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星 楊凌彥
[摘要]本文系統分析了政府補助會計準則在定義與范圍、會計核算科目、會計核算方法與財政貼息的變化,并在此基礎上,對修訂準則的可能影響與結果做了合理預期。
[關鍵詞]會計準則;政府補助;修訂準則;會計核算
一、準則修訂背景
2006年的政府補助準則及其應用指南施行至今已過十年時間之久,隨著經濟業務日益復雜,舊準則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例如政府補助與企業經營收入區分不明,籠統的將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人為割裂了政府補助與企業日常經營的相關性,有關財政貼息規定不明等問題都制約了企業的高質量的會計核算,也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因此準則變更勢在必行。2017年5月10日印發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通知,在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范圍內施行。
在市場經濟制度的大背景下,雖然政府不再直接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但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卻越來越多樣化,與企業的聯系也越來越多元化。政府補助準則變化有助于更加準確、客觀的反映企業與政府的業務往來實質,有助于企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二、政府補助新舊準則變化
2017年5月10日印發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通知替代2006年出臺的舊準則。經比較,修訂內容主要如下:
(一)政府補助的定義與范圍
在舊準則的基礎上,新準則增加了對政府補助特征的表述,以便于區分企業從政府取得的經濟資源是政府補助、政府資本性投入還是政府購買服務。新準則對政府補助的特征進行了詳細的表述,以便明確區分政府補助和收入。
政府補助具有下列特征:
1.政府補助是來源于政府的經濟資源
對企業收到的來源于其他機構的補助,有確鑿證據表明政府是補助的實際撥付者,其他機構只是起到代收代付的作用,則該項補助也屬于來源于政府的經濟資源。
2.政府補助是無償的
政府與企業之間雙向、互惠的交易不屬于政府補助。政府以投資者身份向企業投入資本,享有企業相應的所有權,政府與企業之間是投資者與被投資者的關系,屬于互惠交易。政府撥入的投資補助等專項撥款中,國家相關文件要求作為所有者權益進行會計處理的,不屬于本準則規范的政府補助。企業與政府發生交易所取得的收入,如果該交易與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日常經營活動密切相關,且來源于政府的經濟資源是企業商品或服務的對價或者是對價的組成部分,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不適用本準則。
(二)政府補助相關會計科目
新準則允許企業從經濟業務的實質出發,判斷政府補助如何計入損益。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應當計入營業外收支。
(三)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政府補助的無償l生決定了其應當最終計入損益而非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其會計處理有兩種方法:一是總額法,將政府補助全額確認為收益:二是凈額法,將政府補助作為相關成本費用的扣減。
需要注意的是,新準則征求意見稿第十一條提到,在個別情況下,政府補助可以沖減相關成本費用,如政府按芳烴生產企業實際耗用的石腦油數量退還石腦油成本中所含消費稅,應當沖減芳烴生產成本,并重點針對此處理廣泛征求意見。此次印發的修訂準則定稿就把沖減相關資產成本融入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即凈額法。
(四)政府補助的會計處理
新準則對財政貼息的會計處理做了更加詳細的規定,并提供了兩種方法供企業選擇,既不違背國際趨同的原則,也允許企業選擇簡易方法,滿足不同企業的現實需求。同時,對財政貼息的賬務處理與《基本建設財務規則》(財政部第81號令)的相關規定保持一致。
三、預期準則變化的影響
基于以上新舊政策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修訂準則更加強調了實質重于形式的重要原則。同時修訂準則要求企業區分收到的政府補助是否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相關,有助于企業能更加準去核算企業的經營成果。此外修訂政策在影響企業相關會計核算的同時,也將對企業納稅產生影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