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會
摘 要: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情報中心,是學校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但是面對師生需求的復雜性,高中圖書館工作暴露出諸多問題,正基于此,文章以科學發展觀和高中圖書館的和諧統一為切入點,探討了用科學發展觀統領高中圖書館服務理念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如何用科學發展觀催生高中圖書館服務理念創新。
關鍵詞:創新 圖書館管理 以人為本
“創新”一詞由美國奧地利著名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在其著名的《經濟發展理論》中最先提出的,他在書中寫道:“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即將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進行新組合并引入生產體系。”
圖書館創新就是要引進新的信息、新的技術、新的管理、新的服務方式等,才能維持圖書館長期有效的創新方法和創新手段,去保證圖書館組織活動的順利進行和穩定發展。
1、理念創新
建立具有創新觀念的圖書館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好的理念不能只是一個口號,特別是在物質高度發達的社會,精神目標是一種自我實現需要的指向目標。
高中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心理特征尚未定型,思想不穩定,在閱讀方面易受社會各種潮流所左右。基于以上特點,如何引導學生喜歡閱讀呢?導讀是圖書館于讀者之間建立的聯系的重要環節,包括新生入學入館教育和文獻檢索課,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利用圖書館正確閱讀;通過各種圖書活動促進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的校園學習風氣。并嘗試通過榜樣示導、書目指導、方法點導、環境誘導等方式,有效的調動和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觀念創新是各種創新之手,只有思想觀念上產生了變革,才會帶來管理方法和技術上的創新。在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中,要有前瞻性和創造性。傳統的圖書館文化主要提倡員工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提倡敬業愛崗和無私奉獻,破除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確立信息和市場經濟的觀念,確立開放性的全方位服務觀,既要開發利用好傳統的信息資源,又要利用信息網絡提供給讀者最大的服務,讓圖書館在知識經濟時代發揮出更多的作用。知識管理要求圖書館建立一種具有創新精神的文化,僅僅任勞任怨是不夠的,要發揮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個人潛力,進而創造一種不斷創新的團隊精神,圖書不僅要建立知識創新的激勵機制,通過一系列獎勵政策促進知識創新,使每位員工在按規則做好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對工作內容進行創新研究,創造條件允許奇思妙想的付諸實施,而且要容忍創新失敗。
創新理念突出個性化和專業化特色。創新理念要求圖書館對自己的地域特色、專業特色、讀者特色進行分析,進而建立一種不同于其他圖書館的獨特的組織創新理念。
2、制度創新
圖書館制度創新是圖書館創新的基礎和保障。它是指基本制度以及內部運行的工作制度和責任制度的創新。制度創新可以進一步調動和發揮圖書館館員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可以使組織及其館員的行為更加合理,從而提高圖書館組織的效率和效益。一方面可以成立由分管圖書工作的教務副主任主抓,制定相關職責,使圖書館工作與教務處其他部門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另一方面加強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隊伍建設。嚴把選拔關,挑選思想品德好、奉獻精神強、業務水平高、管理能力強的館員為負責人,同時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選配方面提出相關要求;把好崗前培訓關,學校每年都要邀請圖書管理部門專家來對圖書館工作人員講課進行崗前培訓,有效地保證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育人思想到位、服務理念到位、業務素質到位,使圖書館每個工作人員明確圖書館服務是一種高層次的知識服務和人性化的文明服務。
3、服務創新
21世紀學校圖書館發展的方向,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人文關懷,提供人性化服務,運用服務思想進行圖書館管理,服務于學生,重新認識圖書館中在學校的地位和作用,重塑當代圖書館工作人員一流的服務思想、服務形象。以學生為本,它對于提升圖書館的整體水平,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潛力,改善圖書館的服務環境,樹立圖書館的嶄新形象,無疑是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為當今圖書館的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和思路。在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社會里,圖書館的硬件設施固然重要,它體現了一個圖書館的技術實力和現代化發展水平,在競爭中即圖書館工作人員與讀者面對面的實實在在的服務。這種服務理念就是指為學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務,從服務環境氛圍、服務設施到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態度,都表達出接納、容納,沒有距離感,使廣大學生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以人為本的根本宗旨就是圖書館工作人員在為學生服務中視學生為上帝,學生的利益高于一切,充分尊重學生個人的自由空間,使學生感覺到服務無所不在,讓圖書館館員的服務關愛無微不至,從而不受任何約束。圖書館人性化服務創新理念。
4、信息資源創新
文獻信息資源是圖書館工作的物質基礎,是圖書館創新的主題。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從根本上說,應取決于社會對文獻信息的現實需求和預期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文獻信息供需結構發生巨大的變化,即一方面給文獻信息的產生、傳遞與利用提供了新的空間和手段,使文獻信息產量劇增,產生途徑及其載體形態、傳遞方式極大地多元化。另一方面用戶需求也呈現多元化、個性化、深層次化的趨勢,這一系列的新變化促使圖書館必須用新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理念對新的挑戰。
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理念創新的根本在于放棄傳統的觀念,樹立適應特定地區文獻信息的需求,將網上浩如煙海的知識有針對性地加工、提煉,使之系統化、有序化,做出自己的特色,打出圖書館自己的品牌。總之,信息資源的創新,要建立在廣泛了解讀者需求的基礎上,讀者需求就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創新的原動力。改變過去的收藏模式,實行開架服務,為學生盡可能提供自由服務的空間,使學生如魚得水,“在知識的海洋里任其自由暢游。建立安詳寧靜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濃厚的人文環境里輕松閱讀,用人性化的服務洗滌久已疲憊的身心,讓思想和靈魂在自由的空間里飛翔。隨著知識的到來,公眾圖書館的形成,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想得到繼續充電的愿望越來越強烈,圖書館的職能作用在學校發展中越來越大。調整各部室與學生的相應時間,節假日不休息,提高圖書館資源利用率。多做一些公益性質的服務活動,為他們開辟綠色學生通道。創造竟讓有序的學習環境。
5、自身創新
開展數字化信息服務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數字化信息需求將會構成今后讀者信息要求的主體。讀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隨意玄選取信息。圖書館在不斷利用現代技術改善其傳統服務項目的同時,也要開展數字化信息服務,以適應現代讀者信息需要。其次,數字化信息資源將會改變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方式,使圖書館信息服務走上現代化之路。最后,數字化信息傳遞的特點使圖書館的資源共享成為可能。數字化信息的交流傳遞不再受時空的限制,使得館與館之間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數據交換,為圖書館之間的合作提供了技術手段。
總之,新世紀環境的變化要求我們在觀念上、制度等各方面不斷的創新,我們為適應這一趨勢,將創新確定為圖書館管理的一項職能。
參考文獻
[1]黃雪珍,新時期高中圖書館服新探析[J],福建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6(2).
[2]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范并思等.信息技術沖擊下的圖書館人文思潮[J],高中圖書館工作.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