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智
摘 要: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不滿足自己已有的資產。再加上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風險預估越來越有把握,于是,個人貸款業務在國內快速發展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勢。個人貸款業務與商業銀行的崛起發展帶動了市場經濟的持續蓬勃,但因其作為新興業務出現而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合理規范的商業模式,個人貸款業風險管理亟待加強。
關鍵詞:商業銀行 個人貸款業務 風險管理
改革開放為我國的經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國民經濟真正“活”了起來,人們的收入也有了較大的提高。于是,伴隨而來的信用消費帶動了個人貸款業務產生并發展。毋庸置疑,個人貸款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社會經濟的不斷繁榮、發展。但是,作為社會的“新成員”,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管理在目前并沒有完整有效的體系,這時,完善并加強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就顯得尤其重要了。本文將在對基于商業銀行個人貸款業務進行介紹的基礎上,對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種類及風險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對加強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管理提出相應的措施。
1、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管理相關理論
1.1 個人貸款業務
個人貸款業務主要指負債業務籌集的資金,將資金的使用權在一定的期限內有償讓渡給個人,并在貸款到期時收回資金本息以取得效益的業務。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資產業務,通過放貸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后獲得利潤。個人貸款業務具有經濟資本占用少、風險分散、資產質量高、盈利空間大等特點。個人貸款業務可以根據個人貸款用途的不同,分為個人購房貸款、汽車貸款、留學貸款、助學貸款、個人消費貸款、個人經營性貸款等;根據個人貸款還款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分期還款貸款和一次性還清貸款,前者又包括等額本金、等額本息、分期付息一次還本、本金等額遞增、本金等額遞減以及組合還款方式;根據個人貸款期限的不同,可以分為中、短期貸款和長期貸款。短期貸款在一年以內,中期貸款一般在五年以上,多在二十至三十年。個人貸款額度起點為2000元,貸款金額不超過借款人月均工資性收入的6倍,且最高不超過2萬元。
1.2 個人貸款業務風險類型及特點
隨著我國金融業務全面開放,外資銀行大量進入,中小股份制銀行迅速誕生并逐漸滲透到基層鄉鎮領域,由此出現金融競爭白熱化,而業務競爭首當其沖的就是個貸業務。由此由于個貸業務的飛速發展,而其品種日益增多,加上經營環境復雜,政策變化快,信貸風險明顯增大。當前個人貸款業務主要因客戶真實經營情況難以把握、風險抵押物資調查評估不夠細致、貸款資金用途不規范、客戶經理不能做到盡職調查,貸后資金監管不力以及個貸管理人員配置不足使得銀行承擔風險。按照風險的類型可以分為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及信用風險。
1.2.1 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指銀行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失誤、內部某些程序、體統不完善而引起損失的風險。操作風險可以是人員因素、流程因素、系統因素、外界事件引起的。人員因素包括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工作人員欺詐勾結違法操作、人員流失等;流程因素則包括流程設計問題和流程執行問題;系統因素則包括系統失靈、系統漏洞等問題;外界事件因素則主要包括突發事件影響。操作風險又存在著內生性、復雜性、高不確定性、難以計量性以及廣泛性等特點。操作風險主要來源于銀行內部操作問題,其風險涵蓋范圍相對廣泛,操作過程在銀行經營管理的各方各面均有包含。對于經濟市場而言,風險與報酬幾乎是成比例存在的,因此會存在較大的風險。
1.2.2 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主要是指在進行個人貸款業務辦理之時,金融資產的相應收益不確定。市場因素主要包括匯率、理論、股指、物價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會導致金融交易在價格上產生較大的波動,如是,銀行可能會產生較大的損失。市場風險是整個市場交易體系的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難以控制和管理。在現在的金融交易中往往會采用相對統計和衡量的盯市的方法來處理市場價值。在進行市場風險概率分布的繪制中會發現,其通常遵循正態分布的特點,很少有遠離期望值的數據。
1.2.3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在廣義上主要指還款人因為不能按照借款約定或者條約按時還款或按時全額還款而導致銀行方面的資產損失,在狹義上則是指因不能按時還款導致的具體經濟業務方面的損失。信用風險的市場分布呈現的并不是最常見的正態分布,這也為評估信用風險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與困難。究其原因,信用風險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道德風險。因為一旦完成借貸,銀行將無法對借貸者進行實時監控或者監管,銀行就將無法保證借貸者不會從事高風險投資等活動而將銀行置于高風險信貸風險中。
2、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產生原因
2.1 不完善的個人信用征信體系
借款人無法按照合同約定及時還款或者還清所有借款導致銀行陷入個人借貸風險之中的主要原因還是個人信用征信體系不夠完善的結果。現階段我國銀行所實行的個人信用征信體系并不能對于借貸人進行財務監控或者對其進行財務跟蹤。另外,借貸者的信息不夠集中,數據又往往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及時傳輸從而使得銀行無法全面系統有效地了解借貸人信用信息,銀行承擔較大風險。
2.2 薄弱的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管理措施
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管理措施相對薄弱是導致銀行易于陷入貸款風險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個人借貸出現較晚,個人借貸管理沒有任何經驗,可借鑒的已有資源相對較少。另外,全程控制、風險預評估等理念沒有用到個人借貸業務管理之中也加大了風險,原始征詢材料的應用不夠全面、及時以及信息整合缺乏系統規范性等亦會加大風險。自然,風險發生之后,銀行沒能夠及時采取措施并從中總結經驗可以說是其在風險管理中最大的失誤。
3、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管理
3.1健全個人信用體系
健全個人信用體系即是在銀行給予借貸者借貸機會之前對其信用進行完整綜合的評估,這就要求要對于不同單位掌握的信用資料進行分享與整合。不同單位對于信用資料的整合的實現應該依賴于專門的部門,銀行可專門進行設立。只有在充分掌握客戶信用信息的基礎上并對之進行分析才能夠在源頭上對于借貸者的“信用危機”加以控制從而對銀行要承擔的相應風險加以預評估,大大減小風險承擔責任。
3.2規范銀行內部管理
銀行內部管理包括銀行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以及銀行各部門的指責安排與工作協調。在加強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管理的建設中,規范銀行內部管理是相當有必要與重要的。銀行在進行運行之時,應當對個人貸款業務的整個過程的流程加以完善,對相關工作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培訓,銀行盡可能最大程度減小風險。
4、小結
個人借貸業務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提高而出現并帶動了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個人借貸業務逐漸發展成為我國經濟構成的一重點內容。在進行個人借貸之時,由于種種原因,銀行往往會承擔著較大的風險。商業銀行只有充分認識到風險存在的原因與引起風險的因素才可以“對癥下藥”,減小風險。
參考文獻
[1]羊建,楊秀梅.商業銀行個人貸款業務的內部控制探討[J].會計之友,2014,(4):67-69.
[2]劉國裕.商業銀行個人貸款風險監控和管理——信息不對稱下[J].現代商貿工業,2016,
37(12):100-101.
[3]袁奇.基于商業銀行個人貸款業務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1):263-263,
1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