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建琴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注重的不僅僅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需要通過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使學生能夠提升自己的綜合語文素質。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之中,幫助學生們提高其閱讀量的積累對于他們的理解能力亦或者是精神境界都是有十分巨大的幫助的,而且還可以為其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深挖教材;激發興趣;優化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蘊含著豐厚的閱讀資源,都是經過專家的認真研究選編的,認真學習它們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意識,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閱讀教學現階段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所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整體品質提升的關鍵。我認為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關鍵,這樣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結合我自身的小學閱讀教學經驗,對促進小學生快樂閱讀提出以下策略:
一、深挖教材,巧設問題情景
目前小學課程傳授的是簡單的漢字以及偏旁部首相關的知識,小學生的漢字識別能力有限,所以語文閱讀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他們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但是,小學生普遍有著自強不息的精神,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更加渴望獲取知識,同時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所面臨的困難,但是有些問題,已經超出了小學生的能力范圍,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正確的引導學生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培養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小學課本中《驚弓之鳥》這個故事,首先將文章通讀一遍,了解故事的大概內容,捋順文章故事的發展脈絡。再將文章分為幾大部分,每個部分都仔細閱讀,理解,分析,了解故事的主人公更羸與魏王之間的人物關系。小學文章有一個特點,就是人物采取對話的方式促進劇情發展,所以分角色朗讀也是學習課本的基本方式之一,小學生將自己代入到相應的角色中,體會當時的環境氛圍,從而感受更羸的智慧,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說出自己心目中的晏子是什么形象。最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總結人物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小學語文課程時,將需要學生去理解的內容轉換成問題,讓學生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可以有效的培養孩子們的分析能力,這才能體現出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成果。
二、善用游戲,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在枯燥的學習氛圍中會對書本上的知識產生厭倦,所以,為了提高小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經常組織開展各種課外運動。在教學課堂上學生才是主要角色,只有讓學生對書本上的知識感興趣,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讓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學生們可以踴躍的發言。通過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讓學生自主的去學習知識,而不是教師一味的被動灌輸,這樣才能將語文閱讀這項學業學好。例如在講《打電話》這一課的時候,由于是相聲形式的文章,其中的兩個角色甲和乙,她分別讓男生和女生來飾演,讀過一遍之后,互相交換角色接著讀,這一堂課,所有的學生都很認真,連平時好動的幾位學生也跟著學習。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的首要目標就是要激發學生對閱讀文章的興趣,組織相關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們在游戲中學到相關的知識,并且將課堂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孩子們在課余的時間也會主動的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教師傳授知識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對于課外時間也可以充分的利用起來,教師可以通過和家長溝通,組織野外郊游活動,領著學生走出校門,體驗大自然的美好,為學生提供更開闊的視野,學會基本的道德行為規范。教師還可以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視頻,比如講述中國成語故事的動畫片,根據格林童話改編的小視頻,這些都可以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教師還可以建議家長領著學生在課外時間去參觀科技館,體驗各種科技成果,探索存在的科學奧秘,這樣的學生知識面不僅僅局限于書本。教育部門應該加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教師為學生們指明前進的方向,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鼓勵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只有讓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才能夠更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三、發揮引導作用,創設閱讀氛圍
學生在學習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在課堂上傳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加強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的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去閱讀各種自己感興趣的課外讀物。為了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可以將課本上的文章的各種角色分配給學生,教師作為旁白為學生創建一個故事氛圍,引導學生將自己帶入角色,從角色本身的角度出發,同時帶著自己心中的問題去閱讀文章,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讓學生的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同時讓學生從更深的層次去理解文章內容,有助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四、優化閱讀教材,合理應用教學資源
課內外的閱讀資料有很多,教師在選擇閱讀教材時,不但要保證故事內容對學生有吸引力,同時也要在故事中隱藏一些寓意。例如,小學課本中的《將相和》,講述了藺相如的幾件事,其中藺相如的智慧以及對待別人的寬容,廉頗的勇武以及知錯就改的態度,這都是小學生學習的目標。閱讀這些課文,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學到教材中所隱藏的思想道德教育。此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課外興趣閱讀習慣,教師適當的推薦一些趣味性高的閱讀資料,這些課外讀物也要具備一些深層含義,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設備,將課文以視頻的形式展示到學生面前,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決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們方法正確,持之以恒,不斷訓練,就一定能提高。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理解訓練中,我們只有教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曉宜.簡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預習思路[J].新課程學習(上).2015(01)
[2]山永明.對新課程理念下閱讀教學的認識與思考[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2(10)
[3]王月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探討[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