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忠琴
邱老先生的嘗試教育理論指出:讓學生在嘗試中學習,在嘗試中成功。嘗試教育強調的是學生的學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自2008年翠屏區開展嘗試教育教學實踐以來,全鄉教師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方面已也取得了可喜成績,各合作社各位教師相繼摸索出一些課堂教學模式。我也一直在不斷的研究,不斷地嘗試,想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經過幾年的研究和實驗,我總結出“三學兩反”的課堂教學模式,三學是指:獨學,群學,對學;兩反是指:反饋,反思。模式中還有不成熟的地方,說出來大家一起探究。
一、獨學
1.獨立自學,教材新知(根據獨學提示),完成相應的知識的梳理,提出不懂的問題。(概念課)
2.獨立完成嘗試練習。(例題教學課)
3.獨立完成知識的系統歸納。(復習課)
4.獨立完成基礎練習。(練習課)
獨學環節主要采用了嘗試教學法,在進行本節課的知識的傳授前。讓學生嘗試著完成相應的任務。邱老的嘗試教學法的本質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獨學主要是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葉圣陶先生說過:“一個人有自學的能力和習慣將一輩子讀書,一輩子受用。”這也是為了實現教學中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二、群學
群學主要包括小組合作交流和全班集中展示。實際上是師生共同協作,共同探究的教學方式。
(一)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交流:主要是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大教育家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們師”。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同伴之間平等的交流,互相學習的過程。為更多的孩子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更有助于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2.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好壞的關鍵在于學習小組的成立及評價。
(1)合作小組建立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人員5-6人。如何分組就非常重要了。我們采用的方式是:全班選擇班干部,班干部聘任組長,組長確定后,由組長與組員之間互相選擇。每次組建小組時,我們會把全班學生按相同層次分成6人一堆(人數根據所分的組數確定),男女兼顧,把全班分成幾堆,每次抽簽確定誰先選組員,或者誰先選組長。這樣通過互相選拔,組成的小組,組長無怨言,組員愿意為小組努力。
(2)小組過程管理采用積分制。包括學習任務、行為習慣等各方面的管理。我們都提前詳細草擬加減分的方案,再交給班干部和小組長審核后再使用這些方案對小組進行積分管理。這樣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也有助于培養學生民主管理意識和提高學生自我們管理的能力。我們除了采用積分制,每個組由組員輪流記載改組學生的表現(優秀的表現或需要改進的表現)。周五中午時召開班干部會對各組積分進行統計;各小組召開小組總結會,在組內開展批評與自我們批評,并對小組的本周表現作總結并對下一周的工作安排。每周五利用下午第三節課召開周評會.對本周工作進行總結、表彰、并提出希望。在周評會中由學生輪主持,各小組每周輪流派組員上臺總結本組的情況和對下周提出希望,然后由班干部進行總結,再由班長宣布本周每組每位同學的得分,最后在由我們對本周的工作進行總結和對下周工作提出希望。這樣一起下來所有的學生都有上臺展示的機會。
(3)對于小組合作的激勵機制:采用過程積分,每周一評,每月一評,每期一評,每學年一總評。對優秀小組、優秀個人、優秀小老師通過頒發學習用品,獎狀,喜報,或給家長發一條表揚孩子的短信,打一個報喜的電話等方式進行激勵。上學期總評達到一定積分發給學生紅包;學年總評達到一定積分發給心愿卡(對孩子的心愿有一個要求在父母能力范圍內,所有要的經費不能太多),讓家長滿足孩子的愿望。
(二)全班展示交流
1.展示交流是體驗課堂最核心的環節;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最有效手段,就是搭建一個能展示學生自我探究成果的平臺,是通過交流達到認知,學生真正變成課堂的主人。
全班展示交流中,點評交流情況時,老師不要代替學生點評,點評時對知識上講解、展示者的表現、語言表達等各方面進行點評。展示貴在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問題的交流,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適當拓展、延伸,生成。通過展示交流可以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課堂展示時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許學生想老師質疑、提意見,允許學生向其他學生提問。
2.全班展示交流中要正確定位,教師是導演,是組織者,是指導者;學生是演員.老師又是傾聽者,判斷者。
