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俠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215104)
淺析江蘇企業品牌發展
胡海俠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蘇州215104)
當前江蘇企業品牌發展雖然在全國居于前列,且呈現穩步增長趨勢,但是其品牌總量仍然不足,品牌價值偏低,品牌影響力不大,存在地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因此,江蘇品牌建設要以政府主導,啟動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發揮市場導向,在互聯網思維等方面,加快江蘇品牌發展的步伐,使江蘇真正成為品牌大省、品牌強省。
江蘇;品牌;創新;發展
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區域分工更加細化,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而區域品牌越來越成為區域經濟的助推引擎,區域品牌集群能夠利用自身品牌影響力和優勢匯聚相關產業資源,形成集群產業鏈,擴大產業規模,從而提升區域競爭力。地處“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江蘇省要更加深刻認識到其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來自于品牌發展,江蘇的企業品牌建設是否能夠順應當前經濟結構質態的轉型升級發展,是否能夠抓住當前我國制造2015戰略契機,成為江蘇經濟發展一個重要課題。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14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江蘇占了46席。蘇寧控股、沙鋼集團分別位列第38位和54位,躋身百強;恒力集團、雨潤控股、中天鋼鐵、悅達集團4家躋身“千億級俱樂部”。2015年共有43家江蘇企業上榜中國企業500強,入圍企業總數較2014年上榜的46家蘇企減少3家,其中,太平洋建設集團、蘇寧控股集團、沙鋼集團、恒力集團分布位列第25位、40位、53位、96位,躋身中國企業百強,比2014年增加兩家企業,共有太平洋建設集團、蘇寧控股、沙鋼集團、恒力集團、江蘇悅達集團和中天鋼鐵這6家成功躋入“千億級俱樂部”。2016年江蘇44家企業上榜,比上一屆增加1家,與浙江并列第四。千億級企業7家,太平洋建設、蘇寧控股、恒力集團、沙鋼集團的年營業收入超過兩千億元,三胞集團、悅達集團、中天鋼鐵超過一千億元。[1]
世界經理人協會下設的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14中國500家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江蘇有32家企業上榜,占比6.40%,比2006年增了9家,2013年有29家企業上榜,占比5.80%,2014年新增入榜品牌數,江蘇和北京居首。2014年主要入榜品牌來自北京、廣東、浙江、山東、福建、上海、江蘇等省市,和2013年相同江蘇仍居第七位。2015年主要入榜品牌來自北京、廣東、山東、浙江、上海,江蘇以微弱優勢超越福建,躍居第六位。2016年江蘇入榜品牌30家,占比6.0%,排第七位。[2](詳見表1)

表1 2015年全國最具價值品牌江蘇上榜品牌
2016年,江蘇30家入榜品牌中,南京10家,蘇州9家,無錫3家,泰州2家,揚州1家,徐州2家,常州1家,鹽城1家,宿遷1家。從行業分布來看,機械4家,紡織服裝6家,汽車3家,食品飲料3家,保健品2家,傳媒3家,建材1家,兒童用品1家,鋼鐵1家,家電1家,金融1家,零售1家,摩托車1家,石油化工1家,醫藥1家。
從入榜排名來看,入榜前100名5家,100~199名 9家,200~299名 4家,300~500名12家。
從近兩年江蘇品牌發展的狀況來看,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江蘇品牌數量居于全國前列,并呈現穩步增長趨勢;二是江蘇品牌的行業分布廣泛,行業覆蓋率高;三是江蘇品牌的品牌價值持續提升;四是江蘇品牌的地區分布廣泛,涉及全省大部地區。

表2 2016年全國最具價值品牌江蘇上榜品牌

表3 2015-2016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省份分布表(前10名省市)
2015年胡潤品牌榜(200強),江蘇品牌數8家排名全國第五,北京57家排名第一,廣東38家排名第二,上海27家排名第三,浙江19家排名第四,福建7家排名第六。2016年胡潤品牌榜江蘇品牌數 7家(-1)排名第六(-1),北京 59家(+2)排名第一,廣東 39家(+1)排名第 2,上海 30家(+3)排名第3,浙江 16家(-3)排名第 4,福建 9家(+2)排名第5。[3]江蘇上榜品牌數與品牌發展優勢的省份城市比相距甚遠。
