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初中語文對于初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工作者希望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式,達到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對于初中生良好的文學素養以及實踐能力都有著嚴格要求的必修學科,意在通過良好的教學傳承,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及實踐能力。本文通過對于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的研究,為高效初中語文課堂的構建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新課標;背景;初中生;語文教學;高效課堂
一、引言
近些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態度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在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的前提下,幫助學生端正自己對于語文學習的態度,從而發現自身的問題,為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正如相關教育工作者指出,初中語文作為一門必修的學科,在不斷的發展當中逐漸出現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相符的現象,使得語文魅力的展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約,因此對于高效語文課堂構建策略進行全面的研究應該是一項具有普遍現實意義的工作。
二、目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出發,可以發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受教學模式和教學進度的限制,教師往往把自身當作課堂的主體,使得學生不具備良好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接受知識等能力都相當低下,課堂教學效率無法得到保障,這種問題的存在制約著初中語文的進一步發展;其次,學生的聽課效率相當低下,尤其是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太過于隨意,少數學生把握著課堂的主體,課堂討論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學生缺乏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解決問題以及創新能力都不能得到提高,文學素養嚴重缺乏,制約著學生的長遠發展。
三、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手段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老師的積極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性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在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的經驗中,競賽法的應用和電教手段的應用都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
(一)競賽法的應用
許多的教學成功案例都證明了,課堂教學引入競賽機制,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形成良性的互動,小組成員之間彼此幫助,互相探討,整個小組之間的關系是積極正向、互蒙其利的。在競賽的機制下,學生由以前被動接受填鴨式教學的方式開始向積極主動并采用主導姿態的方式轉變。他們在競爭的機制下,會激發無限的學習潛能,“小組合作競賽”巧妙地關注了學生的差異性,使得每位同學都能獲得成就感。
實踐證明,競賽法這樣的分組方式增加了組內成員合作的多樣性,也有利于開展小組間的學習競賽。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競賽法這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這種良性的競爭模式的引入,不僅有利于教師實現教學身份的轉變,加強引導學習作用,也促進了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身份轉變,變被動接受為積極主動學習。在這樣的情況下,可見競爭法的引入是對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大貢獻。
(二)電教手段在初中語文中的應用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形成老師教學得不到學生有效反應的情況,這樣單方面的知識傳授是不利于整個教學的發展的。沒有學生的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電教手段就改變了學生對于初中學習沒有興趣的情況。由于電教手段自身的特殊性,能夠將畫面、聲音、符號、影像多種方式相結合,形成一個豐富的教學過程,就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興趣提升的基礎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必然能夠得到提升。
首先,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解決了語言文字抽象、模糊給學生學習帶來的困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由于人個性的差異,相同的語言文字在不同人的頭腦中建構的意象不同,對它的理解也會存在差異,這就造成學生學習語文的困難,也是傳統教學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之一。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出示清晰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充分感知,準確理解,就可以大大提高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如在教學《蘇州園林》時,學生們邊欣賞園林美景邊聆聽課文范讀,耳聞目睹,好似是“游”了一番蘇州園林。這一遍下來園林的美妙不用多說也明白了八九分,再看課文已是一目了然。
其次,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創設良好的情境,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特別是多媒體直觀性、形象性的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設情境,讓學生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孫權勸學》這篇文章時,先播放《刮目相看》動畫片,通過動畫情景的導入,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要學的內容,分析課文也就更為容易。
第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使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綜合運用于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中的圖片、文字、聲音、色彩、動畫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豐富學生的感知,特別是生動多變的畫面,開心啟智的音樂創設了教學的情境,增強了教學內容的形象性和動態感,使學生耳、目、口、心各種感官得以激發,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如在教學《土地的誓言》時,在導入課文的同時,先展示“九、一八”的歷史資料,再讓學生欣賞《在松花江上》這首歌曲,讓學生體會“九、一八”給東北人民帶來的困難,為課文情感的理解打下基礎。在分析課文時,我播放了配有東北特產和優美景色以及日寇蹂躪下的東北大地的圖片的朗讀課件,將抽象的文字變成直觀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而融入作者的情感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電教手段作為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已經被廣泛運用在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電教手段在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激發學習興趣,而在運用這些手段的時候也需要注意的就是合理選用、運用、操作電教媒體,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掌握了電教教學,才能發揮電教教學的重要作用。但為了使用電教手段而使用,無異于是本末倒置,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有的放矢,有針對性的使用才是正確合理的。
參考文獻:
[1]孫小紅.運用電教媒體優化課堂教學的體會[J].陜西教育,2015(11).
[2]侯永奎.運用電教媒體教好古詩[J].中國科技博覽,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