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這一會議是中國每年政治經濟工作的重頭戲,是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長期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重要標志。這個世界的執政黨中大概只有中共每年都專門召開經濟工作會議,統一全黨全國的思想,給國家的經濟工作注入強勁動力和科學指導。
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如期而來,由于它是十九大之后的第一次,意義尤為重大。
當今世界的競爭,經濟是重點。中國在政治上受到西方的排斥,軍事實力仍未進入一流,但是中國的國家競爭力不斷提升,經濟的蓬勃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經濟的強勁上升勢頭提供了中國各項事業進步的動力,增強了中國在國際關系中的吸引力和發言權,同時也支持了外部世界對中國未來的正面預期。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這個國家下一步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它將使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更加明確、穩定,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而且繪制方法不會改來改去。
中國經濟幾乎是在西方輿論一片批評聲中發展壯大起來的,中西社會的政治體制不同,經濟動力機制存在差異,評價體系也很難完全對應。不過,發展情況的優劣還是很容易一眼看出來的。
今后世界經濟發展的參照系還會主要由中國和西方來塑造,中國能否贏得經濟發展競爭,以下一些情況將被視作最為重要。
第一,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現在體量巨大,繼續維持過去那樣的高速增長已不現實。那么中國增速的底線應當在哪里呢?至少在未來相當長時間里,中國經濟的增速應當高于西方的增速,而且實際經濟增量要一直高于美國經濟的實際
增量。這個要求不低,以今天中美兩國經濟規模來說,美國如果增長3%,中國就需增長5%,實際經濟增量才是一樣的。
第二,中國要有能力在新興高科技領域和重點國防領域加快發展,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中國綜合實力的成長要快 于GDP的成長,這將保證中國越來越有力量應對重大挑戰,中國的國家能力不僅與自己相比往前走,而且橫著比走得更快。
第三,中國經濟發展要更加貼近民生,確保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速度高居世界各國的前列。中國這些年高度重視公平與效率在經濟發展中的平衡,不忘社會主義制度的初心,這方面做的比絕大多數國家都好,這點需要不斷保持和進一步優化。
第四,中國要有能力不被突然出現的意外危機沖倒,我們對風險防范能力的建設必須是大國中最強的。中國這幾年不斷強調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今年的經濟工作會議還把防范重大風險放在今后三年三大攻堅戰的首位,反映了決策層的清醒和冷靜。
上述這些大概都屬于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必須指出,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全黨和全國堅定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政治和經濟杠桿能夠得到更加堅定、準確地運用,使得我們更有能力調控經濟工作,不斷修正具體目標,實現經濟發展的最佳效果。
有黨的堅強領導,中國經濟的每一個問題都會得到認真對待,同時也不會有一個問題是這個國家無法克服、必然導致顛覆性后果的。中國全社會如此努力,黨和政府如此勤奮、負責,國家的發展潛力如此廣闊,我們沒有理由不成為這個世界上長期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我們需要自信、自勉、自強。▲
環球時報2017-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