2015胡潤研究院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榜,江蘇排名最靠前的洋河排名50位,蘇寧排名59位,南京排名61位,2016年胡潤品牌榜江蘇洋河排名55,蘇寧排名58,南京排名59,總體來看品牌價值偏低。
2016年500最具價值品牌中,江蘇的品牌企業多集中在江南,占比87.5%,蘇北僅4家,占比12.5%,江南、蘇北的品牌價值差距也較大,而江南的品牌企業多集中在南京、無錫、蘇州。
江蘇品牌產品大多集中在紡織服裝、食品釀造、機械電子等傳統行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技術層次偏低,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領域特別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品牌相對較少。企業依靠高新技術形成的品牌核心競爭力不強,有些企業產品利潤始終處于“微笑曲線”的最低端。
民營經濟品牌意識比較薄弱,在2015年胡潤品牌榜前200強最具價值企業中91家民營企業占據半壁江山,民營企業的品牌價值總和占據整個榜單的40%,但是民營企業品牌十強中沒有江蘇。從商標注冊情況看,全省14.12%的外資企業擁有注冊商標,只有7.4%、6.48%和3.17%的內資企業、私營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注冊商標,全省平均約五千家企業才有一個馳名商標企業。[5]胡潤研究院截至2016年中國最具價值民營企業品牌十強一直沒有江蘇,在《2016胡潤品牌榜》前100名民營品牌的企業中,前兩名與過去兩年都保持一致,北京位居榜首,有28個品牌上榜,比上年增加1個;廣東第二,有19個品牌上榜,比上年增加1個;上海超浙江排名第三,有15個品牌上榜,比上年增加4個,浙江14個品牌上榜,排名第4,而江蘇只有3個品牌上榜(蘇寧、海瀾之家、同程旅游),排名與河北、山東并列第6。
2014年7月,江蘇省工商局、江蘇省國資委聯合出臺了《關于國有企業深入實施商標戰略加快品牌建設的意見》的文件,明確了江蘇省國有企業品牌戰略的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國有企業有效商標注冊總量增長70%以上,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總量增長80%以上,國際貿易企業在主要出口國均擁有1件以上自主商標,形成一批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國企品牌。
除此以外,不僅由政府出臺引導政策,[6]引導各大中小企業提升品牌意識,加大品牌發展力度,更加需要從產業政策、信貸政策、技術扶持政策和稅收政策等方面,使企業獲得從資金上扶持,融資等政策上保障,激勵其技術創新、開發自主品牌,并且在配套的立法、法規上助推企業發展品牌經濟,盡快建立全省的品牌建設工程,落實品牌建設的目標、步驟和具體的實施舉措。
2015年李克強總理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堅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江蘇如何使創新成為推動江蘇經濟發展新動能,在品牌建設上也必須大力倡導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和科技創新。要發展江蘇的品牌建設首先就要營造良好的創新文化氛圍,文化創新才是品牌生長的“土壤”。用創新的核心價值觀、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思維,突破桎梏企業品牌發展的僵化體制和舊有機制,從而開拓江蘇品牌發展局面,形成創新文化和品牌發展的良性效應。
科技創新是推動江蘇品牌建設的另一塊基石。縱觀當前國內外成功的商業品牌無不是最新科技應用的產物,企業如果沒有開發核心技術的知識、經驗和能力,不僅不能發展品牌,甚至連基本市場生存都難以維系。因此江蘇的品牌建設必須狠抓科技創新,提升企業的產品研發能力,以企業為主體,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形成產學研相融合的科技創新機制。江蘇企業要努力創新人才儲備,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適應當前市場對新能源、先進制造、生物醫藥和新型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努力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主品牌。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催生了經濟全球化的世界經濟格局,全球化的國際市場已經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因此江蘇品牌的發展要立足更高起點———國際化。品牌走出去的初期重要方式,就是充分運用“互聯網+”的平臺,嘗試“互聯網+品牌”模式,推進江蘇企業品牌國際化。江蘇出口企業要加強對品牌國際化營銷工具的運用、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應用,開拓江蘇品牌國際化的發展道路。江蘇的傳統行業老字號老品牌更加要注重創新2.0下互聯網的新業態,將二者深度融合,擺脫傳統老字號品牌發展的品牌整合營銷傳播媒介的滯后狀態,真正挖掘并傳遞老字號品牌的深層文化內涵和品牌價值,從而進一步推進其國際化。
