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通湖
(山西省介休市中醫醫院,山西 介休 032000)
降糖益腎湯配合西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觀察
喬通湖
(山西省介休市中醫醫院,山西 介休 032000)
降糖益腎湯;糖尿病腎??;臨床觀察
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是由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障礙而導致的。長時間代謝紊亂和高血糖會使全身組織器官衰竭,尤其是對周圍神經、視網膜、心血管及腎臟的損傷影響較大。嚴重的患者會引起酸堿平衡失調、電解質發生紊亂等急性并發酮癥酸中毒和高滲昏迷,其中最嚴重的疾病是糖尿病腎病[1]。另外,腎臟血流動力學改變和血脂代謝不正常都會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筆者采用降糖益腎湯配合西藥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現報道如下。
選擇2012年12月—2016年11月介休市中醫醫院門診收治且診斷為早期糖尿病腎病的10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齡(51.24±6.46)歲;平均病程(4.41±0.28)年。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齡(50.80±6.78)歲;平均病程(4.30±0.34)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有明確的糖尿病史,且在糖尿病發生和發展過程中輕度或重度出現尿微量蛋白增高。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的患者;②年齡18~70歲;③患者知情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腎炎患者和心力衰竭患者;②肝臟等重要器官出現病變的患者;③哺乳期女性;④精神類疾病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包括口服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等,并服用阿魏酸哌嗪片,100~200 mg。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服用降糖益腎湯加減。藥物組成:生黃芪30 g,人參10 g,五味子8 g,茯苓25 g,麥門冬10 g,澤瀉10 g,山藥30 g,山茱萸10 g,熟地黃20 g,黃精20 g,當歸10 g,丹參10 g,金櫻子20 g,芡實30 g,牡丹皮9 g。水煎服,每日2次。兩組觀察及治療周期均為3個月。
1.療效標準:按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制定的標準進行判定。治療結果按照療效進行分級,分別為0、1、2、3分,并進行癥狀積分[3]。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很大的改善,證候積分降低70%以上。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都有所好轉,證候積分降低30%以上。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沒有任何改變,甚至加重,證候積分降低30%以下。
2.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顯效率、有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療效遠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治療后理化指標變化情況比較:理化指標包括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糖化血紅蛋白(HbAlc)和尿微量白蛋白。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理化指標情況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理化指標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理化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3)治療后病情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治療后與治療前病情改善情況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病情改善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治療后病情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病情改善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糖尿病腎病已經成為腎病的第二位發病病因,僅次于腎小球腎炎。該病代謝方式極其復雜,一旦發展到末期,治療較為麻煩,比其他腎臟疾病更難治療,所以及時預防治療對于延緩糖尿病腎病進程是非常關鍵的。糖尿病腎病的發病原因非常復雜,如遺傳因素、腎臟血液流動異常、高血糖、高血壓和血管活性物質代謝異常等。糖尿病腎病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高血糖。高血糖會使患者機體產生氧化應激發生,反應后產生的活性氧會嚴重損害血管內皮細胞,最后使細胞間質發生增殖,對腎臟造成較大的傷害。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壓力不斷提高,生活節奏和飲食也不規律,出現高血糖的幾率增加,從而患糖尿病的幾率也增加[4]。糖尿病腎病在中醫學屬于“水腫”“消渴”“虛勞”范疇,其發病機制為陰陽兩虛,陽盛陰衰,氣血盈虧,血脈不通,消渴日久,最后導致精微外泄。該病不僅氣虛、腎虛,還伴隨其他病證,因此其治病原則為益氣補腎,降低血糖及血脂。降糖益腎湯中,黃芪補氣血,擴張血管,以此消除患者的蛋白尿[5]。太子參較為溫和,益氣可補肺氣,肺氣旺盛導致臟腑組織器官之氣旺盛;麥門冬甘寒,能潤肺生津,去乏清熱,將太子參和麥門冬結合使用,可益氣養陰;五味子味酸,能潤肺止汗,止渴生津。3種藥物合用益氣養陰。山藥補益脾陰,熟地黃滋補腎肺,山茱萸補氣養肝,三藥合用,有滋養肝、腎、脾之功效。熟地黃的用量較大,是山藥和山茱萸之和,取其補腎陰為主,加之配伍澤瀉利濕濁,可預防熟地黃滋補之氣外泄。牡丹皮可清瀉相火,抵制山茱萸的溫澀之性;茯苓補脾濕,三藥合用,效果較佳。中藥藥理研究證實,山藥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藥物;丹參利水去污,活血祛瘀;黃芪降低體內的蛋白尿,保護腎功能,降低血糖,調整免疫調節功能,阻止NO的產生[6]。本組觀察中把丸散換為湯劑,其主要功效為滋補肝腎,固精化濁,滋補虛氣。
近年來,中醫在治療糖尿病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在延緩和控制病情方面,已經取得了明顯的療效。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的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秦瑞君,閆菊.益氣養陰補腎活血方劑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14,11(5):78-79.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6.
[3]林蘭.糖尿病中西醫結合診療規范[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10:28-37.
[4]鄧順有,范萍,張征,等.滋腎活血法聯合厄貝沙坦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37-39.
[5]孟憲杰,陳桂芝,陳好利,等.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糖尿病腎病標記物的應用[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8(7):754-756.
[6]楊威嚴,史耀勛.結腸透析機治療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中國民間療法,2014,22(2):74-75.
201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