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
摘 要:群眾文藝創作是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在人們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同時,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渴望也日趨高漲。當前,繁榮群眾文藝創作是每一個群文工作者面臨的新的挑戰。
關鍵詞:繁榮 群眾文藝創作 對策探析
繁榮群眾文藝創作,滿足各族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都離不開創作更多優秀的群眾文藝作品。這既是對各級文化館服務均等化的要求,也是群眾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畢節地區群眾文藝創作出現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一大批文藝作品在各種平臺不斷涌現,對豐富畢節地區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深受各族群眾的好評。但群眾文藝創作也存在著數量少、模仿強原創弱、人才青黃不接等問題,制約著群眾文藝創作的繁榮和發展。因此,各級文化館務必要正視不足,化解問題,商量對策,壯大群眾文藝創作團隊,促進基層群眾文藝繁榮發展。
一、群眾文藝創作的現狀
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畢節地區為“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試驗區。近年來,畢節地區的各項公共文化服務成效顯著,群眾文藝創作出現了蓬勃發展、欣欣向榮的可喜局面。但是,群眾文藝創作也存在著數量少、模仿強原創弱、人才青黃不接等突出問題,制約著群眾文藝創作的繁榮和發展。
二、群眾文藝創作的困境
從當前來看,群眾文藝創作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主要表現為作品質量整體偏低,創作的水平不高,不同群眾創作的作品,無論在風格還是質量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究其原因,是因為群眾文藝作品的創造人員,多數是基層的普通百姓,他們當中很少有人系統的接受過專業的藝術培訓,更不用說掌握具備的技術創作技能。與此同時,因為閱歷不夠,其在審美能力方面也無法得到有效地提高;受教育程度不足,導致其缺乏創造性的思維,綜合的文化素質并不是很高。因此,群眾文藝創作的內容、形式和質量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目標相比,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三、繁榮群眾文藝創作的對策建議
在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視角下,繁榮群眾文藝必須要創新文化惠民活動,制訂創作規劃,出臺政策措施,培養創作新人,促進原創性文藝作品的創作與繁榮。
(一)建立群眾文藝人才數據庫
群眾文藝人才資源是發展群眾文化的核心要素。各級文化館對本地現有的各種文藝骨干隊伍每年年底要進行一次普查登記,全面統計基本情況、藝術實踐、主要作品、創作計劃等內容,進一步摸清家底,數據入庫,對名家藝人、重點人才、后備人才等分類存檔,分別管理。尤其要對民間文藝傳承人進行調查和認定,弄清楚其傳承譜系、傳承規模、所掌握和傳承的內容或技藝、傳承人對所傳承項目的創新和發展,不僅要記錄上述所列相關傳承情況,還要記錄、搜集他的作品,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民間藝人及其傳承人作品的失傳。
(二)設立群眾文藝創作獎勵基金
設立畢節地區群眾文藝創作獎勵基金,制定并出臺群眾文藝創作考核及獎勵的激勵措施,針對群眾文藝創作型人才,設立群眾文藝創作獎,每年召開文藝創作研討會,評選年度最佳文藝作品,以召開頒獎大會的形式,對其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并對參賽國家、省的獲獎作品進行獎勵,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促進群眾文藝創作不斷躍上新臺階。同時,結合國家和省以及地區對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扶持政策,對那些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的民間藝人給予一筆人才保障資金,為從事民間文藝創作的藝人提供一定的生活補貼。
(三)多措并舉培養群眾文藝人才
群眾文藝創作重在培養人才,培養一大批年輕群眾文藝工作者,特別是培養群眾各文藝門類的民間優秀人才,是繁榮畢節地區群眾文藝創作實力、提升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現實需要。一是以培訓為主導,加快全民文化藝術普及。依靠文化志愿者隊伍,招募一批文藝骨干任指導老師,言傳身教,免費提供專業技能培訓服務。設立音樂、舞蹈、曲藝、美術、書法、攝影、文學等專業,面向鄉鎮、街道、社區招生,鼓勵學員們向專業化、職業化發展。二是以學校為平臺,建立培訓輔導基地。采取文化館輔導干部不定時的定點輔導和個別集中輔導方式,對文藝骨干進行藝術培養。三是以賽事為載體,選擇優秀人才。每年定期舉辦攝影、美術、舞蹈、聲樂等大賽和展覽,以賽事的方式發掘選拔優秀人才,以各種展覽的方式推出美術和攝影方面的人才。
(四)加強原創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
堅持以人為本,弘揚核心價值觀和時代主旋律,反映畢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當下群眾文藝作品創作的主題。一是規劃落實原創。建議制定原創群眾文藝作品的創作規劃,通過規劃確定年度創作任務,以實施項目帶動創作,爭取國家藝術基金扶持資金。二是政策激勵原創。文化主管部門要擬定一整套具有科學性、藝術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創文藝作品評獎辦法,對在全國、省、地區有影響原創文藝作品實行獎勵,以調動和保護其原創的積極性。三是主題引領原創。策劃、儲備、打磨、創作一批更多具有畢節地方元素,反映中國夢等時代主旋律的原創性文藝作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畢節地區群眾文藝創作的發展和繁榮。
(五)以人為本創新群眾文藝活動
充分利用各級文化館舞蹈排練廳、書畫創作室、音樂室、攝影創作室等場地,免費向團隊開放,為群眾文藝工作者搭建創作、培訓、服務的平臺;充分挖掘資源,精心打造畢節地區群眾文藝的新高地,使之成為“文藝創作的催生之家、文藝人才的培訓之家、文藝成果的展示之家”。
總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以傳承和發展畢節地區悠久歷史文化、創新本土特色文化為己任,挖潛、鼓勵、扶持優秀文藝作品和文藝人才,才能發展壯大群眾文藝創作隊伍,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具有歷史價值和原創生命力的優秀文藝作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