面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和品牌發展較弱地區的品牌發展瓶頸,建立“品牌管理專業機構”[6],可以成為推動其品牌發展的有效捷徑。品牌管理專業機構可以由政府主導,優秀品牌企業為主體,調動各方社會資源,采用“服務外包”的市場化運作,給企業提供品牌孵化、品牌管理、品牌維護等服務。同時各地區還要充分發揮品牌研究學會和協會等社團組織的作用,加快品牌發展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研究,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加快品牌發展人才、品牌發展知識、品牌發展服務、品牌產業、品牌傳播等資源優化整合。
江蘇的品牌發展同時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導向作用,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滿足消費者新需求,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在互聯網消費的大潮下,科技含量高、人性化設計和服務的國際品牌產品已經成為普通消費者的熱衷選擇,江蘇企業應該盡快意識到這一市場環境的變化給企業的品牌發展帶來的危機和挑戰,迅速轉變舊有的營銷模式,加快順應市場需求的品牌產品研發和品牌推廣,建立自己的品牌戰略。提高江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必須順應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的新模式,發展大數據營銷、移動互聯網營銷、微信營銷,提升品牌的戰略管理。特別在工匠精神的時代號角下企業要加速提升品牌質量和內涵建設。用市場導向加企業科技、管理創新等內驅力來形成企業品牌發展的良性運作機制。
2017年2月,江蘇省工商局印發了《江蘇省商標品牌戰略三年推進計劃(2017-2019)》,[7]根據計劃,圍繞“兩聚一高”目標,突出強化企業、產業和區域品牌建設,力爭全省商標品牌發展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從政策實施和保障層面,進一步推進江蘇品牌的自主化、高端化、集聚化、國際化、法治化和體系化發展。
在江蘇調整經濟增長結構、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的形勢下,要抓住機遇,用江蘇品牌發展助推江蘇經濟的發展,使江蘇品牌成為江蘇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使江蘇真正成為品牌大省、品牌強省。
[1]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EB/OL].http://www.southmoney.com/redianxinwen/201608/703166.htm l,2016-08-29.
[2]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EB/OL].http://www.worldbrandlab.com/brandmeeting/2016china500/brand/js.htm.
[3]胡潤品牌榜[EB/OL].http://www.askci.com/new s/finance/20160920/13460163578.shtm l,2016-09-20.
[3]吳劍飛,王世停.實施品牌戰略,鍛造經濟“靈魂”[N].新華日報,2014-01-22(A06).
[4]劉 倩,黃雋如.江蘇:品牌優勢變成競爭優勢[N].江蘇科技報,2015-09-16(A11).
[5]臧建東.江蘇品牌經濟發展現狀研究[J].經濟觀察,2013(1):14-16.
[6]徐浩然.對江蘇和無錫品牌發展戰略的思考[J].現代企業研究,2014(1):26-27.
[7]江蘇工商.省工商局關于印發江蘇省商標品牌戰略三年推進計劃(2017-2019)的通知.[EB/OL].http://www.jsgsj.gov.cn/baweb/show/sj/bawebFile/1936906.htm l,2017-02-23.
F202
A
1005-913X(2017)11-0038-03
2017-09-05
胡海俠(1976-),女,江蘇徐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
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