分發揮對醫院腐敗問題的預防和監督作用,筆者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一)要提高站位,解決“認識不高”的問題。基層醫院干部職工特別是中層以上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到當前黨風廉政建設的嚴峻形勢,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四個意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上來,把加強黨風廉政建設作為醫院發展的頭等大事,增強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定期組織干部職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專題宣傳教育活動,營造全員參與、上下聯動的黨風廉政建設良好氛圍。
(二)要厘清職責,解決“定位不準”問題。基層醫院主要領導要充分認識到醫院黨風廉政建設部門在抓好預防腐敗、監督工作、作風建設中的關鍵作用,鼓勵和支持黨風廉政建設部門認真履職,并提供必要的人員、經費、后勤保障。黨風廉政建設部門工作人員要厘清職責定位,做到專人專崗,大膽履職、勇于擔當,積極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
(三)要強化培訓,解決“水平不高”問題。縣級紀檢監察機關要針對醫療行業的職業特點、工作實際,開展提升履職能力培訓,采取專題黨課、集中培訓、跟案學習等多種方式,定期組織醫院黨風廉政建設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輪訓,提高履職能力和水平。如今年9月,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以專題廉政黨課的形式,為縣第二人民醫院全體干部職工帶來一頓豐盛的“廉政大餐”,增強了醫務工作者的廉潔意識,提升了防腐拒變能力。
(四)要建章立制,解決“體制不順”的問題。基層醫院要加強廉政制度建設,嚴格規范用權,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杜絕人為操作等。堅決落實“三重一大”制度,全面推行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是制約和監督權力、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有效舉措。要圍繞群眾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推進院務公開,如工資分配、資產管理、招投標等。要整合監督力量,強化有限用權,形成各監督部門、監督力量的聯合,建立健全統一指揮、運轉協調、科學有效的監督工作機制,明確各監督部門的職責,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監督工作格局。要廣泛動員群眾,形成監督工作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