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部署: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快建設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和國家重要中心城市。
【基層鏡頭】
2017年10月下旬,秋高氣爽,風和日麗。
這些天,重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人員王武的心情就和這秋日陽光一樣,暖意融融。
“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意義,這讓我對工作更加充滿信心。”王武說。
王武的主要工作就是帶領團隊從事京東方新產品和技術的研發。
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王武有幸當面聆聽總書記的講話。從那時起,王武就時刻銘記著總書記的諄諄囑托,在工作中銳意進取。
“2016年初總書記來視察時,公司的高世代線生產小尺寸屏幕項目才剛剛開始掩膜版設計。”王武說,“到了2016年底,該項目已正式進入量產階段,被部分一線品牌手機采用。”
“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強技術研發及產品創新,并在新產品和新技術開發以及專利申請方面持續突破。”王武激動地說,如今公司的不少核心技術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和重慶京東方一樣,在著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以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過程中,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新興企業和知名品牌正在重慶涌現,一批以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力、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產業集群正在成為重慶經濟的新增長點。
戰略部署:著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強人民當家作主制度保障,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
【基層鏡頭】
2017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成立之后的“第一槌”,在重慶市江北區石子山體育公園敲響。
在這里,第五巡回法庭對一起合同糾紛案件進行了審理。
庭審現場,第五巡回法庭轄區內的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以及當地群眾代表共50余人旁聽了庭審。
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緣何設在重慶?這與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的積極履職密切相關。
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重慶代表團30多名代表聯名提出了《關于請求在重慶設置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建議》。最高人民法院對此積極回應,最終推動第五巡回法庭在重慶落地。
不僅僅是設立巡回法庭。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的過程中,全市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緊扣重慶改革發展需要和民生需求,積極履職、銳意進言,有力促進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戰略部署:著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定文化自信,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基層鏡頭】
2017年10月23日,九龍坡區走馬小學。
民間故事社團活動室內,重慶市優秀民間文藝家朱偉正繪聲繪色地講述走馬民間故事:“古時候,在走馬鎮有個老頭,在路邊撿到一包沉甸甸的銀子……”
面前,幾十個孩子正津津有味地聆聽。
講完一個故事,朱偉又擠出一些時間,讓孩子們圍繞故事展開討論。
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開始分享心得體會……
在朱偉看來,當地優秀傳統文化就這樣在孩子們的心間生了根。
“去年,我加入了民間故事社團,不久前還參加了紅巖少年讀書活動,講了《走馬崗》《識相》等走馬民間故事。”走馬小學五年級二班學生高潺潺說。
“走馬鎮地處九龍坡和江津、璧山交界處,是成渝古驛道必經之地,悠久的歷史積累下了不少‘龍門陣——口耳相傳之間,民間故事就延續了下來。”走馬小學校長何忠勇說,“這些民間故事蘊含著勞動人民無限的智慧和豐富的人文訊息,是珍貴的文化資源。”
2006年,走馬鎮民間故事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不僅是走馬小學,在全市,繼承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戰略部署: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基層鏡頭】
有那么一段時間,一到夜里,南岸區東路社區7小區的街道就會被各種攤點占滿。
等這些攤點收攤之后,街面上就只剩下滿地垃圾,一片狼藉。
7小區屬于老舊開放式小區,因為長期沒有物管,附近的小攤販常常涌入小區內隨意擺攤設點,導致當地“臟亂差”。
這也成了當地居民張婆婆和街坊們的一塊心病。
近些日子,張婆婆驚喜地發現:臟亂差現象不見了。
張婆婆一打聽才知道,這是南岸區實施“三事分流”工作法的成效。
所謂“三事分流”,即:政府管理的事項及公共服務等“大事”,由政府部門負責解決;村(居)委會管理的公共事項及公益服務等“小事”,由村(社區)“兩委”牽頭,社區自治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區單位共同協商解決;而涉及村(居)民個人事務和市場服務的“私事”,則由群眾自行解決或尋求市場服務。
在進入“三事分流”程序之后,7小區的亂擺攤問題很快獲得了解決——由相關部門進行街面整治,由小區選出業主代表與商家溝通,最終解決了臟亂差問題。
如今,在南岸區,通過創新“三事分流”工作法,無論是大事、小事,還是私事,都能有效得到解決。
“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總結現有經驗,以十九大精神為引領,進一步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新方法。”南岸區政法委綜治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南岸區在社區治理創新上,積極探索“三事分流”工作法,充分發揮了居民主體責任和主體作用,培養了居民主體意識。endprint
