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東
重慶的聲音
I Hear the Voices of Chongqing
文+安東
不知不覺間,我在重慶已經有四年了,從剛開始來時的陌生,變成現在猶如家一般的親切。在這段時間里,我發現重慶是一個很特別的城市。我很喜歡旅行,體驗過不同國家的生活方式跟風俗文化,很多國家都留下過我的足跡,當我來到重慶這片熱土,吸引我的便是重慶的聲音。《在路上》的作者凱魯亞克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永遠年輕的是心態,用這樣的心態以全新的方式感受世界,世界便會回饋良多。我感受重慶的方式是從它的聲音開始的。
“老板,二兩小面!”每個清晨,這樣的聲音對于很多重慶人來說并不陌生,伴隨著倒水、打火、蓋鍋、碰碗……這些市井中的獨特聲音,仿佛一部交響曲,叫醒這座城市每一個朦朧的早晨,這是重慶小面專屬的聲音,吸引著每個人的耳朵和味蕾。清晨,小面館里的食客絡繹不絕,“嗤嗤”的吸面聲,碗與碗之間清脆地碰撞,收銀機“叮叮”作響,油辣子在鍋里發出火辣的“滋滋”聲,搗辣椒的“咚咚”聲,敲擊出神秘悠長的節奏……在小面館旁賣糍粑的小推車上,白糯的糍粑正散發出香甜的滋味,“糍粑,熱絡絡的糍粑。”小販推著車熱情地吆喝,聲音響亮綿長,還有街上的那一聲聲“豆漿油條”,各種叫賣聲都充滿了人情味……
而此時的朝天門碼頭,正開啟了它忙碌的一天,裝滿了貨物的游輪在寬敞的江面駛向下一個目的地,直到夜幕降臨,江岸上燈火閃爍,聽游船的汽笛聲由遠及近,又將有一大批新的物資運往重慶。乘坐兩江游的游客,在夜色靡靡中憑欄遠眺,聽江風輕柔拂過面頰,聽浪花溫柔拍打岸邊礁石,看著這樓宇間的五彩之光向江面傾瀉而來,仿佛拂過的江風也帶著甜言蜜語柔軟了整顆心。
在新年到來之際,從各方奔來的人群齊聚在解放碑下,周圍稍有一點空閑的位置都會被圍得水泄不通。解放碑的鐘聲似乎成了重慶人跨年必不可少的天籟,人群齊聚在碑下,一起聆聽新年的一聲鐘響,告別過去的一年,碑下人頭攢動,歡笑聲尖叫聲響徹夜空,大家三五成群,懷揣著對新年的美好期待,像儀式一樣迎接新的一年。
當然,重慶的聲音遠不止如此。從音樂會躥出來的天籟之音,博物館里渾厚的講解聲,市井里的各色叫賣聲,亦或是從身邊躥過的小孩哼著小曲的聲音,校園里的朗朗讀書聲……每一種聲音都代表著重慶的符號,每種聲音都有著重慶的靈魂與風格,這些聲音融入了城市百態和風土人情,音調時而低沉,時而高亢,時而講述別人的故事,時而喃喃自語,這些關于重慶的聲音,需要細細聆聽。而我,樂此不疲。

安東,來自烏克蘭,熱愛旅行,見過不同國家民族的風俗文化,機緣巧合來到重慶,在這一待就是四年,現在在重慶工商大學讀研,對重慶的印象皆源于重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