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云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公辦高職院校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就必須進行體制上的改革,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應運而生。它是公辦高職院校為解決資金問題,在社會上與企業或是個人合作,共同出資辦學的一種方式。將公辦高職院校轉變為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院校,可以做到將社會資源合理利用,促進高職院校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公辦高職院校 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 法律問題
引言
作為聯合辦學形式的一種,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是由不同的所有制經濟形式聯合參股而構成,使企業或個人參與到高職院校的辦學中,在解決高職院校資金問題的同時,將市場資源與高職院校辦學相融合,增添高職院校辦學力度,推動高職院校更好發展。實施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的高職院校主要通過調整結構和產權主體的混合,來對生產要素配置進行優化,在不同產權主體的相互融合滲透中,產生了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這個新的利益共同體。
一、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面臨的法律背景
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是在擺脫高職院校獨立辦學困境的基礎上,將社會經濟形態與高職院校辦學相結合,通過不同產權主體的多元投資,產生新的產權結構和經濟形式,并在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相互貫通中促進新產權結構的完善。由于我國的混合所有制結構具有多樣性,且具有一定的聯合生產原則和經濟形式,所以根據目前的實踐經驗來看,股份制(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具有不同的所有制經濟形式,是不同所有制經濟形式聯合參股而形成的新型教育模式,其本質就是將產權主體和治理結構進行融合,更加科學、合理的配置生產要素,從而產生新的利益共同體。
在我國《高等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國家可結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對高等教育發展規劃進行制定,并使用多種手段、形式,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還規定,“國家要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等院校實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通過高等教育教學的變革,對高等教育結構和教學資源配置進行優化,保障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高等院校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還提出“作為公益性事業的一種,民辦教育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教學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的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和社會團體、公民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到高等院校辦學中,并依據我國法律規定,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
二、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面臨的法律問題
(一)缺乏相關立法和政策保障
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是一種新型辦學模式,所以還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在法人登記方面,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屬性還未明確,而且公辦高職院校原本為單一的政府投資,但是在引入企業或是個人資本后,收益方式就產生了變革。企業或個人的投資主要是為了有所收益,而教育的本質是公益性,所以如何處理二者的關系成了當前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的關鍵問題。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以規范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所以在公辦高職院校兼并、轉讓、托管等情況時,并沒有對資產進行界定、核算、清算等的細致規定。
(二)產權要素流通受阻
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意味著將所有制產權進行了融合,這就難免會涉及到高職院校的產權要素的流通,這嚴重制約著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發展,使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遇到了瓶頸。而且由于我國的產權交易市場和中介的發展遲緩,導致高職院校產權要素的流動受阻。
三、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面臨的法律策略
(一)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
出臺相關的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指導意見,確保在國家支持和法律指導的情況下,制定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改革的方案,并結合教育屬性、改革方向、運行體系、管理機制等,明確具體原則和規范。并對現有教育法律進行修改,增加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適宜的相關規定。
(二)建立產權保護和流通機制
還要完善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產權的保護和流通制度,明確產權配置結構,借助民辦實體的靈活的運行管理制度,將所有權和經營權進行分離。
(三)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法人治理結構由股東、董事會、監理會、經理等構成,通過權利的實施和制約,實現分工的明確。但是在目前的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還存在著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問題,嚴重影響監督體系的形成。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需將公司法作為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基礎,實施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并借鑒公司法進行管理,最大程度上實現資源的合理化配置。
結語
雖然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將是未來高職院校辦學的一種趨勢,但是在目前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點和不足。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將更多的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吸引到高職院校的辦學中,并結合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實際情況,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以規范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發展。只有這樣還能完善公辦高職院校實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辦學體系,促進高職院校發展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家樞.混合所有制——高職院校產教深度融合的路徑與模式思考[J].職教論壇. 2015
(04).
[2] 王壽斌,劉慧平.混合所有制:高職改革“市場化”探索[J].教育與職業. 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