戰略部署:著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基層鏡頭】
2017年5月,合川區三廟鎮總河長胡世才促成了一件大事。
胡世才找到合川境內的二郎、燕窩、古樓、龍鳳以及相鄰的四川省武勝縣的萬隆、清平等鄉鎮的負責人,一起簽訂了7個鄉鎮聯合共治南溪河的協議。
作為區級河流三廟河、南溪河三廟段的河長,胡世才上任后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治理南溪河。
南溪河全長92公里,雖然算不上大河,卻流經川渝7鄉鎮后匯入嘉陵江,是一條地跨川渝兩地的“省際河”。“以前,鎮里也在南溪河三廟段水體治理上下了不少功夫,卻因為沒有上下游協同治理,治標難治本。”
胡世才成為河長后,左思右想,覺得還得做“聯動”的文章,于是,這就有了7鄉鎮的“公約”和一系列協同制度。
“按照協議協作治河,河長制是關鍵抓手。”如今,作為一項全新的工作, “河長制”已經成為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的“規定動作”,對跨區縣和跨界河流、水庫進行全流域聯動共治。在河長們推動下,河庫普查和清河行動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戰略部署:要著力破除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扎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緊密結合我市實際,創造性落實好黨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抓好國家賦予的各項改革試點。強化戰略導向、問題導向、民生導向,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統籌推進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領域各項改革,提高改革精準度,擴大改革受益面。
【基層鏡頭】
2017年9月23日,兩江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一場以“練本領、強素質、爭能手、比貢獻”為主題的業務技能競賽正在展開。
參賽選手唐靜正從容地站在服務窗口后面,微笑著為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送去“一站式”服務。
“叮叮叮——”一陣鐘聲響起,比賽結束了。
計時器上顯示,唐靜完成不動產登記相關服務僅用時5分鐘,其優異表現得到了22名評委和其他選手的一致喝彩。
“這次業務技能競賽共有60多名職工參加,目的是深化行政審批改革所強調的服務觀念,提升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唐靜興高采烈地說。
不動產登記是當前重慶市“放管服”改革重點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兩江新區房產登記交易主體持續增長,不動產登記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顯得越發重要。
此次業務技能競賽,正是對他們業務能力的一次檢驗。
2017年以來,兩江新區不動產登記中心在落實簡政放權“規定動作”的同時,還推出了一系列“自選動作”,將房產登記受理流程從之前的7個流程、13個步驟,簡化為2個流程、5個步驟,通過實現“開票、繳費、發證”三崗合一,讓辦事群眾5分鐘之內即可完成登記辦理。
在全市,隨著“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入,巨大的市場活力也正在被逐漸釋放。
戰略部署:著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市。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切實把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基層鏡頭】
2017年8月的一天,秀山縣鐘靈鎮馬路村。
時值盛夏,村民老鄒心里卻拂過一陣清涼。
因為這天,縣城公證處的干部們專程給老鄒上門服務來了。
前不久,老鄒的父親去世,留下了一筆遺產。可是,辦理遺產繼承手續,卻讓因公致殘、癱瘓在家的老鄒犯了難:自己床都不能下,哪有能力到縣城公證處辦手續?
幸好,秀山縣公證處了解到老鄒情況后,當即指派公證員前往老鄒家中,為老鄒辦理了繼承權和委托書公證,解決了當事人的及時之需。
“你把手伸出來,在這里簽個名,簽完后按個手印就可以了。”來到鄒家,公證處辦事員坐在老鄒旁邊,一步一步引導老鄒辦妥了遺產申請手續。
“以后有什么法律公證方面的難題,可以隨時聯系我,我會及時到你家來處理。”臨走時,公證員反復叮囑老鄒。
公證服務形式的改變,僅僅是秀山縣扎實推進“法治秀山”“平安秀山”建設的其中一環。近年來,秀山縣構建齊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在糾紛調解、社區矯正、法律援助、公證服務等方面,著力打造社會治理法治化升級版,堅持司法創新,推進真情惠民,讓“公正司法”和“司法為民”聚合起司法行政的強大正能量。
戰略部署: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基層鏡頭】
2017年,金秋十月,秋高氣爽。
巴南區木洞鎮村民老李,正站在自家屋門口,左手拿著一疊錢,右手扒拉著鈔票的一角,認真地點著手中的鈔票,舉手投足間滿是喜悅。
這些錢,是村里個別村干部向他“吃拿卡要”索要的“紅包”。如今,涉事村干部已經被處理,老李的“紅包”原封不動地退了回來。
“錢雖然不多,卻都是我們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啊!多虧了黨組織打亮的‘探照燈,讓我們群眾的利益得到了實實在在的保障。”老李念叨著。
老李口中的“探照燈”,說的是巴南區木洞鎮巡察組。
2017年以來,木洞鎮巡察領導小組以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及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作為巡察工作重點,先后對全鎮17個村居黨組織進行了巡察監督,相繼發現當地極少數村干部“賺取”強農惠農、民政救濟資金等違法違紀問題。
同時,木洞鎮黨委通過聽取被巡察單位黨組織有關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專題匯報,組織查閱有關文件、賬冊、會議記錄等資料,采取“一對一”談話、進行專項審計與實地走訪等方式,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梳理可疑問題線索。通過這樣的巡察,促使被巡察單位切實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及時發現和解決了干部隊伍中的違紀違法、作風不實、履職不到位等問題,有力推動了木洞鎮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