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次仁
摘 要:作為中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和屏障的西藏自治區,保持其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經濟發達和政通人和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由于西藏多民族聚居、少數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多元化、經濟社會發展底子較為薄弱以及處在反分裂斗爭的前沿陣地等特殊區情,導致對其治理存在一定的難度。對此,本文對西藏地區的社會治理如何轉型升級進行了研究,以期研究結論為西藏政府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依法治國 西藏 社會治理 轉型升級
1、前言
西藏的團結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一直以來都是黨和國家最為重視的焦點之一。西藏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不言而喻,西部大開發等政策帶動了西藏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但隨著西藏民族地區城鎮化、產業化的推進,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新的矛盾和問題;同時,西藏社會又面臨著與國內外分裂勢力的矛盾,種種因素使得西藏的社會穩定受到威脅,維穩工作任重道遠。
2、對依法治理的深刻內涵解讀
依法治理的核心思想是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社會創新管理模式。對公權力的責任與義務,權力與權利進行了清晰的界定,對公權力在使用過程中所需要遵守的程序、原則進行了規范,對不正當使用權力行為設定了明確的監督機構和監督權。依法治理對于公權力機關的制度建設和執法行為也給予了宏觀指導,一是,公權力機關必須以身作則,帶頭遵紀守法,公權力的行使范圍和程序必須合法。二是,公權力機關人員在為民服務時,需要按照法律規定辦事,所有執法程序必須有規可循,有據可依。三是,健全司法審查制度,以公平公正的司法審查制度和評價機制,來對公權力的行為進行獨立公正的審判,保障依法治理的效力性[1]。
3、西藏民族地區依法治理的必要性
3.1多民族、宗教氛圍濃厚的特性促使依法治理
西藏民族地區氛圍最為濃厚的宗教屬藏傳佛教,藏傳佛教的歷史淵遠,在時代的發展中既傳承下了佛教優秀文化,也留存下了一些不符合宗教教義的規矩和習慣。西藏地區宗教對僧侶和信教者的思想具有較強的影響力,為維護西藏地區和平穩定,,需要依法治藏,通過依法加強對寺管會的管理,有效引導廣大僧尼和信教群眾樹立牢固的法治觀念,通過法治建設淡化宗教的消極影響[2]。
3.2西藏特殊地理位置需依法治理
西藏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國的西南邊陲,西方和南方分別與克什米爾、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等國家和地區接壤,西藏民族地區的地理面積是我國第二大省區面積。西藏民族地區對我國而言是重要的邊關要塞,西藏地區的穩定關系著國家的穩定和領土的完整。對此,對西藏民族地區采取依法治理,在法律法規下,結合西藏民族自治區的治理特色,堅持依法治藏,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所有人民,無論階級、階層,均在法律的依據下,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政治清明、公平公正、維護群眾權益、和諧社會關系的治理方式,來團結西藏民族地區,促進西藏地區經濟社會的有序發展[3]。
3.3西藏社會轉型升級需依法治理
隨著西部大開發、援藏工程等政策的落地,西部的經濟發展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同時,部分工業企業、服務型企業等在政策的鼓勵下,也積極進入西藏地區推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緩解當地的就業形勢。西藏地區在城鎮化、產業化加快建設的情況下,西藏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新的問題,部分矛盾和沖突也開始凸顯,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新問題,需要依法治理來化解各方矛盾。
4、對西藏民族地區社會治理轉型升級的幾點建議
4.1建立服務型政府,重視基層自治模式
西藏地區特殊的歷史經歷和民族文化,使得地方政府對西藏地區實行傳統的行政命令管理模式具有更高的治理難度。因此,西藏地區政府應積極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建立服務型政府,對社會的治理主要以為民眾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制定相關政策標準、維護社會穩定秩序、保障地區公共安全、依法維護群眾利益、強化宣傳法規政策等。
4.2堅持社會治理創新,完善治安防控體系
堅持創新鄉村管理服務機制,立足西藏地域、交通和群眾特色,建立干部進鄉、進村打實群眾工作基礎的群眾服務機制,推進干部每年為群眾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政策,完善鄉規民約,基層民主政策,推動基層地區經濟發展,維護基層地區社會穩定。堅持創新寺廟管理服務機制,加強對寺管會的管理,注重活佛對寺廟的加持和培育,積極把僧尼當朋友和親人,改善寺廟的公共設施,把寺廟建設納入經濟發展規劃,讓所有寺廟插上國旗、建設文化書屋、加強憲法和法律教育、對所有寺廟進行網絡、通訊、水電、公路全覆蓋,把僧尼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使寺廟僧尼切實感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
4.3形成源頭治理常態,預防為主動態治理
對西藏地區的管理始終堅持源頭預防,動態治理的原則,才能減少社會矛盾給地區和民眾帶來的傷害與損失。源頭治理要基于依法治理的基礎上進行,對人民群眾加大依法治理的內容和理念宣傳,加快經濟建設,積極解決地區就業問題,均衡當地經濟發展,縮小地區貧富差距,加強維穩預防措施,讓西藏地區民眾在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穩定的就業保障、舒適的居住環境、豐富的精神文化建設、嚴格的法律約束措施、人人平等的民主政治環境下,不敢違法、不愿意違法,進而自覺主動地遵紀守法。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西藏民族地區的管理具有其特殊性,西藏民族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有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多民族特性,使得西藏地區的社會治理存在諸多困難。當前,國家提出依法治國,旨在要求各地區對社會治理要基于法律基礎之上,將公權力的使用程序、使用原則以法律進行規范與約束,促進公權力行使人員積極深耕基層,從而使得西藏地區政通人和,經濟發達,人民收入穩定,安居樂業,在一片繁榮景象中,維護當地社會穩定,安定團結。
參考文獻
[1]張浩,西藏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作用研究[D].西藏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5月.
[2]扎西多布杰,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構建西藏社會穩定和諧[J].西藏發展論壇.2016(04):
62-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