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紅
摘 要:任務型教學應強調對語言規律的探討,教學過程中能促使學生想說、樂說、會說,充分用語言去交流,在交流中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學中讓學生帶著任務從具體的活動交流中認知、感悟知識,從而極大激發和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關鍵詞: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教學法是國家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中大力提倡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交流與合作等形式,實現任務所要達到的目標,并從中感受成功。這是一種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即“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其核心思想是模擬人們現實生活中運用語言所從事的各種活動,把學習語言與實際運用有機結合在一起,為學生提供了最為具體、廣泛的實踐空間。
一、任務型教學的原則
活動的真實性原則:即所設計的情景要引領學生完成任務,學會用英語做事情。要達到這一目的,必然要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對其有真實、具體的感悟,并切實參與到活動中來。缺少了真實,任務也將是紙上談兵,毫無實用價值。活動要富有挑戰性,同時又不乏趣味性。活動重在參與,而參與的原動力來自活動本身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對學生有吸引力;學生參與進來后能否收到預期的效果,那就要看學生在整個活動中的表現如何,而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任務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活躍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從而積極、有效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精心設計任務,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任務型教學就是把課堂活動化為各種各樣的活動任務,以任務為核心來進行教學。所以,任務設計的質量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也意味著給活動的設計者——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除了具備自身應有的專業知識之外,必須明確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心理特征;對于不同水平學生在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以此為前提來精心設計好每一項任務。如我在教學有關where引導的定語從句的過程中,根據本單元教學重點,我事先給學生留好課外作業,讓他們用圖片或文字標記好,如果自己出去渡假會選擇什么樣的地方。在課堂上,我又用大屏幕展示出學生平時喜聞樂見的人物像楊冪、趙本山、劉翔等,標明他們喜歡去渡假的地方。在學生興沖沖的議論聲中我接著問:“Where would you like to go on your vacation?”。這一任務的提出,一下子把所有學生的參與意識都調動了起來,他們紛紛舉手闡明或與同伴分享他們的觀點。課堂氣憤異常活躍。從知識學習的角度,這一任務也把學生的思維直接引入本單元重點.
2、用心執行任務,切實使學生“在做中學”
社會互動理論強調人的學習和發展發生在他們與其他人的交流互動中。學生要掌握英語這一門語言,主要應該讓他們有充分的空間去交流,進而用英語去做事情,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執行任務階段應被視為任務型教學的核心。任務的執行是否切實有效是一堂課能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根本所在。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鼓勵他們大膽實踐語言,不拘謹、不畏懼,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要通過適時給學生以引領、點撥,使學生的整個活動不散、不亂,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另外,教師還要善于從宏觀上把握學生在各個小階段上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易出錯的知識點,對它們的講解要遵循語言學習的特點,應該在不斷對正確語言表達的反復訓練及實際運用中,自然而然地上升為正確的表達即可,忌靠反復講解知識點來糾錯;還要多鼓勵他們:“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because everyone makes mistakes.”在幫學生認知目標語言點的前提下,放手學生之間的互動。忌教師引領過多,師生互動充斥整個課堂,影響學生的參與面和積極性。例如,在執行講解以上知識板快的任務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引領學生深度領悟本單元的語言要點,我在黑板上用卷軸垂下幾家旅游公司在十一黃金周期間掛出的條幅圖標。然后,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小組出一名同學任本公司職員,負責向其他學生,即要外出旅行的人們介紹他們公司的旅游景點。學生稍做準備后,很快就有幾個小組活躍起來,繼而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來,有個別英語學習基礎差、平時很少主動提問或回答問題的學生還急切而又有幾分羞澀地問其他同學哪個句子用英語該怎樣表達,負責介紹的學生也完全消除了平時怕麻煩、不太負責的負面心理,盡力去告訴對方。我當時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頭。從活動本身的進展情況看,學生也從我引導的旅游地點的人文、景觀、氣候,逐步延伸到了交通、飲食、娛樂等方面。尤其是飲食部分,一經有學生提及,我馬上用大屏幕展示了當前有關食品安全問題的一些圖片及相關地區資料。學生對當前熱點更是表現得異常關注,紛紛針對“food safety”來倡導綠色、安全。并極力推薦自己公司所去旅游地點如何具備這一特征。整堂課的氣憤達到了高潮。可謂是融學習知識、實踐語言、創新思維及思想教育于一體,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學”。
3、展示成果,延伸發展任務
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應當使學生在結束活動時產生成就感,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因此,活動既要有其自身顯著的結果,又要在此基礎上有延伸、有發展。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活動產生長遠、積極的影響。這也是任務型教學法的目的意義所在。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每一次活動中受到激勵,從而學習、積累更多的經驗。我在完成以上任務后,先充分肯定了學生在活動中的精彩表現,然后告訴他們:Through advocacy peer to enhance their visibility, not positive management view.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amage area blindly evasive attitude,also should not be aspiring young long-term plan.接著,我出示了從網上下載的針對環境破壞問題影響了地區旅游業發展的錄像資料,問: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bout it?鼓勵引導學生認識到“Start from the little things around us to protect environment,save energy.”志愿清理身邊環境衛生,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很快,像“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 ”;“Ill help the people who are in danger ; Ill help the kids with their schoolwork.這些內容即以本單元的知識為鋪墊,又巧妙鏈接延伸到了下一單元知識的學習當中。我把學生的金點子、好做法有代表性地展示到大屏幕上,讓學生在幫助糾正個別表達有誤的句子之后,共同分享這些好的觀點與做法。課后,將他們的金點子在學校宣傳欄上配以圖片展出,在校報上發表。這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促進了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
總之,廣大英語教師既要在教學中大膽實踐,又要在摸索中不斷探索、總結、創新,使任務型教學法能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最終體現素質教育的真正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