通過全班展示交流能夠讓學生體驗到作為課堂主人翁的愉悅和激情,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創造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在一種競爭的氛圍中勇于表現自我,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最終目標。
三、對學
所謂對學實際上就是一對一式的兵教兵。
1.一對一的兵教兵的方式很多,有強兵教弱兵,強兵精強兵,弱兵助弱兵。所有老師都喜歡用“強兵教弱兵”,洋思中學也是采用“強兵教弱兵”。強兵教弱兵這樣讓優生有事做,讓后進生有進步;但你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強兵講解的聲音越來越高,弱兵卻一臉的無辜還是摸不著頭腦。所以僅僅采用強兵教弱兵啟發不著強兵的學習興趣,對強兵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這時可以配以組內強兵精強兵、弱兵助弱兵,強兵一起探究思考題或綜合性的問題,弱兵一起研究基礎性的題,因為強兵與強兵之間、弱兵與弱兵之間的最近發展區更近,互助之間的啟發更有作用,效果會更好。
2.一對一式兵教兵的效果好壞關鍵在于組織和管理,因此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適度性原則。實施兵教兵要控制頻度和時間的長度。時間多了可能會浪費,時間少了可能對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刻。要根班上的具體情況確定合適的度,做到恰到好處。
(2)適時性原則。如新授課突破難點時、練習課、試卷評講前、或一天的學習結束時都是兵教兵的有利時機。特別是在試卷講評課中或練習講評課中利用兵教兵可以解決試卷或練習中三分之二的題目,教師評講時就可以做到詳略得當,突破難點,節約時間,就會大大的提高練習課和試卷評講課的效率。
(3)激勵性原則。每組內培養一些得力的小老師和小組長,讓他們在班級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其次要保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多表揚,多鼓勵,對各小組的開展情況要進行加分,并采用形式多樣的獎勵。
無獨有偶,美國教育專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學生通過聽講能記住學習內容的5%,學生通過閱讀能記住學習內容的10%,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音像資料能記住學習內容的20%,學生通過老師的演示能記住學習內容的30%,學生通過討論能記住學習內容的50%,學生通過實踐能記住學習內容的75%,學生通過教授給其他人能記住學習內容的90%。
可見記住所學知識最好的方法是當小老師,實施一對一式的兵教兵對學方式,不僅使成績好的同學加深鞏固所學的知識,也幫助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還可以減輕教師負擔,可謂一舉三得。
四、反饋
1.反饋實際就是反饋練習,也就是課堂結束前,通過反饋練習,從而了解學生當堂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2.反饋練習的設計應緊緊圍繞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反饋練習的設計要有層次性,既要讓學困生找到自信,又要讓優等生得到滿足;反饋練習的設計還要有典型性,反饋練習題要典型精煉,不在乎多,而在于典型,在于精。
3.反饋練習題主要包括理解概念型,鞏固知識型,運用知識型,突破難點型,暴露問題型。
總之,反饋練習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檢測和衡量課堂教學效率的一把尺子。
五、反思
反思實際是每節課、每天、每周課堂教學結束前師生對知識歸納、提升、總結規律、查漏補缺,為達到拓展與深化知識的目的。
《數學課程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學生能“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由此可見,學習是反思的,沒有反思的學習不可能深刻。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更是反思性學習的促進者。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創造反思條件和各種教學途徑,采取適當的策略,引導學生自覺反思。
孔子曰:“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自我們反思是一種思維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學習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方法。古人說的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師生在反思中進步,在反思中成長。
總之,小學數學三學兩反小組合作嘗試教學模式主要是通過獨學、群學、對學、反饋、反思等環節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而養成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動手實踐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