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麗
摘 要:隨著高中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討論式教學法越來越多地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課堂討論實效性的內涵體現著新課程理念,新課改的要求和本質呼喚著課堂討論的實效性,有必要建立高效的課堂討論形式。讓學生通過自我發現去激發他們的思考,喚起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點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真正實施語文新課程改革。
關鍵詞:語文;新課程;課堂討論;實效性
隨著高中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討論式教學法越來越多地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討論式教學法是指經過教師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讓學生就某一重要問題各抒己見,并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邊交流,互相啟發探討、以尋求獲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教學方法。它是現代教育理念所倡導的一種有效的教學實踐,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等。
一、建立高效的課堂討論的必要性
課堂討論實效性的內涵體現著新課程理念。
1.課堂討論實效性的內涵之一就是課堂的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新課程改革也強調了課堂的積極生成,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思維活躍,教學目標能夠很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達成度高。
教學目標達成度高,首先應該目標要很明確,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根據教材的特點,確立培養的目標,那就是:我能利用這個教材以及這節語文課的討論,培養學生哪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把握了這一點,就把握了課堂教學實踐的主脈。教學目標達成度高,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即以學生為根本,一切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考慮學生的基礎、興趣和需求,關注學生的全體,關注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2.展現出個性化的思維。新課程理論指出,我們的教育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積極思考,提出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從思維發展的特點來看,高中生的思維已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的特點,但還處在淺層次,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積極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事物加以分析和批判。有實效的課堂討論就是要展現出學生的個性化的思維,使學生真正“動”起來。
3.培養合作精神。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討論法能夠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意識是一種重要的心理品質。語文課堂討論實效性其實就是要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主要體現在語文討論課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鼓勵小組成員間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鉆研學習材料,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討論話題這一學習任務。
二、課堂討論中存在的問題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最重要的變革,于是小組合作、討論就成了目前語文課堂上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也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但有的老師為了追求更“貼近”新課程標準,為了給課堂貼上一個“新課程”的標簽,時不時地就來個小組討論,動不動就來個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討論的效果,而是追求討論的形式,做了許多無用功。由于老師在討論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導鋪墊,缺少對文本必要的朗讀品味,在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況下就隨意地展開討論,那么討論的過程和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情況下合作、討論就演變成了下面的幾種情況:①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匯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②小組成員默不作聲,自己想自己的;③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討論時表面上感覺到氣氛熱烈異常,卻沒解決實際問題。
鑒于此種情況,我認為合作討論應該在對文本充分解讀,學生自己有獨立思考后的前提下來進行,這樣的交流討論才用有一定的效果。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玩味,思考,涵泳。語文課“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新課改的要求和本質呼喚著課堂討論的實效性。
三、如何建立高效的課堂討論形式
1.競爭式討論多個學習組針對同一學習內容進行競爭性學習,看誰能夠首先達到教育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先提出一個問題,并提供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或由學生自由選擇競爭者,或由教師指點競爭對手,然后分討論組看那組先解決問題。
2.辯論式討論。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了“辯論會”的錄像,讓學生明晰了這種辯論討論形式。合作者之間圍繞老師給定的主題,借助工具書或互聯網查詢資料,分組以討論形成自己的觀點;教師對他們的觀點進行甄別,選出正方與反方,然后雙方圍繞主題展開辯論;辯論的進行可以由雙方各自論述自己的觀點,然后針對對方的觀點進行辯駁;最后由教師對雙方的觀點進行裁決,觀點論證充分的一方獲勝。
辯論式討論學習既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同時鼓勵學生各抒己見,闡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以交流互評的形式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挖掘學生潛能、張揚個性,效果顯著。
3.協同式討論。多個學習者共同完成某個學習任務,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發揮各自的認知特點,相互爭論、互相幫助、相互提示或是進行分工合作。在這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環境中,每個人的思維有了重新豐富的空間,每個學生原有的知識也有了重構的機會,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體現得淋漓盡致。
4.創新式討論。以戲劇《雷雨》《竇娥冤》,文言文《鴻門宴》的教學為例,為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主要目標,讓學生根據戲劇自編自演,排練成課本劇,通過角色的扮演充分體驗人物情感和文章的所折射出來的人生況味。事實證明,采用自編課本劇的形式,學生興致盎然,熱情高漲,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激烈的討論中,學生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開發,他們既能根據特定的時代背景和人物心態,給劇中人物配上適合的對白、動作等,還能指出何處可加上一些合適的人物神態和舞臺布景,以配合人物的不同的內心感受。這樣學生的注意力會大大地提高,成為教學過程中的自覺參與者,自身的潛能得到挖掘,創造能力得到開發和培養。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推陳出新。課堂討論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教學出發點。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我發現去激發他們的思考,喚起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并真正追求課堂討論實效性,語文教學才可以擺脫沉悶、枯燥的形式主義,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想象力,點燃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實施語文新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孫培云.高中語文教育[J].科技教育,2010(09) .
[2]陳敦水.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構建[J].中學教學參考,2009(07).