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朋輝 本報特約記者 徐珍珍 本報記者 吳志偉
美國布萊特巴特新聞網執行主席班農17日在日本東京發表演講,向美國及其盟友發出“必須團結起來遏制中國崛起”的警告。班農曾擔任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首席戰略顧問,據稱曾對特朗普影響巨大,而班農又是以民粹的右翼形象出現,在對華關系上,主張強硬政策。在美國特朗普政府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即將出爐之際,班農再次發出對華強硬聲音,呼應一些媒體事先爆料的報告中對華強硬的措辭。
布萊特巴特新聞網稱,班農17日在美國保守派聯盟參與組織的一場活動上表示,美國及其東亞盟友應該聯合起來,制衡中國“令人恐懼、厚顏無恥和全球性的”野心,他稱,總統特朗普已著手美國的復興計劃。
班農批評美國前幾任政府在遏制中國崛起方面的“無能”。至于遏制之道,班農還是老調重彈,要求解決美國同中國的貿易逆差等問題。班農認為,應對中國的優勢和不斷增長的霸權需要美國及其盟友進入“決策的關鍵期”。他用20世紀國際社會對納粹德國的綏靖主義為例警告說,對中國這樣一個不斷崛起的競爭者采取綏靖政策是危險的。班農還宣稱中國“支配世界”有五大支柱:
控制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產業;推動“一帶一路”倡議;鋪開5G網絡;轉換人民幣與美元的地位;發展金融科技。
《日本時報》稱,班農還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稱作是“特朗普之前的特朗普”,稱贊安倍“為日本注入民族主義精神”,不避諱公開談論重整軍備等“重要議題”,并宣稱在安倍領導下,日本走上“正確道路”,“日本應該把握機會,與美國合作重塑國家尊嚴”。
班農曾經用“經濟民族主義”總結自己的對外政策主張,而特朗普提出“美國優先”,兩人理念有高度契合之處。班農擔任特朗普首席戰略師時,就曾在貿易方面對華發表強硬言辭。離職后,他不僅在美國國內演講,還在世界多地高調亮相,鼓動世界范圍內的民粹主義運動。11月,同樣是在日本東京,班農以一場主題為“打造亞洲民主國家同盟應對中國的影響和威脅”的演講,表達他對中國崛起的警惕。另有美國媒體在11月披露,班農在組建一個“社會福利組織”,并建立“戰爭委員會”推動針對中國的強硬政策。不過,今年9月在中國香港演講時,班農卻說他“從未反華”。
美國Axios網站說,班農堅信,若美國不積極與中國抗爭,中國將崛起成為霸主,并操縱美國。白宮中的批評者認為班農的想法很魯莽,可能引發全球毀滅性貿易戰。
班農的觀點影響了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嗎?英國《金融時報》17日曾爆料,稱特朗普將在報告中指責中國進行“經濟侵略”。不過英國路透社18日援引兩名匿名美國高官的話稱,新戰略基于“美國優先”的政策和意愿,明確指出中國是個競爭者,美國家安全戰略不應被視為企圖遏制中國,而是對中國帶來的挑戰提出一個清晰的看法。美國《華爾街日報》18日還稱,報告將把中國和俄羅斯描述為“修正主義國家”,認為中俄想擾亂現行世界秩序,都“擅長在公開戰爭和國際法邊緣行動”。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班農一直就不是美國政壇主流聲音的代表。他把自己當成“勇士”,與建制精英處于作戰狀態。之前班農在白宮任職時,有很多機會影響特朗普,離開白宮后,他主要通過在媒體上露面、參加各種活動演講對特朗普政府施加影響。作為極右翼勢力的代表,班農的表態對美國實際政策影響不一定很大,但美國的左派、中間派也在經貿等方面積蓄了一些對中國不滿的情緒,現在對華強硬在美國社會有一定基礎。
李海東認為,美國對華強硬政策已在經濟領域鋪展,比如最近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但若美國真要和中國打貿易戰顯然不明智。中美貿易額太高了,兩國在經貿層面高度依賴,若發起貿易戰,付出的代價可能是美國難以估量和無法承受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8日就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作原則性回應說,鑒于美國的重要性,以及中美同為兩個大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一事實,我們希望美國國家安全戰略能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為增進中美戰略互信、共同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至于媒體提到的經貿方面的競爭,大量的事實證明,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的。▲
環球時報2017-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